今年以來,谷歌回歸中國的聲音不絕于耳,谷歌高管的幾次曖昧讓人浮想聯翩,很多業內人士認為,谷歌重新進入中國,只是時間問題。今天,在Alphabet/Google執行主席施密特(Eric Schmidt)在北京、在Techcrunch舉辦的高峰對話上再次重申了這一意愿,盡管依然曖昧得很。
關于中國重返中國市場:一直在溝通
對于谷歌是否能在年內重新進入中國,上個月同事還曾跟我對賭,而我賭谷歌元旦前會重返中國(感覺要輸),也是閑得實在太無聊了。
在Techcrunch的對話環節,施密特回答了一些國內網友最為關心的問題,即谷歌目前在中國正在做什么,并表達了谷歌對回到中國市場的意愿,并首次透露了谷歌和中國政府之間一直都在溝通,甚至稱中國政府有時候也會跑到加州造訪谷歌:
“Google當時離開了中國,但是我們還留了500個雇員。在大中華區、香港、臺灣都有我們的辦事處,我們還有服務器在香港。實際上我們是希望能夠給中國提供服務的,我們也繼續跟政府保持這樣的溝通。我們一直在跟政府溝通,他們有的時候也會到加州來找我們,這是我來這里的目的之一。”
施密特稱,他20年前第一次來中國,這么多年他見證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速度,“非常的震驚,非常的震撼”。身處北京,美國人也不吝言辭地對中國創新精神的表達了恭維:
“這個會議也很好的證實了中國的創新精神,他們是世界上最有熱情的一群人。我們看到了創業創新的多元性,硅谷當然也有,以色列、波士頓,然后就是北京、上海。我和許多其他人一樣,都認為這里創新的精神確實非常的了不起,一開始我們知道北京只有一環,開始是騎自行車,現在有了這么多環,大家都開車,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且中國政府也在大量的投入科技、生命科學等等,這對整個國家來說都是很好的。”
談到中國創新,施密特對中國深圳的無人機制造商大疆創新贊不絕口:“中國發明了一些什么東西是可以推廣到中國之外去的,我覺得最明顯的一個就是大疆無人機公司,非常的成功。Google最近剛剛跟華為做了一個交易,華為很多年來推出了一系列非常出色的手機,我也是越來越多的聽到這些名字被提及。”
如何看待無人機、無人駕駛和機器人學習等前沿技術?
無人機在快遞業務上的前景。施密特認為,“關鍵是城市里唯一不擁堵的地方就是你頭頂上的這片天空,亞洲大量的人口向城市轉移,而城市的基礎設施又跟不上,美國、歐洲也有這樣的抱怨,在許多的大城市都有這樣的問題。所以,我們很清楚的看到這是未來的一個方向,自動的快遞物流的服務來替代人力的服務,比如說無人機。我們這個行業整體來看,其實最大的進步都來自于機械學習,計算機的視覺體系可能比人類的視覺還要好,計算機的視覺辨識能力已經比人類還強,這樣的事情都會被電腦所取代。比如說汽車,很多時候你要靠你的視覺,你要看路,要避免碰撞,這些其實都是可以自動化的,Google在這方面有這樣的項目,最終無人機也會完全的自動化,可以做到這樣的事情。”
無人駕駛技術。“無人駕駛汽車目前技術上是可行的,當然還有很多的問題。我也坐過無人駕駛的汽車,駕駛起來非常的安全,體驗非常好,而且不會超速。我不知道你們的體驗,至少我自己在高速公路上開,注意一下我的速度,我發現經常會超速,有沒有一個按紐告訴你稍微比限速的速度快一點,這些都可以告訴你,這是之后我們會看到的動向。”施密特表達對無人駕駛技術的樂觀。
機器人未來會發展到什么程度?施密特在回答這個問題時談得比較多一些,包括谷歌翻譯,深度學習技術,以及機器人代替人類寫文章:
“今天我們用Google翻譯,用機械學習的時候,用的不是字典,而是深度學習,數學的算法。理解它的語義、結構,分解開來,組合起來,再把它翻譯成不同語言的表達方式。我們也做過演示,是可以實時做到的,你跟你的電話對話,電話可以幫你實時技術翻譯,這個接下來5—10年是比較容易實現的,大家都會忘記我們的語言障礙。問題在于從這種相對比較直接的翻譯到真正的理解能有多遠,我認為計算機在識別模式方面是很強的,如果說這種人類的行為是可預算的、常規的,不是打啞謎、諷刺,這種東西它比較容易理解,比較容易解構。比如說某個規律讓它去關注,提出一個警告等等,但是越往下,越復雜就可能稍微難一些。目前我們的計算機可以寫比較好的論文,我們現在研究的是再往前走,有人認為15—20年計算機可以達到真正了人類認知的水平,我覺得現在說為時過早,會有一些其他的障礙出現。
我們的任務是幫助人類變得更聰明,Google會幫你變得更聰明,因為它存了大量的信息數據,比如說臉書、Twitter還有微信,可以讓人變得更聰明,所以我們希望計算機能夠變的更好。從可以查詢到它能夠給你提建議,它會提醒你2年前你說過這句話,說錯了,以后不要再說了,這些都是很有用的功能。如果這樣,大家都會愿意用,這是好事。”
關于Alphabet,以及Android和Chrome的融合問題
施密特回答谷歌給自己設立母公司的原因時,表示:
“我覺得每一個大體量的經濟體或者公司都要考慮到多元化的發展,其實Google在這方面也不是唯一的一點,其他的公司也一樣。在這個領域做一點,在另外領域重新制造一個新的公司。其實我們有很多的母公司和子公司,很有意思的組織形式,我們有一些獨立的公司有CEO在運轉,還有一些小的控股公司由他們自己來運轉。
我覺得從財務的角度來說更好一些,真正的好處或優勢在于你有一個非常好的領導,他們具有最好的專長,他們知道如何快速的響應這個市場。這也是我們為什么搞一些小一點的衛星型的公司的原因,在Google的大的框架下更好的發展,不管是在交通,還是智能科技等等領域。”
對于大家同樣關心的傳言谷歌將把Android、JAVA和Chrome融合的問題,施密特認為,谷歌時基于如何讓應用變得更廣泛為前提的:
“比如說我們把一個APP解壓縮以后再把它打包就進入安卓的系統當中,從一個平臺到另外一個平臺進行轉移的話現在變得非常的方便了。這三大平臺本身就做的非常成功,并不是一個停下來重新改一個新的,或者取締一個舊的來創造一個新的,而是可以應用這樣的平臺使得應用更廣。
(是不是安卓的知名度更高?)安卓有14億的用戶,如果大家對安全比較看重的話你就用Chrome,如果你對價格非常看重的話。瀏覽器的發展速度也是非常驚人的,互聯網的使用者對于安全的要求Chrome的瀏覽器也是非常棒的,安卓的量也非常大,市場也非常大,所以我不能比出一個優劣。”
在訪談快結束的時候,主持人終于還是忍不住挑起了戰爭:“iPhone在中國特別成功。”作為Android陣營最大的敵人,施密特沒有心情給庫克好臉色,而是拿出中國的華為和小米與iPhone進行對比:“iPhone是蘋果最成功的產品,我很難說哪一個是未來的發展動向,華為、小米作為蘋果的競爭者,其他的公司都在后來居上。每一個公司都有差異化的優勢,使得競爭的價格能夠下來。華為在市場占有率方面比iPhone還要高。”哈哈哈,這樣真的好嗎?#想象一下庫克幽怨的眼神#
總之,施密特來華給我們帶來的最重要的信息就是,谷歌重返中國有望,和中國政府一直處于溝通狀態。現在的問題是,年前是否會有部分業務比如谷歌商店、Google Now、谷歌地圖等先一步進入中國,以及具體的時間表。你期待谷歌重返中國嗎?反正百度不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