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大家都被微信小程序給刷屏了,以至于昨天爆出的一則4.25億美元的收購案也沒什么泛起什么漣漪。我說的是前年上市的澳洲SaaS公司Atlassian對項目管理/團隊協作工具Trello的收購。作為一家很注重控制開支的公司,為什么Atlassian舍得砸這么多錢在小小的Trello身上呢?
成立于2002年的Atlassian是一家穩扎穩打的面向企業提供項目管理服務的SasS公司。該公司專門開發軟件工具,幫助企業工作人員協同工作,讓企業員工在任何地方都能隨意存儲并訪問文件。旗下產品包括團隊工作計劃和項目管理軟件 JIRA,企業知識管理與協同軟件Confluence,類似 Slack 的內部聊天/協作HipChat、代碼庫管理Bitbucket以及以及JIRA 服務臺等。在經營14年之后,Atlassian成功于2015年上市,被譽為當年最成功的技術IPO之一。股票在上市首日即上漲了32%,市值達57.8億美元。
Atlassian是飛輪型SaaS公司的最佳代表之一。它的銷售效率極佳,與一般SaaS公司前幾年往往將一半以上的收入用于營銷方面,但上市當年上半年Atlassian在市場營銷上花費為6790萬美元,只占總收入(3.195億美元)的21%。其奧秘是沒有銷售隊伍,依靠口碑宣傳和病毒式營銷。所以在這種成本控制下,Atlassian的盈利水平很高。
當然Trello也是非常優秀的團隊協作工具,其看板式的任務管理現在已經被很多的項目管理軟件效仿。這款由著名軟件工程師 Joel Spolsky開發的團隊協作平臺,當年(2011年)在TechCrunch Disrupt大會上正式發布在不到3小時的時間內,就已經積累了5000多用戶。而現在Trello的用戶數已經超過了1900萬,日活用戶已超 100 萬。
在項目管理工具評測網站Project Management Zone的三個細分排名當中,Trello上榜了其中兩個。在項目規劃工具排名中,Trello位列第4(前3為微軟Project、Atlassian的JIRA以及辦公套件Zoho);在項目協作工具排名中,Trello位列第三(其它4個依次為微軟SharePoint、G Suite、Basecamp以及IBM Notes)。以Trello的小身軀能夠跟微軟、Google、IBM等巨頭擠到一起,這樣的成績的確不錯了。
當然,Atlassian的JIRA也相當不錯,在Project Management Zone的所有3個細分排名中也擠進了兩個排行榜,分別是項目規劃類排名第三以及問題管理工具類排名第二。JIRA和Trello無論在客戶或者功能方面都沒有太多的重疊,在收購了Trello之后,Atlassian在項目管理這一類別的解決方案將變得更加完整,這無疑會提高它在企業客戶當中的競爭力。
當然,也許有人會質疑Trello雖然不錯但是它真的值4.25億美元嗎?451 Research 的分析師Melissa Incera認為我們應該向前看。按照這家機構的預測,商業溝通與協作軟件市場的規模將會從2016年的150億美元增長到2020年的280億美元。再加上Trello優異的增長速率以及雙方共同的早日實現1億月活用戶的目標,這個價格在今后也許并不算太高。
反過來,對Trello的高價收購正好為資本效率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研究案例。到目前為止,Trello的融資額僅為1000萬美元左右而且僅進行過一輪融資,但他們就靠著這點錢把團隊很快發展到了100人以上,用戶群擴展到1900萬。其商業模式為三級的免費增值模式,企業規模越大收費越高。從VC的角度測算的話,Trello在不到3年的時間內就為投資者創造了8.5倍(而且大部分都是現金形式)的退出,這樣的內部收益率可謂很高了。相對于Asana、Wunderlist等同類產品,Trello的資本效率非常高效。
Trello的產品特點也值得很多同行借鑒?;蛘哒f,它的一些做法已經成為主流。首先是Trello的跨平臺結構,似乎它一開始采取的是web優先,移動響應式的跨平臺支持,然后再發布iOS版。此外,Trello類似Pinterest式的看板交互模式在移動端看起來就像一張張卡片,非常適合展示。最后,Trello團隊還悄悄地集成了很多存儲和業務流程方面的東西到服務里面,通過免費提供部分集成來吸引用戶,再對額外的一些進行收費,這也是很聰明的做法。雖然Trello的集成沒有Slack那么多,但是已經足以讓客戶滿意,再說集成數量多未必個個都有用的。
此外,這樁收購也體現了IT消費化的趨勢。跟Slack、Asana、Wunderlist等成功的面向專業消費者設計的產品一樣,Trello的設計既提供了輕量級的用戶體驗,又提供了足夠的基礎設施和能力,使得大型團隊可以跨眾多平臺進行協作。Trello給人的感覺純粹就像是一款消費者產品,盡管Google、Facebook等也在做這方面的嘗試,但前者要做得好得多、干凈得多。
收購案反映出來的最后一個趨勢是企業SaaS的并購整合在加強。這些年來,我們目睹了企業SaaS的各種并購案的發生。這其中既有像Salesforce這樣的巨頭不斷地鯨吞新產品,也有一些私募股權打次購買市值不大的上市公司。這些都反映出大型公司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擴張壓力。像Slack、Facebook @ Work或者 Microsoft Teams這樣的協作產品要么在不斷壯大,要么似乎有著無限的資金支持,在這種情況下,類似Atlassian這樣的新晉既有者需要不斷儲備實力、做好長期斗爭的準備。選擇有潛力的初創企業是一舉兩得的做法(既消滅一個潛在對手又增強了自己的實力,這個價格也許也有先下手為強的意思)。著名VC Fred Wilson前幾天就預測了這一點:
在傳統企業軟件公司(如Oracle)、成功SaaS公司(如Workday)以及私募股權機構三股勢力都在尋求增加額外業務線以及提高經常性訂購收入流的作用下,SaaS板塊將會繼續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