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沒看過書了?自宣布 2015 年讀書計劃來,扎克伯格已經閱讀七本書了。
還記得新年伊始,扎克伯格的新年宏愿嗎?他在 Facebook 個人主頁宣布,2015 年要每兩個星期讀一本新書,重點學習不同的文化、信仰、歷史和科技。隨后,他還在開設了 A Year of Books 主頁,分享正在閱讀的書籍與閱讀心得。
事實證明,扎克伯格沒有食言。人越優秀越努力,倒真是有那么點道理。扎克伯格作為 Facebook 創始人兼 CEO,日常工作絕對不比我們少多少,但人家都已經讀七本書了,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呢?學習的過程,永遠得靠自覺,別人的閑暇在充實自己,我們也不該總花在游戲、Party。
說回正題,扎克伯格今年讀的第七本書是《理性的儀式:文化、協調與共通認知》(Rational Ritual: Culture, Coordination and Common Knowledge),作者為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經濟學家崔時英(Michael Chwe)。該書出版于 2001 年,重點闡述了典禮與權威、儀式如何動作、公共宣傳性的成本等,將博弈論與當代社會理論所提供的議題結合在一起展開研究。
扎克伯格希望看這本書的同時,好好思考下 Facebook 的未來,也塑造自己新的思維模式。崔時英的“常識”觀點顯然是適用于社交媒體的,他在書中寫道:
公共儀式、集會和儀式會生成必要常識,公共儀式不僅是中央到個人的意識傳播,還要讓每個人了解其他人獲知的信息。
當一篇文章分享到 Facebook 等社交媒體之后,一些人會主動點贊,有人會根據喜好對文章內容劃分重要度,當然也有一部分人則屬于被動接受。由此,對受眾來講,便會形成共有的“常識”。也許扎克伯格覺得,常識觀點對思考社交媒體廣告策略能產生一定啟發。
在 Facebook 個人主頁上,扎克伯格也解釋了選擇這本書的原因:
這本書講了關于“常識”的概念,以及如何改造世界,不局限于自我認知,更要建立在別人的學識和我們分享獲知的知識基礎上。
這對于運營社交媒體是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我們經常面臨如何權衡個性化與大眾化定制的問題,我期待(通過這本書)對該問題深入探索。
據Business Insider 報道,Facebook 近期正在探尋如何在不影響用戶體驗的前提下,增加更多廣告收入。這是需要花時間思考的問題,扎克伯格也明白這事急不得。所以他也來從書中尋找黃金屋,從別人的觀念里獲得啟示,不失為明智之舉。
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聰明人能從書中找到寶藏,創造財富。扎克伯格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后一個。閱讀的力量是不容忽視的,在這個生活越來越碎片化的今天,又有多少人愿意靜下心來完整的讀完一本書呢?
曾有數據表明,2011 年中國人均讀書 4.3 本,韓國 11 本、法國 20 本、日本 40 本、猶太人 64 本。閱讀越來越成為一件難能可貴的事,盡管電子化閱讀普及存在碎片化閱讀、淺閱讀的影響,客觀上卻更利于人們閱讀,讀書也不再只是手捧書本。可是,事實卻是閱讀反而更不受重視。
我們都應該多點時間花在閱讀上,少點時間聊天吹水侃大山。固然我們需要實時互動的社交網絡,但成天低頭耗在微信、微博,這終究是無法換來多少實際知識的。其實,就想想社交網絡大佬扎克伯格都在沒有止境的閱讀,那我們還有什么理由成天泡在社交網絡里無法自拔呢?
還是那句話,優秀的人還比你更努力,人家能成功都是有道理的。從今天起,買紙質書,買電子書,買 Kindle,總有一樣是適合你的。
附:扎克伯格 2015 年書單
《權力的終結》(The End of Power)作者:莫伊塞斯·納伊姆(Moises Naim)2013 年《人性中的善良天使》(The Better Angels of Our Nature)作者:史蒂芬·平克(Stephen Pinker)2011 年《黑幫老大的一天》(Gang Leader for a Day)作者:素德·文卡特斯(Sudhir Venkatesh)2008 年《免疫》(On Immunity: An Inoculation)作者:尤拉·比斯(Eula Biss)2014 年《創新公司》(Creativity,Inc.)作者:艾德·卡特姆(Ed Catmull)2014 年《科學革命的結構》(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作者:托馬斯·庫恩(Thomas S. Kuhn )2012 年《理性的儀式:文化、協調與共通認知》(Rational Ritual: Culture, Coordination and Common Knowledge)作者:崔時英(Michael Suk-Young Chwe)2003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