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企業應用軟件行業動態 → 正文

2016 中國SaaS創業者運營情況調查:關于收入、規模、成本與未來

責任編輯:editor007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6-12-27 17:49:28 本文摘自:36kr

 

作者:陳金洲,金數據創始人,AdMaster副總裁,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牛透社”(ID:Neuters),36氪經授權發布。原題目《2016 中國SaaS創業者運營情況調查報告》

12月19日-12月23日,我在崔牛會進行了一場關于SaaS內部運營情況的調查。比起更為宏大的外部環境、投資、熱點方向等,這場調查是關于SaaS創業者是如何理解運營和接下來2017年的信心。

數據量提交并不多。部分原因可能是數據比較難以獲取。早期的SaaS創業者,可能更在意新客戶的獲取、現金流水、合同額、客戶數量等,在精細化運營方面投入精力較少,面對比較難以回答的問題就放棄了;另外部分原因可能是這個調查對于明年的公司運營關系不大,也不愿意貢獻數據。

在目前觀察國外的競爭環境看來,有兩個幾乎為真的斷言:

1、幾乎所有的軟件都是SaaS的;

2、幾乎沒有無用的SaaS。

軟件在生產活動中扮演最為重要的角色,只要能夠發現需求或者創造需求,總有一個分類存在。有許多軟件在創造之初并不存在分類,比如Slack,但這并不影響其價值呈現。這也是國外投資者判斷SaaS的邏輯——更多的看MRR/CAC/LTV/Churn等與SaaS業務特征相關的數字,而不是去判斷、預測;或者對模式進行追逐。

這份調查的目的也在于此。通過追蹤重要的SaaS指標,抹去模式、客戶、團隊、分類帶來的干擾,幫助創業者更好地理解SaaS業務的表現。

問卷地址位于 https://im.jinshuju.com/f/o5YvP9 如果愿意,你可以持續提供數據。如果發現數據有較大的出入我會更新這份報告。目前這份報告的數據來源限于12月26日上午9點之前。

Q1: 公司全職員工數

目前收集到的數據中,最多為140人,最少為17人,平均56人,中位數(MEDIAN)為33人。大部分的SaaS團隊仍然規模較小,規模能夠說明很多——比如客戶規模,成本規模/營收規模,解決問題的規模。考慮到SaaS在市場的接受度,這個數據并不意外。結合崔牛會前段時間發布的報告,大量的創業者可能擠入了同一個賽道,瓜分尚未成熟的市場,可能也是導致規模較小的原因。

2016 中國SaaS創業者運營情況調查:關于收入、規模、成本與未來圖:SaaS公司員工數量比例。單位:人

Q2: 2016年確認收入預計

許多創業者將合同額誤認為確認收入。實際上,這部分說的是MRR或者財務上的確認收入。客戶花1.2萬買了一年的SaaS服務,每月的確認收入為1.2萬/12個月=1000塊,收入應該逐月確認。這是國家稅務機構認可的方式,也是衡量SaaS營收的唯一方式。當然如果產品/服務組合比較復雜,比如一份合同中既包含標準SaaS服務,也包含一次為期兩天的培訓,則培訓部分可以在培訓發生的時候立即計入確認收入。

理解這一點很重要——并不僅僅是從財務角度來說。創業者喜歡說最大的那個數字——比如本月流水貢獻,每個月新的大客戶數量等等。到了春節前后,大客戶數量和流水顯著減少,創業者認為這是正常的,但其實不是。如果以MRR的觀點來看,春節帶來的低谷會被前面數個月的辛勤勞動抹平,不會那么顯著。另外,MRR的一點點增加是獲取大量新客戶的成果(或者Upsell的結果),一點點減少可能折射到客戶的流失。一個成熟的SaaS營收結構中,來自老客戶的MRR貢獻應該占大較大比例。

收集到的數據中,2016年收入最多的為2000萬,最少為50萬。參考Q1的員工數量,人均的收入貢獻(算法:收入/員工數量)最多為29萬,最少為1萬,平均為15萬,中位數為14萬。作為參考,2013年數據:Salesforce/Workday/Tableau人均收入貢獻約為$100K。

2016 中國SaaS創業者運營情況調查:關于收入、規模、成本與未來圖:SaaS公司人均收入貢獻比例。單位:萬

Q3: 確認收入中,服務性收入占比

SaaS在部署階段往往伴隨著服務——比如初始的安裝配置,集成,員工培訓等等。目前收到的數據中,大部分公司的收入都不同程度的含有服務收入。服務作為增加客戶價值、增強服務粘性的方式,是一個很好的實踐。然而注意到年收入較大的公司平均服務占比反而較少,服務收入所占據的高額服務成本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在收入規模較小的時候,通過服務鎖定客戶優化產品是一項戰略投入,而在做大之后,要不斷通過優化產品來實現較少的服務投入,進而服務更多的客戶,減少服務成本。

2016 中國SaaS創業者運營情況調查:關于收入、規模、成本與未來圖:服務性收入的占比分布

Q4: 相比2015年,確認收入的增長%

錄得的數據中,絕大多數都實現了100%的增長;增長超過100%的公司中,大部分都實現了200%甚至更多的增長。這也符合SaaS早期的狀態——一旦開始做營收,在收入的前幾年,應該是幾倍的增長。從2017年來看,增長的態勢應該還會繼續。

Q5:2016年收入中,來自老客戶的收入占比%

不論是增長超過200%的公司,還是只有60%的公司,來自老客戶的收入占比都只占一小部分。這個數據與Q4是相對應的——即增長來自于客戶規模的擴大。從另外一個側面證明了SaaS處于機會極好的早期。這個平均值是30%——即來自老客戶的收入占比應該低于30%。

在收集到的數據中,有一些老客戶收入占比超過50%的公司,出現了負增長——收入還不如2015年。如果你的公司,來自老客戶的收入占比超過50%,并且收入增幅沒有到達100%,說明在獲取新客戶方面,你已經落后于同伴了。

Q6: 2016年,銷售策略主要靠

2016 中國SaaS創業者運營情況調查:關于收入、規模、成本與未來

圖:銷售渠道占比

SaaS主要有三種銷售手段:通過內部銷售(比如電話、郵件營銷等)、網上自銷售和現場銷售。通過上圖可以發現,現場銷售和混合銷售占據了大部分的銷售渠道??梢灶A測的是銷售成本是很高的,除非帶來的客戶價值很高,否則利潤貢獻可能非常令人沮喪。事實似乎也是如此。在目前所知的掛牌新三板的SaaS公司中,營收過億的公司往往有著龐大的銷售團隊,客單價也非常高。

Q7: 主要目標客戶

2016 中國SaaS創業者運營情況調查:關于收入、規模、成本與未來圖:SaaS公司目標客戶比例分布

獲得數據中,超過一半的SaaS公司將大企業客戶作為他們的目標客戶。結合Q6關于銷售渠道的數據,可以了解到現場銷售和混合銷售是最主要的銷售方式。下面的Q8也更好的解釋了大企業對于營收貢獻的影響。

Q8:平均每個客戶的收入貢獻

大客戶的優勢在此處顯得淋漓盡致。簡單的說,大客戶的收入貢獻是十萬級的;中小是萬級別的;而小微企業和個人是千級別的。

2016 中國SaaS創業者運營情況調查:關于收入、規模、成本與未來圖:客戶對收入的年平均貢獻。單位:元

大客戶戰略是否一定適合你?大部分創業者在VC的支持下,都會毫不猶豫的回答「是的」。然而我的觀點是「不一定」。如果產品的形態不太可能賣到高價,比如聊天軟件,OA/協作軟件等,想要賣到高價需要面對內外的雙重壓力。對外而言,如何讓客戶相信價值真的有那么多;對內而言,使勁琢磨對得起高價的功能特性也可能會超出現有團隊的能力。

當然我也充分理解當前的市場環境。在軟件使用者尚且無法體會軟件的價值并且為之付費的時候,尋找大客戶或許是正確且唯一的選擇。

Q9: 平均每獲得一塊錢收入的獲客成本

這不是簡單的獲客成本,更是關于獲客效率。比如今年獲得了1000萬收入,其中銷售+市場(工資+銷售費用+市場費用)占了700萬,則這個數字就是 700/1000=0.7, 意味著每獲得1塊錢收入,其中7毛是花在獲客上了。

獲得數據中,平均值為0.46,最大為1(即收入的每一塊都用于獲取新客戶)。

2016 中國SaaS創業者運營情況調查:關于收入、規模、成本與未來圖:客戶規模對應的獲客效率。單位:元

在客戶的分布上,大客戶顯著的需要更高的投入,每獲得一塊錢的營收需要投入0.64元;而小微企業只需要0.07。

Q10: 全年銷售:市場費用占比

這個問題的本意,是想得到在獲客方面銷售與市場的權重。大于1意味著銷售占比較大,小于1意味著市場費用占比較大。遺憾的是可能這個問題沒問好,許多數字填寫并不正確,結論不具備參考性。從部分填寫正確的數字中,可以得到一個事實:大部分企業在銷售上的投入遠遠大于市場的投入。

參考Q8,我的個人觀點是在當前市場局面下,SaaS企業需要比之前更加關注市場表現,否則一定會面臨來自于既得利益的挑戰,或者陷入到功能戰中,這一點對于贏得大客戶越發的重要。然而如果能在市場方面宣傳和推廣你的產品的新的價值點,并站在這個制高點上,你將避開那些競爭點,獲得獨一無二的屬于你自己的優勢。對于整個SaaS產業而言,也是極好的——你在擴大整個蛋糕,而不是找到一塊蛋糕以為別人不會來爭搶。

Q11:平均每個銷售人員年貢獻銷售收入

這個數字與客戶企業屬性有很大關系。下圖可以看到,對于大企業客戶,每個銷售平均年銷售貢獻達到175萬;對于中小企業則為26萬。對于小微企業中,銷售的存在可能沒什么意義。

2016 中國SaaS創業者運營情況調查:關于收入、規模、成本與未來圖:針對不同客戶規模,每個銷售人員年銷售額貢獻。單位:萬元

銷售策略在這里起到很大的作用。大企業客戶固然令人羨慕,但成單周期長、難以獲得好的銷售、成單風險大、機會成本高、對收入影響非常大等,許多初入SaaS的創業者都是受夠了仰人鼻息的日子才開始做中小企業。而中小企業的雖然有成單周期短的優勢,但銷售人員績效一般(發了工資和獎金就不剩什么了)、競爭激烈等。至于面向小微企業和個人的,需要面對客戶三心二意和極低的轉換成本,產品壓力會比較大。沒有最好的策略,只有最適合的。

要注意到這三者是很難兼容的,尤其在早期。不同的客戶有不同的銷售體系和話術。

Q12:獲客成本回收周期

大部分企業都能在12個月內收回成本??紤]到數據樣本中大企業客戶較多,對于中小微這個數字可能會更加保守一些。

Q13:客戶年平均留存

再一次,在客戶規模上表現出了極大的分化。所謂付費越多則越忠誠。

2016 中國SaaS創業者運營情況調查:關于收入、規模、成本與未來

圖:客戶規模對應的年留存百分比

面向大企業客戶的企業,客戶年留存高達90%。中小企業則為55%,而面向小微企業和個人的,則40%都不到。

給SaaS企業的啟示是,如果能夠收費,則一定要收費;如果有高低兩個選項,則想辦法往高付費那個方向前進。這并不是說要做一個只要錢的混蛋——而是通過高付費的杠桿,找到高價值的用戶,進而提供高價值的服務。把時間花在不夠忠誠的客戶身上,對于供需雙方都是不負責任的——不花錢的客戶以為自己提的需求都是對的,軟件廠商害怕失去這種虛妄的愛而持續妥協。

Q14: 公司是否有專門的客戶成功團隊?

只有一半的公司都建立了客戶成功團隊??蛻舫晒F隊的主要職責就是幫助客戶獲得成功。注意,不是讓客戶滿意。滿意是一個相當主觀的指標——我甚至悲觀的認為,我們都無法讓身邊的人滿意,怎么可能讓遠在天邊的客戶滿意。幫助客戶獲得成功,理解客戶的業務流,讓自己的產品在客戶的業務流中發揮要么賺錢要么省錢的作用。(參考我之前的SaaS第一公式R=f(Y,X) )

客戶成功團隊的職責包括新用戶導入(on boarding)、培訓、工單解答、大客戶管理、最佳案例整理和推廣等。它是常規客服團隊的超集,需要刻意的招聘、培訓和反復試錯才可能得到一個好的團隊。客戶成功團隊需要對客戶留存負責,并對一部分的轉化負責。

Q15:公司是否建立SLA服務指標體系?

當系統出問題宕機;或者被DDoS;或者因為云服務不靠譜導致產品服務不可用;各種狀況出現,現在我看到的情況是都是創始人出來背鍋。公司內部呢?從獲得的數據看來,只有10%的公司有內部的SLA服務指標體系。這意味著除了老板之外,有一個完整的體系來支撐整個團隊達到服務指標。它最關注的是可用性,不論是99.99%還是99.9%,需要有從運維到開發到市場到客服的完整的反應和獎懲體系。

只有10%的公司做到了這一點。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它很可能決定你的企業能走多遠。當然,在早期的時候,做這些看起來是浪費。但對于許多關鍵系統應用比如交易、數據抓取,即便是0.01%的系統宕機可能是不可接受的。這意味著從第一天,這個體系就應該存在。

Q16:是否建立針對SaaS特征的數據運營支撐體系?

SaaS特征的數據運營體系,不是財務那三張表,而是一種更為嚴格的基于SaaS Metrics的運營方式。它關注的是MRR, CAC, LTV, Churn等SaaS關鍵數據。

2016 中國SaaS創業者運營情況調查:關于收入、規模、成本與未來圖:SaaS企業在數據運營支撐體系建設的分布

11%的公司有這個體系——但實際上我覺得會比這個比例更少。絕大公司都沒有這個體系,大部分公司可能只關注那些令人興奮的數字——注冊用戶、現金流水等這些對SaaS運營幫助不大的數字。

SaaS的客戶規模是驚人的。常規的企業數十個大客戶就能夠撐起來像樣的業務了,但SaaS客戶成百上千。光靠大腦記憶而缺乏數據化運營的策略和手段,必然難以走遠。2017年對于成長中的SaaS創業者,這是一條必須要走的學習之路。

Q17: 作為老板,你覺得最大的業務挑戰在于

毫不意外的,獲取新用戶是大部分老板的挑戰。常規的獲取用戶的方式越來越失效,流量也越來越貴。獲取新客戶將是越發艱難的挑戰。

2016 中國SaaS創業者運營情況調查:關于收入、規模、成本與未來圖:SaaS創業者的業務挑戰分布

不過,參考Q10,創業者們并沒有意識到市場的重要性。只是在銷售的時候發現新客戶不足,才意識到獲客是個挑戰。但遺憾的是并沒有轉化到市場活動中。

Q18: 作為老板,你最看重的指標是

2016 中國SaaS創業者運營情況調查:關于收入、規模、成本與未來圖:創業者最看重的運營指標

大部分老板看中的是大客戶的數量。這是很自然的一個選擇——根據前面的分析,大客戶幾乎不流失(90%的留存),收入貢獻也很高。其次關注的是財務確認收入。

Q19: 當前競爭環境下,對2017年的經營信心

令人高興的是,大部分創業者對2017表現出了強勁的信心。滿分10分的情況下,創業者的平均分是8分。根據已經收集的這些數據和我自己走訪的情況看來,2017年將是不同凡響的一年。只要不犯致命的錯誤,2017年對于許多SaaS創業者將充滿了機遇。

作者:陳金洲,金數據創始人,AdMaster副總裁,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牛透社”(ID:Neuters),36氪經授權發布。原題目《2016 中國SaaS創業者運營情況調查報告》

12月19日-12月23日,我在崔牛會進行了一場關于SaaS內部運營情況的調查。比起更為宏大的外部環境、投資、熱點方向等,這場調查是關于SaaS創業者是如何理解運營和接下來2017年的信心。

數據量提交并不多。部分原因可能是數據比較難以獲取。早期的SaaS創業者,可能更在意新客戶的獲取、現金流水、合同額、客戶數量等,在精細化運營方面投入精力較少,面對比較難以回答的問題就放棄了;另外部分原因可能是這個調查對于明年的公司運營關系不大,也不愿意貢獻數據。

在目前觀察國外的競爭環境看來,有兩個幾乎為真的斷言:

1、幾乎所有的軟件都是SaaS的;

2、幾乎沒有無用的SaaS。

軟件在生產活動中扮演最為重要的角色,只要能夠發現需求或者創造需求,總有一個分類存在。有許多軟件在創造之初并不存在分類,比如Slack,但這并不影響其價值呈現。這也是國外投資者判斷SaaS的邏輯——更多的看MRR/CAC/LTV/Churn等與SaaS業務特征相關的數字,而不是去判斷、預測;或者對模式進行追逐。

這份調查的目的也在于此。通過追蹤重要的SaaS指標,抹去模式、客戶、團隊、分類帶來的干擾,幫助創業者更好地理解SaaS業務的表現。

問卷地址位于https://im.jinshuju.com/f/o5YvP9如果愿意,你可以持續提供數據。如果發現數據有較大的出入我會更新這份報告。目前這份報告的數據來源限于12月26日上午9點之前。

Q1: 公司全職員工數

目前收集到的數據中,最多為140人,最少為17人,平均56人,中位數(MEDIAN)為33人。大部分的SaaS團隊仍然規模較小,規模能夠說明很多——比如客戶規模,成本規模/營收規模,解決問題的規模??紤]到SaaS在市場的接受度,這個數據并不意外。結合崔牛會前段時間發布的報告,大量的創業者可能擠入了同一個賽道,瓜分尚未成熟的市場,可能也是導致規模較小的原因。

圖:SaaS公司員工數量比例。單位:人

Q2: 2016年確認收入預計

許多創業者將合同額誤認為確認收入。實際上,這部分說的是MRR或者財務上的確認收入??蛻艋?.2萬買了一年的SaaS服務,每月的確認收入為1.2萬/12個月=1000塊,收入應該逐月確認。這是國家稅務機構認可的方式,也是衡量SaaS營收的唯一方式。當然如果產品/服務組合比較復雜,比如一份合同中既包含標準SaaS服務,也包含一次為期兩天的培訓,則培訓部分可以在培訓發生的時候立即計入確認收入。

理解這一點很重要——并不僅僅是從財務角度來說。創業者喜歡說最大的那個數字——比如本月流水貢獻,每個月新的大客戶數量等等。到了春節前后,大客戶數量和流水顯著減少,創業者認為這是正常的,但其實不是。如果以MRR的觀點來看,春節帶來的低谷會被前面數個月的辛勤勞動抹平,不會那么顯著。另外,MRR的一點點增加是獲取大量新客戶的成果(或者Upsell的結果),一點點減少可能折射到客戶的流失。一個成熟的SaaS營收結構中,來自老客戶的MRR貢獻應該占大較大比例。

收集到的數據中,2016年收入最多的為2000萬,最少為50萬。參考Q1的員工數量,人均的收入貢獻(算法:收入/員工數量)最多為29萬,最少為1萬,平均為15萬,中位數為14萬。作為參考,2013年數據:Salesforce/Workday/Tableau人均收入貢獻約為$100K。

圖:SaaS公司人均收入貢獻比例。單位:萬

Q3: 確認收入中,服務性收入占比

SaaS在部署階段往往伴隨著服務——比如初始的安裝配置,集成,員工培訓等等。目前收到的數據中,大部分公司的收入都不同程度的含有服務收入。服務作為增加客戶價值、增強服務粘性的方式,是一個很好的實踐。然而注意到年收入較大的公司平均服務占比反而較少,服務收入所占據的高額服務成本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在收入規模較小的時候,通過服務鎖定客戶優化產品是一項戰略投入,而在做大之后,要不斷通過優化產品來實現較少的服務投入,進而服務更多的客戶,減少服務成本。

圖:服務性收入的占比分布

Q4: 相比2015年,確認收入的增長%

錄得的數據中,絕大多數都實現了100%的增長;增長超過100%的公司中,大部分都實現了200%甚至更多的增長。這也符合SaaS早期的狀態——一旦開始做營收,在收入的前幾年,應該是幾倍的增長。從2017年來看,增長的態勢應該還會繼續。

Q5:2016年收入中,來自老客戶的收入占比%

不論是增長超過200%的公司,還是只有60%的公司,來自老客戶的收入占比都只占一小部分。這個數據與Q4是相對應的——即增長來自于客戶規模的擴大。從另外一個側面證明了SaaS處于機會極好的早期。這個平均值是30%——即來自老客戶的收入占比應該低于30%。

在收集到的數據中,有一些老客戶收入占比超過50%的公司,出現了負增長——收入還不如2015年。如果你的公司,來自老客戶的收入占比超過50%,并且收入增幅沒有到達100%,說明在獲取新客戶方面,你已經落后于同伴了。

Q6: 2016年,銷售策略主要靠

圖:銷售渠道占比

SaaS主要有三種銷售手段:通過內部銷售(比如電話、郵件營銷等)、網上自銷售和現場銷售。通過上圖可以發現,現場銷售和混合銷售占據了大部分的銷售渠道。可以預測的是銷售成本是很高的,除非帶來的客戶價值很高,否則利潤貢獻可能非常令人沮喪。事實似乎也是如此。在目前所知的掛牌新三板的SaaS公司中,營收過億的公司往往有著龐大的銷售團隊,客單價也非常高。

Q7: 主要目標客戶

圖:SaaS公司目標客戶比例分布

獲得數據中,超過一半的SaaS公司將大企業客戶作為他們的目標客戶。結合Q6關于銷售渠道的數據,可以了解到現場銷售和混合銷售是最主要的銷售方式。下面的Q8也更好的解釋了大企業對于營收貢獻的影響。

Q8:平均每個客戶的收入貢獻

大客戶的優勢在此處顯得淋漓盡致。簡單的說,大客戶的收入貢獻是十萬級的;中小是萬級別的;而小微企業和個人是千級別的。

圖:客戶對收入的年平均貢獻。單位:元

大客戶戰略是否一定適合你?大部分創業者在VC的支持下,都會毫不猶豫的回答「是的」。然而我的觀點是「不一定」。如果產品的形態不太可能賣到高價,比如聊天軟件,OA/協作軟件等,想要賣到高價需要面對內外的雙重壓力。對外而言,如何讓客戶相信價值真的有那么多;對內而言,使勁琢磨對得起高價的功能特性也可能會超出現有團隊的能力。

當然我也充分理解當前的市場環境。在軟件使用者尚且無法體會軟件的價值并且為之付費的時候,尋找大客戶或許是正確且唯一的選擇。

Q9: 平均每獲得一塊錢收入的獲客成本

這不是簡單的獲客成本,更是關于獲客效率。比如今年獲得了1000萬收入,其中銷售+市場(工資+銷售費用+市場費用)占了700萬,則這個數字就是 700/1000=0.7, 意味著每獲得1塊錢收入,其中7毛是花在獲客上了。

獲得數據中,平均值為0.46,最大為1(即收入的每一塊都用于獲取新客戶)。

圖:客戶規模對應的獲客效率。單位:元

在客戶的分布上,大客戶顯著的需要更高的投入,每獲得一塊錢的營收需要投入0.64元;而小微企業只需要0.07。

Q10: 全年銷售:市場費用占比

這個問題的本意,是想得到在獲客方面銷售與市場的權重。大于1意味著銷售占比較大,小于1意味著市場費用占比較大。遺憾的是可能這個問題沒問好,許多數字填寫并不正確,結論不具備參考性。從部分填寫正確的數字中,可以得到一個事實:大部分企業在銷售上的投入遠遠大于市場的投入。

參考Q8,我的個人觀點是在當前市場局面下,SaaS企業需要比之前更加關注市場表現,否則一定會面臨來自于既得利益的挑戰,或者陷入到功能戰中,這一點對于贏得大客戶越發的重要。然而如果能在市場方面宣傳和推廣你的產品的新的價值點,并站在這個制高點上,你將避開那些競爭點,獲得獨一無二的屬于你自己的優勢。對于整個SaaS產業而言,也是極好的——你在擴大整個蛋糕,而不是找到一塊蛋糕以為別人不會來爭搶。

Q11:平均每個銷售人員年貢獻銷售收入

這個數字與客戶企業屬性有很大關系。下圖可以看到,對于大企業客戶,每個銷售平均年銷售貢獻達到175萬;對于中小企業則為26萬。對于小微企業中,銷售的存在可能沒什么意義。

圖:針對不同客戶規模,每個銷售人員年銷售額貢獻。單位:萬元

銷售策略在這里起到很大的作用。大企業客戶固然令人羨慕,但成單周期長、難以獲得好的銷售、成單風險大、機會成本高、對收入影響非常大等,許多初入SaaS的創業者都是受夠了仰人鼻息的日子才開始做中小企業。而中小企業的雖然有成單周期短的優勢,但銷售人員績效一般(發了工資和獎金就不剩什么了)、競爭激烈等。至于面向小微企業和個人的,需要面對客戶三心二意和極低的轉換成本,產品壓力會比較大。沒有最好的策略,只有最適合的。

要注意到這三者是很難兼容的,尤其在早期。不同的客戶有不同的銷售體系和話術。

Q12:獲客成本回收周期

大部分企業都能在12個月內收回成本??紤]到數據樣本中大企業客戶較多,對于中小微這個數字可能會更加保守一些。

Q13:客戶年平均留存

再一次,在客戶規模上表現出了極大的分化。所謂付費越多則越忠誠。

圖:客戶規模對應的年留存百分比

面向大企業客戶的企業,客戶年留存高達90%。中小企業則為55%,而面向小微企業和個人的,則40%都不到。

給SaaS企業的啟示是,如果能夠收費,則一定要收費;如果有高低兩個選項,則想辦法往高付費那個方向前進。這并不是說要做一個只要錢的混蛋——而是通過高付費的杠桿,找到高價值的用戶,進而提供高價值的服務。把時間花在不夠忠誠的客戶身上,對于供需雙方都是不負責任的——不花錢的客戶以為自己提的需求都是對的,軟件廠商害怕失去這種虛妄的愛而持續妥協。

Q14: 公司是否有專門的客戶成功團隊?

只有一半的公司都建立了客戶成功團隊??蛻舫晒F隊的主要職責就是幫助客戶獲得成功。注意,不是讓客戶滿意。滿意是一個相當主觀的指標——我甚至悲觀的認為,我們都無法讓身邊的人滿意,怎么可能讓遠在天邊的客戶滿意。幫助客戶獲得成功,理解客戶的業務流,讓自己的產品在客戶的業務流中發揮要么賺錢要么省錢的作用。(參考我之前的SaaS第一公式R=f(Y,X))

客戶成功團隊的職責包括新用戶導入(on boarding)、培訓、工單解答、大客戶管理、最佳案例整理和推廣等。它是常規客服團隊的超集,需要刻意的招聘、培訓和反復試錯才可能得到一個好的團隊。客戶成功團隊需要對客戶留存負責,并對一部分的轉化負責。

Q15:公司是否建立SLA服務指標體系?

當系統出問題宕機;或者被DDoS;或者因為云服務不靠譜導致產品服務不可用;各種狀況出現,現在我看到的情況是都是創始人出來背鍋。公司內部呢?從獲得的數據看來,只有10%的公司有內部的SLA服務指標體系。這意味著除了老板之外,有一個完整的體系來支撐整個團隊達到服務指標。它最關注的是可用性,不論是99.99%還是99.9%,需要有從運維到開發到市場到客服的完整的反應和獎懲體系。

只有10%的公司做到了這一點。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它很可能決定你的企業能走多遠。當然,在早期的時候,做這些看起來是浪費。但對于許多關鍵系統應用比如交易、數據抓取,即便是0.01%的系統宕機可能是不可接受的。這意味著從第一天,這個體系就應該存在。

Q16:是否建立針對SaaS特征的數據運營支撐體系?

SaaS特征的數據運營體系,不是財務那三張表,而是一種更為嚴格的基于SaaS Metrics的運營方式。它關注的是MRR, CAC, LTV, Churn等SaaS關鍵數據。

圖:SaaS企業在數據運營支撐體系建設的分布

11%的公司有這個體系——但實際上我覺得會比這個比例更少。絕大公司都沒有這個體系,大部分公司可能只關注那些令人興奮的數字——注冊用戶、現金流水等這些對SaaS運營幫助不大的數字。

SaaS的客戶規模是驚人的。常規的企業數十個大客戶就能夠撐起來像樣的業務了,但SaaS客戶成百上千。光靠大腦記憶而缺乏數據化運營的策略和手段,必然難以走遠。2017年對于成長中的SaaS創業者,這是一條必須要走的學習之路。

Q17: 作為老板,你覺得最大的業務挑戰在于

毫不意外的,獲取新用戶是大部分老板的挑戰。常規的獲取用戶的方式越來越失效,流量也越來越貴。獲取新客戶將是越發艱難的挑戰。

圖:SaaS創業者的業務挑戰分布

不過,參考Q10,創業者們并沒有意識到市場的重要性。只是在銷售的時候發現新客戶不足,才意識到獲客是個挑戰。但遺憾的是并沒有轉化到市場活動中。

Q18: 作為老板,你最看重的指標是

圖:創業者最看重的運營指標

大部分老板看中的是大客戶的數量。這是很自然的一個選擇——根據前面的分析,大客戶幾乎不流失(90%的留存),收入貢獻也很高。其次關注的是財務確認收入。

Q19: 當前競爭環境下,對2017年的經營信心

令人高興的是,大部分創業者對2017表現出了強勁的信心。滿分10分的情況下,創業者的平均分是8分。根據已經收集的這些數據和我自己走訪的情況看來,2017年將是不同凡響的一年。只要不犯致命的錯誤,2017年對于許多SaaS創業者將充滿了機遇。

關鍵字:SaaS創業者

本文摘自:36kr

x 2016 中國SaaS創業者運營情況調查:關于收入、規模、成本與未來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企業應用軟件行業動態 → 正文

2016 中國SaaS創業者運營情況調查:關于收入、規模、成本與未來

責任編輯:editor007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6-12-27 17:49:28 本文摘自:36kr

 

作者:陳金洲,金數據創始人,AdMaster副總裁,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牛透社”(ID:Neuters),36氪經授權發布。原題目《2016 中國SaaS創業者運營情況調查報告》

12月19日-12月23日,我在崔牛會進行了一場關于SaaS內部運營情況的調查。比起更為宏大的外部環境、投資、熱點方向等,這場調查是關于SaaS創業者是如何理解運營和接下來2017年的信心。

數據量提交并不多。部分原因可能是數據比較難以獲取。早期的SaaS創業者,可能更在意新客戶的獲取、現金流水、合同額、客戶數量等,在精細化運營方面投入精力較少,面對比較難以回答的問題就放棄了;另外部分原因可能是這個調查對于明年的公司運營關系不大,也不愿意貢獻數據。

在目前觀察國外的競爭環境看來,有兩個幾乎為真的斷言:

1、幾乎所有的軟件都是SaaS的;

2、幾乎沒有無用的SaaS。

軟件在生產活動中扮演最為重要的角色,只要能夠發現需求或者創造需求,總有一個分類存在。有許多軟件在創造之初并不存在分類,比如Slack,但這并不影響其價值呈現。這也是國外投資者判斷SaaS的邏輯——更多的看MRR/CAC/LTV/Churn等與SaaS業務特征相關的數字,而不是去判斷、預測;或者對模式進行追逐。

這份調查的目的也在于此。通過追蹤重要的SaaS指標,抹去模式、客戶、團隊、分類帶來的干擾,幫助創業者更好地理解SaaS業務的表現。

問卷地址位于 https://im.jinshuju.com/f/o5YvP9 如果愿意,你可以持續提供數據。如果發現數據有較大的出入我會更新這份報告。目前這份報告的數據來源限于12月26日上午9點之前。

Q1: 公司全職員工數

目前收集到的數據中,最多為140人,最少為17人,平均56人,中位數(MEDIAN)為33人。大部分的SaaS團隊仍然規模較小,規模能夠說明很多——比如客戶規模,成本規模/營收規模,解決問題的規模??紤]到SaaS在市場的接受度,這個數據并不意外。結合崔牛會前段時間發布的報告,大量的創業者可能擠入了同一個賽道,瓜分尚未成熟的市場,可能也是導致規模較小的原因。

2016 中國SaaS創業者運營情況調查:關于收入、規模、成本與未來圖:SaaS公司員工數量比例。單位:人

Q2: 2016年確認收入預計

許多創業者將合同額誤認為確認收入。實際上,這部分說的是MRR或者財務上的確認收入??蛻艋?.2萬買了一年的SaaS服務,每月的確認收入為1.2萬/12個月=1000塊,收入應該逐月確認。這是國家稅務機構認可的方式,也是衡量SaaS營收的唯一方式。當然如果產品/服務組合比較復雜,比如一份合同中既包含標準SaaS服務,也包含一次為期兩天的培訓,則培訓部分可以在培訓發生的時候立即計入確認收入。

理解這一點很重要——并不僅僅是從財務角度來說。創業者喜歡說最大的那個數字——比如本月流水貢獻,每個月新的大客戶數量等等。到了春節前后,大客戶數量和流水顯著減少,創業者認為這是正常的,但其實不是。如果以MRR的觀點來看,春節帶來的低谷會被前面數個月的辛勤勞動抹平,不會那么顯著。另外,MRR的一點點增加是獲取大量新客戶的成果(或者Upsell的結果),一點點減少可能折射到客戶的流失。一個成熟的SaaS營收結構中,來自老客戶的MRR貢獻應該占大較大比例。

收集到的數據中,2016年收入最多的為2000萬,最少為50萬。參考Q1的員工數量,人均的收入貢獻(算法:收入/員工數量)最多為29萬,最少為1萬,平均為15萬,中位數為14萬。作為參考,2013年數據:Salesforce/Workday/Tableau人均收入貢獻約為$100K。

2016 中國SaaS創業者運營情況調查:關于收入、規模、成本與未來圖:SaaS公司人均收入貢獻比例。單位:萬

Q3: 確認收入中,服務性收入占比

SaaS在部署階段往往伴隨著服務——比如初始的安裝配置,集成,員工培訓等等。目前收到的數據中,大部分公司的收入都不同程度的含有服務收入。服務作為增加客戶價值、增強服務粘性的方式,是一個很好的實踐。然而注意到年收入較大的公司平均服務占比反而較少,服務收入所占據的高額服務成本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在收入規模較小的時候,通過服務鎖定客戶優化產品是一項戰略投入,而在做大之后,要不斷通過優化產品來實現較少的服務投入,進而服務更多的客戶,減少服務成本。

2016 中國SaaS創業者運營情況調查:關于收入、規模、成本與未來圖:服務性收入的占比分布

Q4: 相比2015年,確認收入的增長%

錄得的數據中,絕大多數都實現了100%的增長;增長超過100%的公司中,大部分都實現了200%甚至更多的增長。這也符合SaaS早期的狀態——一旦開始做營收,在收入的前幾年,應該是幾倍的增長。從2017年來看,增長的態勢應該還會繼續。

Q5:2016年收入中,來自老客戶的收入占比%

不論是增長超過200%的公司,還是只有60%的公司,來自老客戶的收入占比都只占一小部分。這個數據與Q4是相對應的——即增長來自于客戶規模的擴大。從另外一個側面證明了SaaS處于機會極好的早期。這個平均值是30%——即來自老客戶的收入占比應該低于30%。

在收集到的數據中,有一些老客戶收入占比超過50%的公司,出現了負增長——收入還不如2015年。如果你的公司,來自老客戶的收入占比超過50%,并且收入增幅沒有到達100%,說明在獲取新客戶方面,你已經落后于同伴了。

Q6: 2016年,銷售策略主要靠

2016 中國SaaS創業者運營情況調查:關于收入、規模、成本與未來

圖:銷售渠道占比

SaaS主要有三種銷售手段:通過內部銷售(比如電話、郵件營銷等)、網上自銷售和現場銷售。通過上圖可以發現,現場銷售和混合銷售占據了大部分的銷售渠道??梢灶A測的是銷售成本是很高的,除非帶來的客戶價值很高,否則利潤貢獻可能非常令人沮喪。事實似乎也是如此。在目前所知的掛牌新三板的SaaS公司中,營收過億的公司往往有著龐大的銷售團隊,客單價也非常高。

Q7: 主要目標客戶

2016 中國SaaS創業者運營情況調查:關于收入、規模、成本與未來圖:SaaS公司目標客戶比例分布

獲得數據中,超過一半的SaaS公司將大企業客戶作為他們的目標客戶。結合Q6關于銷售渠道的數據,可以了解到現場銷售和混合銷售是最主要的銷售方式。下面的Q8也更好的解釋了大企業對于營收貢獻的影響。

Q8:平均每個客戶的收入貢獻

大客戶的優勢在此處顯得淋漓盡致。簡單的說,大客戶的收入貢獻是十萬級的;中小是萬級別的;而小微企業和個人是千級別的。

2016 中國SaaS創業者運營情況調查:關于收入、規模、成本與未來圖:客戶對收入的年平均貢獻。單位:元

大客戶戰略是否一定適合你?大部分創業者在VC的支持下,都會毫不猶豫的回答「是的」。然而我的觀點是「不一定」。如果產品的形態不太可能賣到高價,比如聊天軟件,OA/協作軟件等,想要賣到高價需要面對內外的雙重壓力。對外而言,如何讓客戶相信價值真的有那么多;對內而言,使勁琢磨對得起高價的功能特性也可能會超出現有團隊的能力。

當然我也充分理解當前的市場環境。在軟件使用者尚且無法體會軟件的價值并且為之付費的時候,尋找大客戶或許是正確且唯一的選擇。

Q9: 平均每獲得一塊錢收入的獲客成本

這不是簡單的獲客成本,更是關于獲客效率。比如今年獲得了1000萬收入,其中銷售+市場(工資+銷售費用+市場費用)占了700萬,則這個數字就是 700/1000=0.7, 意味著每獲得1塊錢收入,其中7毛是花在獲客上了。

獲得數據中,平均值為0.46,最大為1(即收入的每一塊都用于獲取新客戶)。

2016 中國SaaS創業者運營情況調查:關于收入、規模、成本與未來圖:客戶規模對應的獲客效率。單位:元

在客戶的分布上,大客戶顯著的需要更高的投入,每獲得一塊錢的營收需要投入0.64元;而小微企業只需要0.07。

Q10: 全年銷售:市場費用占比

這個問題的本意,是想得到在獲客方面銷售與市場的權重。大于1意味著銷售占比較大,小于1意味著市場費用占比較大。遺憾的是可能這個問題沒問好,許多數字填寫并不正確,結論不具備參考性。從部分填寫正確的數字中,可以得到一個事實:大部分企業在銷售上的投入遠遠大于市場的投入。

參考Q8,我的個人觀點是在當前市場局面下,SaaS企業需要比之前更加關注市場表現,否則一定會面臨來自于既得利益的挑戰,或者陷入到功能戰中,這一點對于贏得大客戶越發的重要。然而如果能在市場方面宣傳和推廣你的產品的新的價值點,并站在這個制高點上,你將避開那些競爭點,獲得獨一無二的屬于你自己的優勢。對于整個SaaS產業而言,也是極好的——你在擴大整個蛋糕,而不是找到一塊蛋糕以為別人不會來爭搶。

Q11:平均每個銷售人員年貢獻銷售收入

這個數字與客戶企業屬性有很大關系。下圖可以看到,對于大企業客戶,每個銷售平均年銷售貢獻達到175萬;對于中小企業則為26萬。對于小微企業中,銷售的存在可能沒什么意義。

2016 中國SaaS創業者運營情況調查:關于收入、規模、成本與未來圖:針對不同客戶規模,每個銷售人員年銷售額貢獻。單位:萬元

銷售策略在這里起到很大的作用。大企業客戶固然令人羨慕,但成單周期長、難以獲得好的銷售、成單風險大、機會成本高、對收入影響非常大等,許多初入SaaS的創業者都是受夠了仰人鼻息的日子才開始做中小企業。而中小企業的雖然有成單周期短的優勢,但銷售人員績效一般(發了工資和獎金就不剩什么了)、競爭激烈等。至于面向小微企業和個人的,需要面對客戶三心二意和極低的轉換成本,產品壓力會比較大。沒有最好的策略,只有最適合的。

要注意到這三者是很難兼容的,尤其在早期。不同的客戶有不同的銷售體系和話術。

Q12:獲客成本回收周期

大部分企業都能在12個月內收回成本??紤]到數據樣本中大企業客戶較多,對于中小微這個數字可能會更加保守一些。

Q13:客戶年平均留存

再一次,在客戶規模上表現出了極大的分化。所謂付費越多則越忠誠。

2016 中國SaaS創業者運營情況調查:關于收入、規模、成本與未來

圖:客戶規模對應的年留存百分比

面向大企業客戶的企業,客戶年留存高達90%。中小企業則為55%,而面向小微企業和個人的,則40%都不到。

給SaaS企業的啟示是,如果能夠收費,則一定要收費;如果有高低兩個選項,則想辦法往高付費那個方向前進。這并不是說要做一個只要錢的混蛋——而是通過高付費的杠桿,找到高價值的用戶,進而提供高價值的服務。把時間花在不夠忠誠的客戶身上,對于供需雙方都是不負責任的——不花錢的客戶以為自己提的需求都是對的,軟件廠商害怕失去這種虛妄的愛而持續妥協。

Q14: 公司是否有專門的客戶成功團隊?

只有一半的公司都建立了客戶成功團隊??蛻舫晒F隊的主要職責就是幫助客戶獲得成功。注意,不是讓客戶滿意。滿意是一個相當主觀的指標——我甚至悲觀的認為,我們都無法讓身邊的人滿意,怎么可能讓遠在天邊的客戶滿意。幫助客戶獲得成功,理解客戶的業務流,讓自己的產品在客戶的業務流中發揮要么賺錢要么省錢的作用。(參考我之前的SaaS第一公式R=f(Y,X) )

客戶成功團隊的職責包括新用戶導入(on boarding)、培訓、工單解答、大客戶管理、最佳案例整理和推廣等。它是常規客服團隊的超集,需要刻意的招聘、培訓和反復試錯才可能得到一個好的團隊??蛻舫晒F隊需要對客戶留存負責,并對一部分的轉化負責。

Q15:公司是否建立SLA服務指標體系?

當系統出問題宕機;或者被DDoS;或者因為云服務不靠譜導致產品服務不可用;各種狀況出現,現在我看到的情況是都是創始人出來背鍋。公司內部呢?從獲得的數據看來,只有10%的公司有內部的SLA服務指標體系。這意味著除了老板之外,有一個完整的體系來支撐整個團隊達到服務指標。它最關注的是可用性,不論是99.99%還是99.9%,需要有從運維到開發到市場到客服的完整的反應和獎懲體系。

只有10%的公司做到了這一點。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它很可能決定你的企業能走多遠。當然,在早期的時候,做這些看起來是浪費。但對于許多關鍵系統應用比如交易、數據抓取,即便是0.01%的系統宕機可能是不可接受的。這意味著從第一天,這個體系就應該存在。

Q16:是否建立針對SaaS特征的數據運營支撐體系?

SaaS特征的數據運營體系,不是財務那三張表,而是一種更為嚴格的基于SaaS Metrics的運營方式。它關注的是MRR, CAC, LTV, Churn等SaaS關鍵數據。

2016 中國SaaS創業者運營情況調查:關于收入、規模、成本與未來圖:SaaS企業在數據運營支撐體系建設的分布

11%的公司有這個體系——但實際上我覺得會比這個比例更少。絕大公司都沒有這個體系,大部分公司可能只關注那些令人興奮的數字——注冊用戶、現金流水等這些對SaaS運營幫助不大的數字。

SaaS的客戶規模是驚人的。常規的企業數十個大客戶就能夠撐起來像樣的業務了,但SaaS客戶成百上千。光靠大腦記憶而缺乏數據化運營的策略和手段,必然難以走遠。2017年對于成長中的SaaS創業者,這是一條必須要走的學習之路。

Q17: 作為老板,你覺得最大的業務挑戰在于

毫不意外的,獲取新用戶是大部分老板的挑戰。常規的獲取用戶的方式越來越失效,流量也越來越貴。獲取新客戶將是越發艱難的挑戰。

2016 中國SaaS創業者運營情況調查:關于收入、規模、成本與未來圖:SaaS創業者的業務挑戰分布

不過,參考Q10,創業者們并沒有意識到市場的重要性。只是在銷售的時候發現新客戶不足,才意識到獲客是個挑戰。但遺憾的是并沒有轉化到市場活動中。

Q18: 作為老板,你最看重的指標是

2016 中國SaaS創業者運營情況調查:關于收入、規模、成本與未來圖:創業者最看重的運營指標

大部分老板看中的是大客戶的數量。這是很自然的一個選擇——根據前面的分析,大客戶幾乎不流失(90%的留存),收入貢獻也很高。其次關注的是財務確認收入。

Q19: 當前競爭環境下,對2017年的經營信心

令人高興的是,大部分創業者對2017表現出了強勁的信心。滿分10分的情況下,創業者的平均分是8分。根據已經收集的這些數據和我自己走訪的情況看來,2017年將是不同凡響的一年。只要不犯致命的錯誤,2017年對于許多SaaS創業者將充滿了機遇。

作者:陳金洲,金數據創始人,AdMaster副總裁,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牛透社”(ID:Neuters),36氪經授權發布。原題目《2016 中國SaaS創業者運營情況調查報告》

12月19日-12月23日,我在崔牛會進行了一場關于SaaS內部運營情況的調查。比起更為宏大的外部環境、投資、熱點方向等,這場調查是關于SaaS創業者是如何理解運營和接下來2017年的信心。

數據量提交并不多。部分原因可能是數據比較難以獲取。早期的SaaS創業者,可能更在意新客戶的獲取、現金流水、合同額、客戶數量等,在精細化運營方面投入精力較少,面對比較難以回答的問題就放棄了;另外部分原因可能是這個調查對于明年的公司運營關系不大,也不愿意貢獻數據。

在目前觀察國外的競爭環境看來,有兩個幾乎為真的斷言:

1、幾乎所有的軟件都是SaaS的;

2、幾乎沒有無用的SaaS。

軟件在生產活動中扮演最為重要的角色,只要能夠發現需求或者創造需求,總有一個分類存在。有許多軟件在創造之初并不存在分類,比如Slack,但這并不影響其價值呈現。這也是國外投資者判斷SaaS的邏輯——更多的看MRR/CAC/LTV/Churn等與SaaS業務特征相關的數字,而不是去判斷、預測;或者對模式進行追逐。

這份調查的目的也在于此。通過追蹤重要的SaaS指標,抹去模式、客戶、團隊、分類帶來的干擾,幫助創業者更好地理解SaaS業務的表現。

問卷地址位于https://im.jinshuju.com/f/o5YvP9如果愿意,你可以持續提供數據。如果發現數據有較大的出入我會更新這份報告。目前這份報告的數據來源限于12月26日上午9點之前。

Q1: 公司全職員工數

目前收集到的數據中,最多為140人,最少為17人,平均56人,中位數(MEDIAN)為33人。大部分的SaaS團隊仍然規模較小,規模能夠說明很多——比如客戶規模,成本規模/營收規模,解決問題的規模??紤]到SaaS在市場的接受度,這個數據并不意外。結合崔牛會前段時間發布的報告,大量的創業者可能擠入了同一個賽道,瓜分尚未成熟的市場,可能也是導致規模較小的原因。

圖:SaaS公司員工數量比例。單位:人

Q2: 2016年確認收入預計

許多創業者將合同額誤認為確認收入。實際上,這部分說的是MRR或者財務上的確認收入??蛻艋?.2萬買了一年的SaaS服務,每月的確認收入為1.2萬/12個月=1000塊,收入應該逐月確認。這是國家稅務機構認可的方式,也是衡量SaaS營收的唯一方式。當然如果產品/服務組合比較復雜,比如一份合同中既包含標準SaaS服務,也包含一次為期兩天的培訓,則培訓部分可以在培訓發生的時候立即計入確認收入。

理解這一點很重要——并不僅僅是從財務角度來說。創業者喜歡說最大的那個數字——比如本月流水貢獻,每個月新的大客戶數量等等。到了春節前后,大客戶數量和流水顯著減少,創業者認為這是正常的,但其實不是。如果以MRR的觀點來看,春節帶來的低谷會被前面數個月的辛勤勞動抹平,不會那么顯著。另外,MRR的一點點增加是獲取大量新客戶的成果(或者Upsell的結果),一點點減少可能折射到客戶的流失。一個成熟的SaaS營收結構中,來自老客戶的MRR貢獻應該占大較大比例。

收集到的數據中,2016年收入最多的為2000萬,最少為50萬。參考Q1的員工數量,人均的收入貢獻(算法:收入/員工數量)最多為29萬,最少為1萬,平均為15萬,中位數為14萬。作為參考,2013年數據:Salesforce/Workday/Tableau人均收入貢獻約為$100K。

圖:SaaS公司人均收入貢獻比例。單位:萬

Q3: 確認收入中,服務性收入占比

SaaS在部署階段往往伴隨著服務——比如初始的安裝配置,集成,員工培訓等等。目前收到的數據中,大部分公司的收入都不同程度的含有服務收入。服務作為增加客戶價值、增強服務粘性的方式,是一個很好的實踐。然而注意到年收入較大的公司平均服務占比反而較少,服務收入所占據的高額服務成本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在收入規模較小的時候,通過服務鎖定客戶優化產品是一項戰略投入,而在做大之后,要不斷通過優化產品來實現較少的服務投入,進而服務更多的客戶,減少服務成本。

圖:服務性收入的占比分布

Q4: 相比2015年,確認收入的增長%

錄得的數據中,絕大多數都實現了100%的增長;增長超過100%的公司中,大部分都實現了200%甚至更多的增長。這也符合SaaS早期的狀態——一旦開始做營收,在收入的前幾年,應該是幾倍的增長。從2017年來看,增長的態勢應該還會繼續。

Q5:2016年收入中,來自老客戶的收入占比%

不論是增長超過200%的公司,還是只有60%的公司,來自老客戶的收入占比都只占一小部分。這個數據與Q4是相對應的——即增長來自于客戶規模的擴大。從另外一個側面證明了SaaS處于機會極好的早期。這個平均值是30%——即來自老客戶的收入占比應該低于30%。

在收集到的數據中,有一些老客戶收入占比超過50%的公司,出現了負增長——收入還不如2015年。如果你的公司,來自老客戶的收入占比超過50%,并且收入增幅沒有到達100%,說明在獲取新客戶方面,你已經落后于同伴了。

Q6: 2016年,銷售策略主要靠

圖:銷售渠道占比

SaaS主要有三種銷售手段:通過內部銷售(比如電話、郵件營銷等)、網上自銷售和現場銷售。通過上圖可以發現,現場銷售和混合銷售占據了大部分的銷售渠道??梢灶A測的是銷售成本是很高的,除非帶來的客戶價值很高,否則利潤貢獻可能非常令人沮喪。事實似乎也是如此。在目前所知的掛牌新三板的SaaS公司中,營收過億的公司往往有著龐大的銷售團隊,客單價也非常高。

Q7: 主要目標客戶

圖:SaaS公司目標客戶比例分布

獲得數據中,超過一半的SaaS公司將大企業客戶作為他們的目標客戶。結合Q6關于銷售渠道的數據,可以了解到現場銷售和混合銷售是最主要的銷售方式。下面的Q8也更好的解釋了大企業對于營收貢獻的影響。

Q8:平均每個客戶的收入貢獻

大客戶的優勢在此處顯得淋漓盡致。簡單的說,大客戶的收入貢獻是十萬級的;中小是萬級別的;而小微企業和個人是千級別的。

圖:客戶對收入的年平均貢獻。單位:元

大客戶戰略是否一定適合你?大部分創業者在VC的支持下,都會毫不猶豫的回答「是的」。然而我的觀點是「不一定」。如果產品的形態不太可能賣到高價,比如聊天軟件,OA/協作軟件等,想要賣到高價需要面對內外的雙重壓力。對外而言,如何讓客戶相信價值真的有那么多;對內而言,使勁琢磨對得起高價的功能特性也可能會超出現有團隊的能力。

當然我也充分理解當前的市場環境。在軟件使用者尚且無法體會軟件的價值并且為之付費的時候,尋找大客戶或許是正確且唯一的選擇。

Q9: 平均每獲得一塊錢收入的獲客成本

這不是簡單的獲客成本,更是關于獲客效率。比如今年獲得了1000萬收入,其中銷售+市場(工資+銷售費用+市場費用)占了700萬,則這個數字就是 700/1000=0.7, 意味著每獲得1塊錢收入,其中7毛是花在獲客上了。

獲得數據中,平均值為0.46,最大為1(即收入的每一塊都用于獲取新客戶)。

圖:客戶規模對應的獲客效率。單位:元

在客戶的分布上,大客戶顯著的需要更高的投入,每獲得一塊錢的營收需要投入0.64元;而小微企業只需要0.07。

Q10: 全年銷售:市場費用占比

這個問題的本意,是想得到在獲客方面銷售與市場的權重。大于1意味著銷售占比較大,小于1意味著市場費用占比較大。遺憾的是可能這個問題沒問好,許多數字填寫并不正確,結論不具備參考性。從部分填寫正確的數字中,可以得到一個事實:大部分企業在銷售上的投入遠遠大于市場的投入。

參考Q8,我的個人觀點是在當前市場局面下,SaaS企業需要比之前更加關注市場表現,否則一定會面臨來自于既得利益的挑戰,或者陷入到功能戰中,這一點對于贏得大客戶越發的重要。然而如果能在市場方面宣傳和推廣你的產品的新的價值點,并站在這個制高點上,你將避開那些競爭點,獲得獨一無二的屬于你自己的優勢。對于整個SaaS產業而言,也是極好的——你在擴大整個蛋糕,而不是找到一塊蛋糕以為別人不會來爭搶。

Q11:平均每個銷售人員年貢獻銷售收入

這個數字與客戶企業屬性有很大關系。下圖可以看到,對于大企業客戶,每個銷售平均年銷售貢獻達到175萬;對于中小企業則為26萬。對于小微企業中,銷售的存在可能沒什么意義。

圖:針對不同客戶規模,每個銷售人員年銷售額貢獻。單位:萬元

銷售策略在這里起到很大的作用。大企業客戶固然令人羨慕,但成單周期長、難以獲得好的銷售、成單風險大、機會成本高、對收入影響非常大等,許多初入SaaS的創業者都是受夠了仰人鼻息的日子才開始做中小企業。而中小企業的雖然有成單周期短的優勢,但銷售人員績效一般(發了工資和獎金就不剩什么了)、競爭激烈等。至于面向小微企業和個人的,需要面對客戶三心二意和極低的轉換成本,產品壓力會比較大。沒有最好的策略,只有最適合的。

要注意到這三者是很難兼容的,尤其在早期。不同的客戶有不同的銷售體系和話術。

Q12:獲客成本回收周期

大部分企業都能在12個月內收回成本??紤]到數據樣本中大企業客戶較多,對于中小微這個數字可能會更加保守一些。

Q13:客戶年平均留存

再一次,在客戶規模上表現出了極大的分化。所謂付費越多則越忠誠。

圖:客戶規模對應的年留存百分比

面向大企業客戶的企業,客戶年留存高達90%。中小企業則為55%,而面向小微企業和個人的,則40%都不到。

給SaaS企業的啟示是,如果能夠收費,則一定要收費;如果有高低兩個選項,則想辦法往高付費那個方向前進。這并不是說要做一個只要錢的混蛋——而是通過高付費的杠桿,找到高價值的用戶,進而提供高價值的服務。把時間花在不夠忠誠的客戶身上,對于供需雙方都是不負責任的——不花錢的客戶以為自己提的需求都是對的,軟件廠商害怕失去這種虛妄的愛而持續妥協。

Q14: 公司是否有專門的客戶成功團隊?

只有一半的公司都建立了客戶成功團隊??蛻舫晒F隊的主要職責就是幫助客戶獲得成功。注意,不是讓客戶滿意。滿意是一個相當主觀的指標——我甚至悲觀的認為,我們都無法讓身邊的人滿意,怎么可能讓遠在天邊的客戶滿意。幫助客戶獲得成功,理解客戶的業務流,讓自己的產品在客戶的業務流中發揮要么賺錢要么省錢的作用。(參考我之前的SaaS第一公式R=f(Y,X))

客戶成功團隊的職責包括新用戶導入(on boarding)、培訓、工單解答、大客戶管理、最佳案例整理和推廣等。它是常規客服團隊的超集,需要刻意的招聘、培訓和反復試錯才可能得到一個好的團隊??蛻舫晒F隊需要對客戶留存負責,并對一部分的轉化負責。

Q15:公司是否建立SLA服務指標體系?

當系統出問題宕機;或者被DDoS;或者因為云服務不靠譜導致產品服務不可用;各種狀況出現,現在我看到的情況是都是創始人出來背鍋。公司內部呢?從獲得的數據看來,只有10%的公司有內部的SLA服務指標體系。這意味著除了老板之外,有一個完整的體系來支撐整個團隊達到服務指標。它最關注的是可用性,不論是99.99%還是99.9%,需要有從運維到開發到市場到客服的完整的反應和獎懲體系。

只有10%的公司做到了這一點。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它很可能決定你的企業能走多遠。當然,在早期的時候,做這些看起來是浪費。但對于許多關鍵系統應用比如交易、數據抓取,即便是0.01%的系統宕機可能是不可接受的。這意味著從第一天,這個體系就應該存在。

Q16:是否建立針對SaaS特征的數據運營支撐體系?

SaaS特征的數據運營體系,不是財務那三張表,而是一種更為嚴格的基于SaaS Metrics的運營方式。它關注的是MRR, CAC, LTV, Churn等SaaS關鍵數據。

圖:SaaS企業在數據運營支撐體系建設的分布

11%的公司有這個體系——但實際上我覺得會比這個比例更少。絕大公司都沒有這個體系,大部分公司可能只關注那些令人興奮的數字——注冊用戶、現金流水等這些對SaaS運營幫助不大的數字。

SaaS的客戶規模是驚人的。常規的企業數十個大客戶就能夠撐起來像樣的業務了,但SaaS客戶成百上千。光靠大腦記憶而缺乏數據化運營的策略和手段,必然難以走遠。2017年對于成長中的SaaS創業者,這是一條必須要走的學習之路。

Q17: 作為老板,你覺得最大的業務挑戰在于

毫不意外的,獲取新用戶是大部分老板的挑戰。常規的獲取用戶的方式越來越失效,流量也越來越貴。獲取新客戶將是越發艱難的挑戰。

圖:SaaS創業者的業務挑戰分布

不過,參考Q10,創業者們并沒有意識到市場的重要性。只是在銷售的時候發現新客戶不足,才意識到獲客是個挑戰。但遺憾的是并沒有轉化到市場活動中。

Q18: 作為老板,你最看重的指標是

圖:創業者最看重的運營指標

大部分老板看中的是大客戶的數量。這是很自然的一個選擇——根據前面的分析,大客戶幾乎不流失(90%的留存),收入貢獻也很高。其次關注的是財務確認收入。

Q19: 當前競爭環境下,對2017年的經營信心

令人高興的是,大部分創業者對2017表現出了強勁的信心。滿分10分的情況下,創業者的平均分是8分。根據已經收集的這些數據和我自己走訪的情況看來,2017年將是不同凡響的一年。只要不犯致命的錯誤,2017年對于許多SaaS創業者將充滿了機遇。

關鍵字:SaaS創業者

本文摘自:36kr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遵义县| 绥宁县| 乌兰察布市| 云浮市| 宜黄县| 洪江市| 漾濞| 惠东县| 库车县| 濮阳县| 颍上县| 涞水县| 秭归县| 东乌珠穆沁旗| 孝昌县| 廊坊市| 九龙县| 彭水| 武平县| 滨州市| 济源市| 凭祥市| 渭源县| 娄烦县| 漳州市| 乌审旗| 陈巴尔虎旗| 竹山县| 吉安县| 法库县| 柯坪县| 尉氏县| 辛集市| 平塘县| 缙云县| 古浪县| 满洲里市| 明光市| 大渡口区| 南开区| 集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