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于IBM的事很多。一方面一向說話算數的IBM放棄了承諾,不久前發布的2014年第三季度的財報,IBM利潤同比下降17%,營收下降4%,股價已經創下了3年來新低,于是IBM宣布放棄到2015年利潤要達到每股20美元的承諾。另一方面IBM最近擁抱了很多以前不是“一個道上”甚至都是敵人的企業,包括微軟、蘋果、SAP、推特等。此外IBM開放了很多東西,包括數據庫軟件,也包括POWER芯片,甚至還賣了芯片工廠,賣了X86服務器事業部等。眼下女CEO羅睿蘭正在帶領IBM轉型,這個一直希望占據高價值領域的IBM會把IT產業帶到哪個新的風口上?
“馮諾依曼”退場“類人腦”計算登臺?
強調“效率”的計算當然不會退出歷史的舞臺,它將與基于“神經元”的新計算體系并存。
今年10月IBM宣布倒貼15億美元將芯片工廠賣給Globalfoundries,而一年前IBM已經將其服務器芯片POWER進行了開放,把X86事業部賣給了聯想,與此同時宣布將投資30億美元進行新的半導體工藝和新“神經元”芯片的研究。這“賣出”和“投入”的“騰籠換鳥”舉動是不是意味著IT大勢已轉風向,IT的計算架構已經到了“馮諾依曼”體系退出歷史舞臺,“類人腦”計算將粉墨登場的關鍵節點上?
計算機產業從誕生的那天起,就采用著“馮諾伊曼”的計算體系,在這樣的體系下建立了硬件、軟件整個IT產業生態系,這樣的計算模式“強于計算”但“弱于分析”,在智能化時代它越來越顯得“相形見絀”了。這些年雖然人類在智能計算上有很多突破,包括代表作“沃森”等事實上也主要基于軟件、系統等層面的突破,計算的基礎、計算的體系并沒有革命性的改變。如果想要在“智能計算”的維度獲得更大的突破,必須要采用新的思路、新的計算架構,必須要在基礎和本質層面發生顛覆性的變化,比如量子計算,比如“類人腦”計算,比如“神經元”芯片等。這些年IT產業在這個維度進行了很多探索,包括英特爾、IBM等IT巨頭都希望挑戰這一IT堡壘,但到目前為止各家都仍處于“實驗室”階段,產業化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次IBM如此大手筆并高調地宣布要投資30億美元進行半導體新工藝以及“神經元”芯片的研發,是不是意味著IT計算模式產業化的“改朝換代”已經到了即將捅破“窗戶紙”的前夜?因為30億美元(雖然是分幾年投入的)不是小數,IBM每年用于研發的費用是60億美元,這意味著IBM研發的最重頭會放在其中。下如此大的賭注是一個什么樣的信號?如果IBM能夠成為最快捅破窗戶紙的企業,那么IBM就將對下一代的計算行使最高話語權,IBM會傾全力進軍“類人腦”新計算嗎?未來IBM還會對Power持續支持嗎?未來的IT產業會如何走向?“馮諾依曼計算”會退出歷史舞臺嗎?
回應《中國電子報》記者的問題, IBM全球副總裁、中國開發中心總經理王陽認為,強調“效率”的計算當然不會退出歷史的舞臺,它將與基于“神經元“的新計算體系并存,他們各自有優勢的空間。不然的話,IT產業這些年發展起來的資產就真的打水漂了。用戶也會不干的。
事實上對于未來計算,新計算將與“馮諾伊曼”計算將并存也不僅僅是IBM的觀點。在剛剛結束的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有人問搜狐的CEO張朝陽,會不會擔心摩爾定律失效?IT的未來會怎么樣?張朝陽說他一點也不擔心,因為摩爾定律大家擔心了很多年(而摩爾定律是馮諾依曼計算體系下的定率),但一直還有效,而且即便是摩爾定律失效了,新的量子計算又起來了,應該說未來是并存的時代,但是如果想成為產業真正的領導者,必須要在新計算的維度做更大的投入,下更大的賭注。
眼下中國正在大力發展“芯”產業,對于新的計算方向必須要關注,這也是中國芯片產業擺脫甚至超越國外企業的重要機遇期。不久前記者就有關量子計算等新計算話題采訪了眾多的國內企業,但到目前為止關于“類人腦”計算、量子計算等的關注也都還集中在大學和研究機構,企業中有這樣意識、有這樣財力和物力以及人力進行培育性研發的沒有。
開源、開放企業級也進入免費時代?
企業級計算也需要“流量”、需要“入口”,多一個伙伴就多一個“入口”,把對手“倒入”到自己的平臺,這將是服務化之后的IT新生存法則。
最近IBM開放了很多東西,包括POWER服務器芯片,也包括數據庫等很多平臺軟件業,并且成為開放開源的最大支持者之一。最近業界除了IBM,就連微軟這樣“頑固”的商業軟件供應商,也開始宣布.NET要開放開源了。開源開放早已是大勢,而關鍵是在開源開放之后,商業利益如何獲得保證,什么樣的開放模式能夠讓企業級的IT企業持續發展,這其中的平衡點是什么,這是企業級計算“互聯網化”轉型的關鍵。
毫無疑問,IBM等IT巨頭之所以能夠忍痛將多年來看家的企業級資產進行開源、開放,原因是未來所有計算,無論是硬件還是平臺軟件或是應用軟件都將“服務化”,誰能夠擁有最多、最好、最方便的企業級計算服務,誰就能夠真正擁有未來企業級計算真正的話語權。想清楚了這個大勢、想清楚了這個關鍵,開放開源,甚至擁抱對手又有什么不可以,這也是為什么最近IBM紛紛與SAP、微軟、蘋果等等結盟的關鍵原因。企業級計算也需要“流量”、需要“入口”,多一個伙伴就多一個“入口”,把對手“倒入”到自己的平臺,這將是服務化之后的IT新生存法則。事實上如何開源、如何開放這其中也有很深的門道,并不是每一個開源和開放都能夠吸引到最多的、最有價值的貢獻者加入,能夠成為主流,這也是為何IBM要積極推進OpenStack的關鍵原因。
而IT服務化的另外一個關鍵是“云計算”,云計算既是將IT資產服務化的技術關鍵也是商業價值實現的承載平臺,這是為什么所有的IT大佬奮力擁抱云的原因所在。到目前為止所有IT企業提供的云,無論是IaaS還是PaaS、SaaS都是收費的,但是IBM現在已經上線的開發云BlueMix目前采用的是免費使用的方式。關于其未來是否收費的問題,王陽沒有給出明確回應。從目前來看,IBM的策略是吸引更多的伙伴、用戶到自己的平臺上。用他的話來說,當越來越多的用戶在IBM的平臺上進行開發,“用戶反而更擔心IBM為何不收費,心里沒底。”畢竟這可是企業級應用。
目前在互聯網陣營對于“企業級”云服務是否收費也開始有了搖擺。從阿里云來看,價格可以一降再降,可以越來越便宜,但收費還是必須的。而不久前推出“智能硬件云”的京東已經宣布其智能硬件云將免費提供給硬件合作伙伴。京東副總裁何剛認為,對于京東來說目前IaaS服務的收入少到可以忽略不計,而構建龐大的智能硬件生態,搶占這個領域的話語權才是關鍵。關于云,對于互聯網提供商可以做到“故此而失彼”,此處免費而他處收費,而企業級IT供應商是否也可以透過免費而通過其他路徑獲利,IBM究竟是收費策略不明朗還是已經計劃好了通過開發測試云不收費,綁定開發者?或是未來用IaaS收費彌補回來?留下懸念。
盡管在剛剛舉行的Think forum上IBM全球信息科技服務部云計算總經理Jim Comfort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IBM不會采用“顧此失彼”的商業模式,即讓一些業務免費來獲得另一些業務的增長,而是要求每一塊業務都賺錢。但事實上是否如此,未來會不會有新的變數,我們仍有待觀察。因為一個真正服務化的公司必須是擁有數據的公司,而IBM當然是希望成為擁有數據的公司。IBM為什么要與推特合作,其關鍵的原因是IBM希望獲得更豐富、更精準的社交數據來建立有商業價值的社交數據模型。而要更大范圍地獲得各個領域的數據,商業模式有所“顧此失彼”是正常的也是必須的。事實上,在沃森的生態建設上,IBM已經開始了更多的嘗試和松動,原因是IBM希望透過沃森這個平臺滲透并把控各個領域的數據以及數據生態。
但企業級的IT公司如何來擁有數據,其路徑、其商業模式仍有非常大的探索空間。從目前來看,還沒有一家真正企業級的公司找到這樣的路徑。沃森能給出答案嗎?IBM能為產業做出樣板嗎?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