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前,在中國高性能計算產業年會上,中國高性能計算TOP排行榜在此發布,中科曙光以34%的市場占有率,斬獲TOP榜六連冠。人們在驚訝曙光在高性能計算領域的佳績同時,難免會回望曙光公司在HPC高性能計算的自主研發之路上如何前行?究竟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今天,就請跟隨筆者回顧曙光高性能計算的成長之路……
俗話說十年磨一劍,比喻比喻多年刻苦磨練,終有所成。中科曙光高性能計算首次獲得中國高性能計算TOP榜第一,是在2009年。彼年,曙光市場占有率為27%,僅高于位列第二的(23%)惠普4%的市場份額。2009年的市場份額可以說是曙光、惠普、IBM三家公司瓜分大約四分之三的市場份額。
七年來(2009——2015年),曙光分別以27%、34%、35%、36%、35%、32%、32%的份額穩居市場份額榜首。
中國首臺對稱式處理機
李國杰院士
如果提到曙光高性能計算的起點,要追溯到1993年。在曙光公司現任董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國杰帶領下,中國第一臺對稱式處理機(SMP)曙光一號計算機問世。曙光一號于次年(1994年3月10日)被李鵬總理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科技事業在深化改革中取得新的進步……曙光一號并行計算機等一批科研成果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取得新進展,在科技成果商品化和產業化方面發揮了明顯作用……”
從曙光1000到曙光5000A
1996年,曙光公司正式成立。同年5月,曙光推出曙光1000大規模并行計算機系統,其其峰值運算速度每秒25.6億次,實際運算速度每秒15.8億次,內存容量為1024兆字節。曙光1000開始運用于我國的科研、天氣預測、石油勘探、航天器模擬等諸多領域。一年后,最新的曙光1000A正式投入使用,落戶于中國遼河油田。
作為國家863技術,1998年研制成功的曙光2000-I采用了但是國際上最流行的超算體系結構:Cluster體系結構。曙光2000的系統峰值運算速度達到200億次每秒。
曙光3000超算研發成功的時間是2001年;它有280個CPU(中心處理器),最快運算速度達每秒4032億次;裝有近16.8萬兆內存和363萬兆硬盤。是當時中國國內性能最高的超級服務器。
曙光4000A研發成功于2004年,4000A的研發成功是中國成為繼美國日本之后第三個能研制100,000億次商品化高性能計算機的國家。同年,4000A成為中國首臺進入全球高性能計算機TOP500前十的高性能計算機。
2008年曙光5000A研制成功。曙光5000A屬于超級百萬億次計算機,2009年5月中旬落戶上海超級計算中心。曙光5000A以峰值速度230萬億次、Linpack值180萬億次的成績再次躋身世界超級計算機前十,這一成績讓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可以研發生產超百萬億次超級計算機的國家。
過了拼“大”的年代
隨著云計算、 大數據、物聯網和軟件定義的不斷深入,筆者認為高性能計算不再是拼“大”的年代,拼的是應用,拼的是服務。
2015中國HPC TOP榜
曙光著用行動證明了這一點,在今年的中國高性能計算TOP榜上,曙光的曙光Si-Cube/TC4600-LP液冷刀片和TC6600刀片系統等占據了包括超算中心、科研和互聯網全覆蓋的多領域。
高性能計算是一個國家科技進步的標志,也是受過國家安全的基礎。從歷史上的TOP500排名來看,美國、英國、日本是高性能計算機研發、應用的傳統強國,而近年來甚至印度、韓國都加大了對高性能計算機的支持力度,有多臺系統進入TOP500榜單。應該說高性能計算是一個國家的高精尖領域,中國高性能計算一直處于高速發展階段,相信這也是今年年初美國宣布禁運CPU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