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企業面臨世界貿易競爭的大環境,競爭越來越激烈。一方面客戶要求高質量、低價格、高技術、多樣化、客戶化的產品,另一方面市場需求多變,產品交貨周期越來越短,要求準時供貨。這一切都對傳統的企業管理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形勢下,企業如何對其整體資源實現優化配置,以最小的投入實現最大的效益,成為一個關系企業能否生存壯大的根本課題。因此向管理變革要效益,引入先進的管理模式與理念,ERP不可否認地成為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工具。
自引進第一套ERP軟件以來,我國ERP的應用已有三十多年的歷史,經過多年的發展,有些企業實施過程多次反復,最終沒達到預期效果,也有些企業勉強建成,驗收報獎之后系統就廢棄,不再運行,還有的甚至在建設過程中就難以為繼,騎虎難下,投資收不到回報,只有少數企業成功地利用ERP降低了庫存,降低了成本,獲得了直接的經濟效益,提高了市場競爭力,收到了豐厚的回報。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ERP實施成功率低呢? 原因是多方面的、復雜的,既有企業內部管理體制、基礎管理、企業管理層的認識、人員素質等因素,也有企業外部的因素,多種因素交織在一起,造成了國內企業應用ERP的瓶頸。
一、中國企業ERP應用瓶頸
1、認識存在誤區
目前國內許多企業對待ERP這個問題上存在著認識誤區,他們把ERP作為單純的軟件產品來看,當成是一種消費品,因此,要么只挑國際大牌,認為價格最貴就是最好的,不管其是否適用,要么就不斷的砍價,誰便宜買誰的,導致許多廠商陷入惡性的價格戰之間,作為弱勢方的國內軟件廠商們為了搶奪市場份額,只能接受客戶這種錯誤的認識,從而阻礙了國產軟件做大做強。實際上ERP并非就是一個軟件產品那么簡單,她代表的是一種先進的管理思想,是解決企業管理問題的良藥,因此應該將其看成是一種投資,ERP產品價格要依據投資效益分析的結果來定。
2、企業基礎管理薄弱
企業基礎管理薄弱也是制約我國ERP應用的重要因素,現階段我國許多企業存在管理混亂、基礎管理薄弱、管理效率低下等一系列問題,影響我國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許多企業花費巨資實施了國外巨頭的軟件產品,但鮮有成功之例,不可否認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國外軟件在國情化、廠情化考慮的不夠充分。國外ERP軟件雖然已開始在國內建立研發中心,但受母版在海外的限制,難以為中國本土企業提供符合中國企業管理基礎的解決方案,在產品的適用性和易用性方面不夠理想。而本土ERP廠商根據中國企業的實際情況,在產品中融入了中國的國情,在充分了解中國企業的管理基礎和管理水平前提下,給企業開出對癥的企業管理解決方案的“藥方”,同時在產品研發、用戶化、實施和售后服務方面吸取了國外的先進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這樣使企業既不會因“消化不良”而失去對實施ERP的信心,又能在結合自身特色基礎上提升管理水平。
3、人才缺口巨大
由于我國企業真正走向市場的時間并不長,企業管理制度的發展和完善尚需時日。相當多的軟件企業可以憑借剛起步時的沖勁和優勢,在短時間內達到一定規模。但是發展到一定規模以后,就面臨著管理體制跟不上的尷尬局面,往往在一陣轟轟烈烈的登場之后,便停滯不前,甚至銷聲匿跡了。這種現象也造成了企業無法留住優秀人才,缺乏足夠的人力資本來進行技術創新,人才瓶頸也限制了ERP的應用。國家提出信息化和工業化的融合,要做到兩化融合就涉及人才戰略,建立強大的人才隊伍。現在中國企業缺少兩類人才,一是深刻理解信息化,有改革決心的企業高層管理團隊,另外就是熱心信息化事業,有敬業精神的復合型專業人才。我們經常將ERP項目稱作“一把手工程”,是因為實施ERP的最終目的是要支持企業經營戰略的實現,而這個戰略是一把手提出來的,實現了企業的經營戰略直接關系一把手的工作業績,一把手是上ERP最大的受益者,要想受益,就要負責,所以一把手又是第一責任人。復合型人才是指既懂計算機又懂管理的人才。有數據顯示,我國ERP人才缺口為50萬,一方面ERP廠商的專業人才緊缺,另一方面,企業的ERP應用型人才也大量缺乏。信息化復合型人才的巨大缺口已經成為制約ERP行業快速發展的瓶頸。
二、中國ERP的出路
信息化在發達國家已經有半個世紀的發展歷史,形成了兩大行業巨頭,這些外資巨頭們運用資本優勢全方位滲透擠壓中國軟件業,本土ERP廠商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國年輕的ERP產業要想趕上乃至后來居上,就必須探索出一條中國式的ERP自主創新之路,擁有一批可以與國外軟件巨頭分庭抗禮的、能支撐世界級制造的、適合中國國情的、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ERP產品,大力發展中國的ERP及相關服務產業,促進中國軟件產業的更大發展。而這一切要依靠政府、本土ERP供應商和企業用戶的共同努力來實現。
1、政府大力支持本土ERP廠商
軟件產業發展需要政府大力支持,政府的大力支持,能為我國的軟件產業發展開辟新的空間。“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國策,國家科技部門對制造業信息化的推動,信息產業部門對企業信息化標準的建立等都在很大程度上推進著中國企業信息化的進程。政府為我國的軟件產業的發展建立了優良的政策環境。
眾所周知,中國的企業特別是制造業企業的經營管理是非常復雜的,必須要處理好每一個作業環節,讓流程上的各個環節環環相扣,才能保證整個企業運作的順暢與投入產出的高效。而設計一套這么復雜的ERP軟件,再把這樣一套ERP軟件在企業中實施,牽扯到的人與事千絲萬縷,是一項非常浩大的工程,沒有足夠的專業底蘊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需要政府大力支持擁有深厚的專業背景的本土ERP供應商,并著力完善相關政策,比如,引導國有企業信息化建設項目中更多采用國產ERP軟件及服務,大中型國有企業采購首選國內的ERP軟件產品,明確國產軟件和服務在整體項目中的比例,如不低于50%;將應用成功的國產ERP軟件產品列入國家的采購清單,給予支持;政府每年拿出一定的專用資金用于支持發展本土的ERP軟件,對本土的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給予專項基金支持;對ERP人才培養基地給予專項基金支持;重點支持本土的專業性廠商,尤其是擅長于生產管理的廠商,因為生產制造環節才是制造業競爭的核心。
2、本土ERP廠商加大技術投入,積極創新應用
中國本土ERP廠商在中國企業“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的進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肩負著振興中國軟件產業和中國制造業的雙重責任,任重而道遠。目前中國大多數企業實施的ERP僅停留在供銷存加財務的層面,而真正為企業創造價值的整個供應鏈的計劃協調與優化的成功案例甚少。很多人懷疑ERP的作用也是因為生產計劃控制沒有做好,這要引起我們高度重視。另外,本土ERP廠商們還需要扎扎實實的長期跟蹤中國企業的管理實踐和發展實踐,深入行業,在技術上要不斷掌握最新的技術,去創新功能,在產品上要不斷的主動追尋客戶的變化,積極創新應用,提煉產品,不斷的提高應用成功率,幫助更多的中國企業成功應用ERP,從而推動自身及整個ERP產業的發展。
3、企業用戶理性對待,認清真實需求
我們的企業用戶需要清醒的認識自己的真實需求到底是什么,企業在選擇ERP軟件的時候,應該著重從企業管理需求和管理目標、軟件廠商的行業成功應用案例、軟件功能的拓展性與穩定性、二次開發工具及其易用性、良好的售后服務與技術支持、軟件廠商的專業實力與信譽、合適的價格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企業在選型時應該把要參與項目實施和應用的主管領導納入到選型小組來,因為他們是真正的實際應用和需求部門,“只選對的,不選貴的”,避免“品牌免職論”。除了考慮上述因素外,企業在項目選型時還應做投資效益分析,包括投資回報率、投資回收期。另外,企業對于上ERP不要急于貪大、求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在企業現有的管理基礎上,總體規劃,分步實施,立足實施一塊,成功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