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G需求已現,但成本和距離難題亟待突破
在光骨干網方面,韋樂平指出,目前業界已對400G提出需求,但距離和成本是關鍵。2018年京漢廣最大容量可達35T,需消耗5×80×100G系統,400G需求呈現,但距離和價格欠佳,有待4×100G光模塊突破,達2.5倍100G價格門檻.
400G方案中使用常規光纖,若采用雙載波400G PDM-16QAM,其距離500-600公里,適合區域網和長途中等傳輸距離;若采用雙載波400G PDM-8QAM,其距離趨近1000公里,接近100G硬判系統,適合長途長距離傳輸;若采用雙載波400G PDM-QPSK,其距離1200-1500公里,適合長途超長距離傳輸,但實現難度較大。因此,這就需要建設一張靈活適應不同距離和容量的可編程光網。若用ULL光纖,可延長20%。
而針對骨干光節點的發展趨勢,韋樂平分享道,中國電信在長江中下游6省建設了21個ROADM節點骨干區域網,初期承載324條100Gbit/s,光層直達,最長業務路由1369km,使用282塊20維WSS Twins。
中國電信ROADM組網與傳統組網方案相比實現了多項突破,在節省設備投資方面,0TU數減少55%,但由于采用超長軟判0TU,設備投資可節約15%;在降低成本方面,可降低成本30-50%、能耗和占用空間約50%;最重要的是實現光層動態聯網,啟用WSON,可動態恢復路由,故障恢復能力和恢復速度大大提升,業務配置效率大幅提升,時延最低,波長一跳直達,最適合DC專線、金融大客戶專線。
5G前傳尤為關鍵,針對不同光纖資源選擇不同方案
當前5G已成業界熱議話題,在韋樂平看來,5G正演變為光纖基礎設施競爭。5G使運營商從專注無線網延伸到端到端的網絡,而作為承載全網的光纖網成為關鍵。5G光纖網的作用將不僅局限于容量、連接密度和時延,而改變了無線網和光纖網關系,兩者關系日趨密切,將逐步融合進一個統一的端到端網。除了連接外,5G光纖網的網絡架構、功能分布、拓撲、設備形態乃至傳輸媒質都要發生重要變化。
在5G傳輸中,5G前傳十分關鍵,5G技術難度最大、成本最敏感、對維護效率影響最大。其中在技術方面,5G速率高(25Gbit/s-100Gbit/s)、時延低(100微秒)、同步時鐘精度高(單節點納秒級)。
在成本方面,5G前傳中的RRU/AAU數量巨大,成本占接入承載網50+%;而且最靠近用戶,每個RRU/AAU服務的用戶數最少,其成本只能由很少用戶來分攤,成本十分敏感;多天線技術使前傳帶寬大幅增加,成本雪上加霜;對光纖資源消耗大,傳統1個基站需6根光纖。在維護方面,5G前傳涉及巨大數量RRU/AAU的安裝、開通、升級等,對維護效率影響最大。
在5G前傳技術方案選擇上,韋樂平表示:“在光纖資源豐富的地區,可采用25G BiDi光纖直連方案,一根光纖一個扇區;對于光纖資源不足的區域,可采用WDM/OTN、WDM方案,一根光纖一個基站;而接入主干光纖不足的地區,可采用點對多點WDM PON技術,一根光纖N個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