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而言之,“亞洲擁有消費人群和硬件,硅谷有軟件”,當前很多創新還是在美國發生,不過越來越多的創新出現在以色列特拉維夫。
除了在北京舉行的APEC,上周還有一場在臺北舉行的“Google APAC”——Google亞太區的年度媒體會議。PingWest參加了這場主題為“Asia:The mobile first World”(亞洲:移動優先的世界)的Google峰會。遠程開場致辭里,在東京的Google董事長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再次表達了對他亞洲移動互聯網異乎尋常的樂觀:“在我看來,接下來很長很長一段時間里亞洲會成為移動領域的領先者”。
按照施密特的說法:“一定程度上是亞洲發明了移動互聯網,之后硅谷把它標準化了”。在出現開放平臺(Android)之前亞洲就出現了很多智能手機早期用戶,韓國和日本很早就建立了移動網絡。
施密特重復他一直以來的觀點:世界正在從web優先(web-first)走向移動優先(mobile-first),下一代的應用主要是移動應用。在硅谷和全球,新創公司們都在做同樣的事情:他們都有兩組開發團隊,其中一組為iOS開發,一組用Java為Android開發,他們都使用大型數據中心提供的后端服務,通常是亞馬遜AWS云計算平臺,當然,Google云計算的用戶量也在增長。手機不再只是單純的手機,連上網絡它就是超級計算機,在網絡條件好的地區,與云端連接起來,智能手機具備實現多種精彩功用的可能。
因此施密特尤其看好亞洲:因為它正在成為巨大的市場,新用戶數以億計為單元地一波一波涌入移動互聯網世界,而他們主要購買的就是Android手機。發展中國家的中產階層正在成型,“這個階層的每個人都想要一部智能手機,”施密特說,而他們想要的往往是最便宜的機型。因此,Google在印度推出了Android One項目。施密特把這種手機叫做“100美元機”。他還預測接下來5年時間里,這類手機的價格會從100美元降到70美元、50美元,因此Google預期在5年時間里亞洲絕大多數人都會用上智能手機。現在全球有近20億智能手機活躍,未來還將持續增長。
施密特還解釋了問什么是亞洲,而不是其它區域會出現爆發的移動互聯網市場。“在亞洲之外,非洲缺少必要的網絡基礎設施、歐洲已經過了高增速階段,拉丁美洲增長和非洲一樣有著網絡問題”,所以亞洲才是當前高增長的市場。
簡而言之,“亞洲擁有消費人群和硬件,硅谷有軟件”,當前很多創新還是在美國發生,不過越來越多的創新出現在以色列特拉維夫。“特拉維夫在全球互聯網服務版圖上的份額會越來越高”。
施密特拿移動通訊工具Line和Kakao等舉例,這些亞洲的應用正在全球獲取用戶,并且成為Facebook的挑戰者。這在5年前幾乎不可想象。這就是移動給亞洲帶來的機會,亞洲也會出現更多的創新。施密特還開玩笑說自己去中國的時候發現“那里所有的人都在開發移動應用”。他還特別點名了微信和支付寶:
“如果你看一下微信的成功,支付寶的成功,這些都是體量巨大的平臺。很簡單的道理,中國人比美國人多太多。亞洲崛起的下一代軟件公司可能會更進一步,不在安于成為區域里的市場霸主(微信現在就是),而是會發展成為全球市場霸主。”
另外說到亞洲的移動產業,自然無法忽視小米這樣的中國手機廠商們。施密特表示Google歡迎手機廠商為本地用戶定制系統界面。小米的MIUI成了范例:小米的定制用戶界面(MIUI)特別流行,小米在固有Android UI上做了更多,我愿意叫它”更亞洲化”或者說對中國用戶更友好。
不過Google亞太區Google Play工程副總裁Chris Yerga認為,小米仍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式成功案例。“最顯而易見的原因是因為中國沒有Google Play和Google的其它服務,” Chris Yerga對PingWest說。對小米是否會與Google在亞洲的其它新興市場展開直接競爭,Chris Yerga的回應是:“我用過小米的MIUI界面,我也認為有競爭出現當然是件好事,可我還想說我們在亞洲已經有了眾多的開發者,我們對亞洲和新興市場也有很多新的發現和定制的服務。”
Yerga特別舉了兩個亞洲的例子:“自拍桿”(selfie sticker)和“Phablet”(和平板差不多大的智能手機)。“某種程度上,亞洲人在自拍這件事上實現了經典的亞洲式創新,甚至發明了自拍桿這樣的東西,” 而對于Phablet,Yerga表示這讓Google進一步認識到他們需要更優先地為亞洲人適配更大更寬屏幕的應用開發環境和工具。
施密特第一次來亞洲是在25年前,當然那時候還沒有Google,互聯網僅是雛形,但施密特已經可以發郵件給斯坦福,電子郵件正在初步拆除距離壁壘。在過去的25年里,施密特頻繁來往于硅谷和北京、東京、首爾、班加羅爾之間,他親歷了亞洲互聯網產業的變遷和進化。“移動浪潮將成就亞洲領先”,雖然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但這也許就是他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