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俄羅斯,旅居以色列,Google Translate產品負責人 Barak Turovsky會講俄語、阿拉伯語和英語三種語言。采訪中Barak不斷調侃自己的英語口音,還拿自己的名字和美國總統奧巴馬(Barack)對比調侃了一番。當我吐槽Google Translate有時會很不靠譜時,他也忍不住吐槽說:“啊,中英文語音的翻譯,是幾乎最難的沒有之一,和英語西班牙語的互譯完全不是一個量級啊。”
毫無疑問,當Google Translate在年初發布更新后,它在iOS Store和Google Play的下載量開始一路飚,不光美國市場,包括俄羅斯、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墨西哥、巴西等都是如此(毫無疑問,此處悲催地沒有中國……)
目前Google Translate在全球的月用戶超過5億人次,日均翻譯條目超過10億;使用Google Translate前3位的國家是巴西、美國和墨西哥;90%的使用流量來自美國本土之外。
這些數字是Google Translate的產品負責人Barak Turovsky 告訴36氪的。“Google Translate這次的更新都集中在移動客戶端,這和Google總體的發展一致,也是我們未來的重點方向,”Barak在Google位于Mountain View(山景城)的總部接受采訪時說:“我們現階段目標很簡單,就是要讓它成為用戶的隨身翻譯助手。”
和我們預想的一樣,Google translate的用戶增長重頭來自發展中國家。
Barak說:“那些地區的許多用戶沒有電腦,但通過手機來上網,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要重點發展移動端的一個原因。”
但是Google Translate僅僅是想當個隨身翻譯小達人這么簡單么?
在我看來,語音識別系統帶來的移動端用戶增長以及與此相對應的地理版圖拓展,都是Google Translate打造移動平臺生態的一個部分。換句話說,Google Translate渴望被不斷打開的API以及更細分的Speech API才是更加戰略性的。
這個企圖看起來其實很明顯了,比如WhatsApp是Google語音API的典型用戶,旅游產業也大量使用Translate API,Trip Advisor就用它來翻譯用戶的多語種評價。
我們來想一下,隨著用戶增長,如果全球更多的應用開發者開始使用這個API,整個移動平臺的生態圈將會變怎樣?
Google這樣一個平臺級的公司,完全可以從語音這個切口入手,在全球打造一個類似微信在中國那樣的平臺,并接入各種約會交友平臺,各類即時通訊軟件等。
把這個疑問拋給Barak,他告訴說現在用Google Translate的app已經可以在餐廳點披薩,還能用它來解決社交在軟件上不小心就電光火石愛上歪果仁而后產生的約會溝通障礙。他們在產品出來三周時收到過某用戶的感謝信,感謝這個app幫他解決了終身大事。
去年5月,Google收購了Quest Visual,其主打產品就是做增強現實翻譯的Word Lens。Word Lens一直在Google Glass上可用,此次則是正式融入Google Translate。
“很長時間我們還一直在探索如何將Word Lens加入Google Translate這個擁有廣大用戶群體的產品,”Barak說:“最后我們壓縮了Word Lens的原始詞典儲量,也提高了相應的翻譯質量。”
除了Chrome之外,我們將來也會把Translate不斷添加到其它的Google產品中。預計今年上半年會接入十個以上產品。
話說美國語音識別方向的各種產品現在進行得真心火熱。之前聽說微軟家的Skype Translator也會推出多語言的互譯服務,中英文實時語音翻譯有望本月上線;中國土豪百度在硅谷的公司一直巨低調,最近突然稱自己在這方面的研究已經趕超谷歌蘋果。我一個學長EE專業的,不小心學了這個分支,現在找工作一路綠燈。
不管怎樣,在語音識別這個可能顛覆下一代搜索系統的潮流中,傳統搜索界老大Google算是趕上了。2015很大可能會是語音識別爆發的一年,而透過Google translate這個小切口,我們確實看到了Google基于此生長的大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