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IT系統要從八十年代說起, 全球的大公司他們要高效的管理其全球化擴張,他們用的系統就是所謂的ERP系統。ERP 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的縮寫,是企業資源的計劃系統, 其目的是:更好地利用企業所能夠控制的資源。八十年代的時候,這些系統以IBM大型機小型機為主,是大規模工業生產的頂峰時期。大規模工業生產的代表就是流水線,圍繞生產,公司按部門劃分。IT系統要把部門與部門之間的流程固定好,要讓員工能在固定的流程下高效協作。通過ERP系統,跨國公司有效地管理了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財、物和客戶。
廣義的ERP系統,一般認為有四個互相支撐的子系統,分別是:財務系統、人力資源、供應鏈管理、客戶關系管理。軟件公司很少有能力同時發展四個方向,一般只能布局在自身擅長的方向上,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每個方向都有一些成功的公司。在初期,軟件系統確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大規模生產的頂峰時期,很多跨國公司的很多流程都是非常相似的標準流程,特別是財務和人力資源,因為這些和國家的法律緊密相關。賬怎么做、員工工資如何發,福利如何給等都是有規范可循的。在ERP系統的幫助下, 從事大規模生產的跨國公司,人員規模從上千人到上萬人,直至幾十萬人上百萬人。
由于四個方向都很出色的系統幾乎沒有,單方向上最優實施策略,造成公司內部有多系統的問題,特別在供應鏈管理這個方面, 因為每個公司的供應鏈非常復雜,以制造業為例,就有離散系統,連續系統,批處理等等。但是基于這種簡單分類的預開發的軟件系統基本無法滿足各公司獨特的有競爭力的管理創新。
ERP實施三十多年以來,有一個非常深刻的常引起爭論的問題: 當軟件開發商制定的流程,和劃分的模塊,與公司實際經營情況發生沖突的時候,是公司的流程遵從軟件發生改變,還是軟件流程隨著公司發展不斷變化?在初始階段,軟件公司是非常強勢的。他們認為他們做出來的流程是經過很多調研的,是科學的、是可以幫助客戶規范流程,提高效率的。從客戶的角度來說,使用預先開發的軟件系統,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流程再造。在整個發展過程中,客戶本身也認為自己的流程是不符合規范的,所以他們希望用定制的ERP系統來改變現有流程。
但是隨著互聯網和全球化時代的到來,人們看到的不是行業壟斷的加劇,流程的高度同一規范,恰恰相反:行業更加細分,跨行打劫時刻發生,商業模式千變萬化。公司人數越來越少,效率卻越來越高。公司在垂直方向上發現和挖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其他部分都與外協作: 財務,人力,生產,營銷,甚至科研都可以外包。公司進入由強調內部部門協作,變成對外協作更重要的時代??梢娚a體系中,分工越來越細,隨之效率越來越高。
從公司角度來說,更加垂直、專業,“小而美”。公司內部的管理創新,和與外部協作同時與日俱增。當初ERP系統預定義的模塊化系統,在不做客制化的情況下,無法適用;如果完全地,頻繁地客制化會導致成本巨高,難以承受。 ERP系統主要考慮內部資源的分配管理,較少考慮到外部資源協作管理。從組織的角度來說,它的售前,訂單,買進原材料,入庫,出庫,生產,運輸,售后,財務,人事等,都是部門之間的合作,只是一個內部流程。而現在這些關系都有可能是外部的,天翻地覆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