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GHz毫米波頻段的可用頻譜帶寬可達1GHz,能夠數十倍提升網絡速率,滿足對速率有著極高要求的5G應用。目前,美國、韓國已經為5G劃分高頻頻譜,而中國已經率先為5G劃分低頻頻段,但是對于毫米波頻段劃分卻只是征求意見階段。
與此同時,中國毫米波頻譜的如何劃分?現在技術上還存在哪些難點?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
在近日召開的“5G和未來網絡戰略研討會”上,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FuTURE推進委員會5G微波毫米波工作組主席洪偉表示,5G毫米波技術和測試其實還有很多不明朗的地方。毫米波產品(基站和終端)要實現產品化,必須要解決功耗、小型化、成本問題,而這關鍵要解決多通道毫米波收發芯片問題和天線集成問題。同時,應該盡快形成毫米波測試規范,推動毫米波技術發展。
在基站側,5G毫米波要解決多波束陣列天線問題。但是,目前,業界對多波束陣的形態眾多,諸如數字多波束、無源指幀波束、混合多波束陣等仍存在爭議。
同時,毫米波終端仍存在一些挑戰。他指出,未來,5G毫米波終端形態應該是一體化的集成模塊,應該是天線陣列加多通道毫米波收發信息。毫米波芯片需要把多個通道的收發信息全部集成進去,對于5G毫米波來講,多通道的毫米波芯片是必經之路,必須解決這個問題。
“現下大部分手機大是兩通道到四通道,多通道收發信息集成需要解決成本功耗問題,而要把天線要集成在封裝芯片上要解決天線擺放位置等問題。”洪偉表示。
此外,他強調,在5G毫米波測試方面,目前還是有一些問題沒有梳理清楚。“無論是5G毫米波基站還是終端,其測試都面臨與1—4G通信系統根本性的不同,需要在測試原理與方法上有所突破,并盡快形成測試規范。”洪偉表示。
他認為,一方面無論是基站還是終端,天線與收發信機陣列的高度集成導致只能在系統層面測試。“以前通信系統都是天線給天線指標,收發信息給收發信息指標,系統給系統指標,以后天線與收發信息一體化集成之后,如何定義測試指標成為問題。”同時,另一方面由于陣列波形的引入,終端吞吐量等系統指標的測試也變得復雜。“對于5G毫米波來說,需要在測試方法上盡快有所突破,要把它梳理清楚,要整合或者規范。”洪偉表示。
在最后,針對5G毫米波頻譜規劃問題,洪偉代表5G微波毫米波特別工作組發布了《5G毫米波頻譜規劃建議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栋灼方Y合國際國內研究,考慮到國內5G行業發展迫切需求,對我國提出了5G毫米波頻譜工作建議,比如建議在2018年前完成24。75—27.5GHz以及37—42.5GHz的5G頻率規劃等,以給產業明確指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