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這個維度之外,如何發現、找到更多新的維度?,F在,易信找到的答案之一是,社交+通信。
在2014年夏天,胡琛連續幾個月和丁磊吃了不下4次日本料理,次數多到不是日料粉的他,都能準確分清楚生魚片的不同種類。2014年5月間的一次飯局上,丁磊的一句“肉麻”話戳到了胡琛心底里的柔軟處,也喚醒了那個已經被深深埋藏起來的夢,繼續搜索的夢。
與其說胡琛這次是加盟易信,不如說是兜兜轉轉一圈后,又回到了網易。不同的是,當年他是受大學同學周楓之邀,作為“有道”的幾位創始人一起在網易內部參與了創業;而這一次,在輾轉經歷了創業“團800”,輔佐陳一舟重塑“人人網”品牌的年輕化之后,他被丁磊“喊”了回來。
執掌易信且率其逆轉,這不是一個能輕松過關晉級的任務。在易信已經走過的一年多時間里,有不少用戶在易信上線之初因為嘗鮮、免費短信而下載了易信。而 “拇指經濟”之于用戶的便利就是,下載沒負擔,卸載更無成本。從易信1.0到3.0之間,不少用戶放棄了它。
易信3.0的“免費通話”,戳到了很多人“語音免費”的痛點,口碑傳播有病毒之勢。這種熱熱鬧鬧,有些似曾相識的感覺,一如它出生時那樣。不過,易信面臨的問題同樣尖銳:如何讓如我輩這樣曾經的用戶“失而復得”?如何讓這種“瞬間爆紅”持續下去而非轉眼炮灰?這是對胡琛和易信團隊的考驗,光有營銷噱頭是不能持久的,產品能否持續地制造爆點,口碑能否持續地制造病毒效應,這些都有待胡琛他們來找答案。
“野貓”的活法
丁磊為什么會找胡琛回來率隊易信?這應該是很多人都好奇的問題。胡琛轉述丁磊的話說,“‘你要是當時真沒有去創業,我也就不找你了’,他覺得我是野貓了,當過野貓之后,能夠獨立在叢林里生存下來”。似乎,丁磊和胡琛都希望能夠把一些創業公司才有的精氣神注入到易信這個團隊上。
胡琛回憶做“團800”時,幾家互聯網巨頭們也紛紛擠入團購導航領域,每天除了要提防巨頭們各種可能的“合理沖撞”,甚至還需要和他們聲東擊西。曾經一家巨頭對他們這個團隊有關團購優惠信息的智能推薦算法很感興趣,甚至在上海的研發中心組織立項了技術團隊專門研究更好的推薦算法。而事實上,外界所以為的聰明的智能算法,不過是“團800”這個團隊的運營小編們每天早上6點半起來,把每個城市的團購優惠信息人工挑選過濾更新一遍,以及這些編輯人人都成了本地通,對當地團購商戶和產品水準爛熟于心。就是靠這種“無所不用其極”的勁兒,當時的“團800”給自己爭取了5個月的競爭時間去轉型。
不做豢養的家貓,要活出些野性,甚至是那種“豁出去”的勁兒。過去一年多的易信,做的確實辛苦,但是與創業公司比,仍然是資源豐厚背靠大山。“有背景當然好,但還不夠創業的絕望。創業公司必須要有絕望感,置之死地而后生。”胡琛很有感觸地說。
跟微信要不要吼,能不能吼?這是率隊易信時,胡琛一直反問自己的,也是他一直在給團隊洗腦的。
在微信推出電話本之后,易信發布“免費通話”功能,在預演發布會產品Demo環節時,胡琛就設想了,要像做洗發水廣告那樣,一邊是易信3.0版本的“免費通話”功能,一邊是對手的電話本。但立馬有同事善意地提醒,“是不是可以換個方式?網易一直都是比較溫和”。
“我是易信,就要犀利,不犀利消費者怎么能知道你是誰。”因為胡琛的堅持,所以出現了易信3.0版本發布會上的那一幕,當胡琛演示易信的“免費通話”功能時,把現場Wifi給切掉了,也切斷了3G/4G數據網絡,用意很明顯:易信的“免費通話”是真免費,通話中不需要花費上網流量。
“必須足夠兇狠犀利,創業公司沒時間溫吞水。”胡琛認為,這種“犀利”,對內可以讓團隊有成就感有氣勢,對用戶來說可以讓他們能看得見自己的產品。這就是當過野貓的經驗。在胡琛來看,自己加盟易信仍然是一次創業的歷程。
現實是殘酷的。作為一名普通用戶,如果不是像網易、電信的員工那樣“被用”易信的話,一旦他周圍沒有人使用易信,那他用易信的理由是什么?
胡琛明白,產品必須找到一個清晰的賣點,而且必須是大爺大媽都能用自己的話說得清楚的賣點。
率隊易信,對胡琛最直接的考核是:如何讓用戶日活躍量出現漂亮的增長曲線。在理工科背景的他看來,其實自己和團隊有四項工作要做:品牌、渠道,提高品牌、渠道的活力,這將直接刺激新增用戶增長,起到改變分子的效果;產品與運營,讓產品自己說話,運營的工作做得更好,這關乎用戶流失率,是改變分母的關鍵。“當分子變大、分母變小時,我的目標就完成了。”
目標明確了之后,做什么與怎么做,就變得異常清晰。比如在品牌上,胡琛認為,經過一年多的品牌宣傳和明星代言,易信的知名度已經做夠了,下面需要更加落地接地氣兒:要讓用戶知道產品的核心賣點,而且是直截了當的。
他舉例最近親自操刀大改的一則廣告,請來新近熱播的《神雕俠侶》男主陳曉出鏡,廣告片從原先版本的明星耍帥范兒,被改成更直接的和產品關聯,“當然也不能生拉硬拽,還是要找到一個連接的梗”,索性借用新版《神雕俠侶》里那個眾人皆知的“你一天想我多少次”,讓小龍女打電話給楊過(陳曉扮演)撒嬌,緊跟其后是“易信3.0上線,免費通話,想幾次就幾次”。
社交+通信
比微信晚出生兩年半,后來者如何迎頭趕上,在易信面市的十五六個月里,微信的注冊用戶數已經迫近6、7億,活躍用戶超過3億,而易信則是注冊用戶1.6億,活躍用戶比例雖然達到業內水準,差距仍然明顯。2014年夏天,易信的產品定位一直在社交維度上徘徊:是像微信那樣做熟人關系鏈,還是像陌陌那樣做陌生人社交。
“這就好比是一個二維平面的兩極,如果你就把自己放在這個平面上,你只能是忽左或者忽右,居中則是兩頭都不靠。為什么我們不能把這個平面翻轉90度?”說這話時,胡琛把隨手攜帶的卡片式移動電源立了起來,一個二維的平面立刻有了第三維空間。而胡琛構想的“易信3.0后”,就是要在“社交”這個維度之外,如何發現、找到更多新的維度。
現在,胡琛找到的答案之一是,社交+通信。
比如易信3.0中的“專線電話”功能,雖然看似與微信電話本類似,都想打“免費通話”這張牌,但是區別也明顯:微信的電話本雖然免通話費、但仍需花費上網流量,還是IPto IP的方式,而易信是Phone to Phone,采用運營商成熟的語音回撥技術,走的是運營商的語音線路。如果涉及到運營商網間結算的話,這部分費用現在由易信貼補。但胡琛認為,這其實是用“游戲化運營”的方式,來刺激易信用戶的活躍度和增加用戶粘性。
在他看來,在通話這個維度上,易信現在似乎比微信“做得更好些”。至少解決了易信團隊最撓頭的一個問題:用戶有了微信為什么還要裝易信?“我們可以喊出來,用易信打電話不要錢。”
而且,與一線城市用戶“更需要流量”的需求不同,胡琛他們發現,在二三四線市場“語音通話免費”的需求很大,市場遠比想像中的大。而且這個維度,相較于易信其他的功能點,比如拼車、偶遇等,可以有更廣泛的用戶群。
“社交+通信”兩條腿走路,胡琛更期待,二者之間的正向刺激。比如,通信的活躍對于社交的增長,發生直接的因果作用。當然,讓用戶更活躍,且形成口碑傳播,只是產品成功第一步,畢竟易信不只是做一款通話APP。
電影《星際穿越》給胡琛很大啟發。“當你在五維空間時,你可以用引力波去改變一些事情。”當易信不只是移動社交軟件時,除了通話,還可能有哪些維度?
比如O2O會是一個維度嗎?中國電信旗下的號碼百事通,已經在充分挖掘和整合用戶號碼信息的基礎上,將114臺打造成一個基于語音通話的綜合類信息服務平臺。那么未來,在易信上,電話號碼會成為鏈接線下商戶的入口嗎?
在胡琛看來,如果易信可以變成一個遙控器,能夠實現很多電信層面、通信層的功能和價值,那將會是“很酷”的事,而且與微信的差異化就會明顯起來。
易信企業版,是外界看到的嘗試的開始。
2014年12月下旬,易信企業版Beta上線。據官方介紹,易信企業版適應于移動化辦公需要,將員工的辦公室座機及手機通話和群組聊天消息無縫集成,并通過企業通訊錄動態更新實現企業內部協作聯系的信息通暢。
胡琛透露,易信企業版其實并不是一個零歲的嬰兒,而是有8年運營積累的中國電信的“協同通信”產品的互聯網化試水,中國電信曾經的戰略性產品“翼聊”的開發和運營,也是由這個團隊負責的,現在他們已經是易信團隊的一部分。目前易信企業版還只在PC端使用,未來可能會以插件模式,將易信個人版App和企業版銜接起來。
作為一款移動社交APP,易信在消費級市場的競爭對手有微信、陌陌,而扎進企業市場,雖然同樣有眾多對手,但電信的資源優勢在企業市場將更加明顯。比如在渠道資源上,很多企業是電信固話客戶,這其中的協同效應不言而喻;在技術上,作為一款面向企業用戶的移動即時通信產品,“諸如虛擬固話號碼、電話會議等功能技術層面的優勢,中國電信的資源和技術實力是我們的信心保證”。
智能硬件平臺
出任易信CEO后,胡琛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在發揮兩個股東(注:電信和網易)的優勢資源方面,易信還能有怎樣的突破?
仍以易信企業版為例,現在來看是把電信在企業級領域協同通信的資源整合進來,未來還可能把企業協同軟件上所需的一些互聯網資源整合過來,比如把“有道”云協作的文檔管理協同等功能接入易信。“把易信的聊天群當成工作群,如果后臺對接有道云筆記,可以把會議記錄、照片等文檔文件信息,在后臺打通,進而實現手機端、PC端同步。”
智能硬件平臺,則是易信下一步“平臺化”的另一個嘗試方向。易信3.0里已經有智能攝像頭的功能,可支持私人加密連接、個人公開連接和接入公共設施攝像頭等不同層級功能。胡琛說,未來用戶可通過易信智能硬件入口,隨時隨地查看公共攝像頭資源,也可通過易信管理自己家庭中的私人攝像頭。
胡琛透露,智能硬件平臺將來一定是易信戰略性的方向。從長遠來講,他們希望更多合作伙伴來豐富這個平臺。首先易信并不具備單獨做硬件的基因,此外基于網易在互聯網領域的資源,易信可以從云存儲、云服務上做出很多增值的產品,而平臺上的智能硬件則好比云的“接駁器”。
如果易信真能夠在移動端長成為平臺性的產品,不管是對電信還是網易,都將是一個有吸引力的故事。
在加盟易信的第一周,胡琛在內部分享會上就談到易信戰略意義上的思考。
從網易角度來看,構建一個活躍的社交網絡不僅有助于將PC時代的優勢資產進行遷移,更重要的是跟上用戶入口及通行證的時代變化。而從中國電信來看,易信則是互聯網化轉型的重要一步,與其讓互聯網公司把自己管道化,不如主動迎戰并學習互聯網化的產品及運營思維。
“我們在努力跟上移動互聯網的步伐。如果僅僅滿足于過往的成功,那么未來是有風險的。”在胡琛看來,說易信是網易的“護城河”有些保守,“我看到的是,網易和中國電信在這一點布局上,都有非常長遠的戰略思考。”這也是胡琛他們為什么要在社交的維度外,再努力,尋找易信的“五維”甚至“十維”。
正式入職易信之前,丁磊和胡琛一起吃了很多頓日式料理。有一次丁磊的一句話打動了胡琛,“你有沒有覺得易信‘問一問’像是一個移動端的搜索大引擎?”,丁磊更深一層的意思是,像百度知道、知乎這些知識問答社區,解決的只是關于基本常識性知識的搜索,還有很多生活類的需求、及時需求(instant-answer),其答案存在于每個人的節點上,而且是跟地理位置緊密相關的。丁磊進而反問胡琛,如果我把所有陌生人都連在一起,大家之間能產生幫助的話,難道這不就是網易創立之初就想做的事情嗎——網聚人的力量。
“它并不一定要取代百度,它可能是在另外一個維度上把人跟人的知識連接起來。這個還挺酷的,還值得試一次,雖然現在距離那個要達到的點還有很遠。”胡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