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年末,IBM 將包括 ThinkPad 筆記本在內的全球 PC 制造業務以 12.5 億美元的交易額出售給聯想,此舉使其擺脫了長期萎靡不振、利潤率微薄的個人電腦業務,并將持有聯想集團 18.9% 的股份。此外,聯想集團還承擔了 IBM 五億美元的債務。2014 年初,IBM 又將 x86 服務器的硬件生產和相關服務維護業務出售給聯想,收購價 23 億美元。
過去十年里,IBM 剝離了數十億美元的旗下業務,沒有急于擴大規模,選擇了向增長率、利潤更高的業務轉型,并不斷向海外市場擴張,積極尋求收入來源和低成本的工程師人才。不過,IBM 的轉型并非一帆風順,從 IBM 的股價上就可見一斑。2012 年羅睿蘭出任 IBM 首席執行官,之后公司業績出現十個季度連續下滑,2014 年下半年放棄了早先發布且一直堅持的 2015 年每股盈利 20 美元“路線圖”。羅睿蘭在聲明中坦誠,IBM 未能追上行業飛速變化的腳步。
2014 年是 IBM 入華三十年。三十年里,中國經濟大環境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電子商務、互聯網經濟飛速發展。而對于 IBM 影響最大的,莫過于兩年前的“棱鏡門”事件,當年 (2013 年) 10 月 IBM 發布的財報顯示,該公司在中國市場的營收下跌了 22%。不僅是 IBM,所有大型外國 IT 企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去 IOE” 的呼聲此起彼伏。不過,2014 年 IBM 的業績有所改善。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IBM 針對中國市場啟動新戰略,在李克強總理提出“互聯網+”計劃之后,提出“與中國同創”。IBM 大中華區首席執行總裁錢大群在 IBM Insight 2015 大數據分析峰會上,針對業界關注的問題,做了有針對性的回答。
首先是轉型,錢大群表示,一直到 2018 年 IBM 將繼續投資有發展的新興領域,包括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社交媒體和信息安全,未來有預計 40% 的營收會來自這些新興領域。IBM 在各個領域謀求合作,比如和蘋果在移動終端,和 SAP 在云計算領域等。錢大群強調:“IBM 是一個很快速在轉型的公司。”
之后是 IBM 在中國的發展戰略,錢大群表示 IBM 過去的做法是把技術和解決方案引入中國,而未來 IBM 將大幅度開放技術,與中國的產業緊密結合起來,使中國的 IT 產業有更高的附加價值。他使用半導體舉例,指出半導體是中國進口數量比較大的一個項目,而 IBM 從去年開始已經向中國開放自己的芯片技術。他認為中國不久將會有自己制造的芯片。以芯片行業的這種發展模式為例,在系統、軟件方案等領域,IBM 將會在未來三十年甚至更久的時間里,把 Made For China 變成 Made With China。
在信息安全上,錢大群發表了三個觀點:第一,任何數據是客戶的數據,IBM 絕對不會未經允許開放給第三者。他說:“大家設想,如果 IBM 把在做各位的數據開放給任何一個國家的政府或情報單位的話,IBM 的信譽會怎樣?” 第二,IBM 向中國政府領導承諾,任何硬件、軟件的設計,沒有后門。第三,在中國能夠生產制造自己加密的芯片時,會有更自主、更可控的系統,IBM 會做很大的努力,配合中國的政策,使中國的客戶用著放心。
當然,如上這些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轉型中的 IBM 表示為了中國市場,將會開放技術。
中國這個規模巨大的 IT 市場,實在是任何一家 IT 巨頭都不能忽視的。但是中國市場的特殊情況,也讓這些外企 IT 巨頭很頭疼。就在本周,《華爾街日報》報道,中國政府已經向銀行發出指令,要求銀行改用中國廠商的產品。而熟悉 IBM 的人都知道,銀行、金融領域的業務,是 IBM 最重要的業務之一。
不過,聰明的 IBM 此次避開了金融行業的例子,在 IBM Insight 2015 首日的大會日程上,來自 IBM 研究院和中國的合作伙伴介紹了 IBM 技術在環保 (治理北京霧霾) 、智慧城市、社交媒體和制造業等方面的應用案例。比較有趣的是曾經在 IBM 研究院就職的郭常杰博士分享的一組數據:
每年引公共安全問題造成的經濟損失約占我國 GDP 的 3.5%,遠高于發達國家的 1% 至 2%。
我國每年因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和社會安全等突發公共安全事故造成的非正常死亡人數超過 20 萬,傷殘人數超過 200 萬。
中國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年均 3 億多人次受災,經濟損失超過 2000 億元。
目前全球新發現的 30 余種傳染病已有半數在我國發現。2014 年, 26 個省食物中毒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 160 起,中毒 5657 人,其中死亡 110 人。
郭博士從信息化技術解決公共群體事件的角度,提出要通過“海量信息采集、實時監測預警、智能輔助決策以及快速的聯動響應”,打造應急管理體系,也就是“智慧城市”在應急管理上的具體實施。最簡單的效果,據他介紹,就是各地的“應急辦”能夠在事件發生前,做出預測,實現感知能力。“傳統處置的方法,就是把人堆過去,像我們現在體制里面還在強調說,安監局出現一個安全生產事件,考核領導的一項指標就是,什么大規模事件發生在什么位置,你的局長和副局長能不能在兩個小時或四個小時第一時間到達現場。這是一個行政上或政治上的一個死的命令。”
從 IBM “智慧城市”的應用案例來看,筆者斗膽認為,信息化技術是可以讓局長和副局長們完成這項考核標準,保住烏紗帽的。“但是解決問題,并不是一個局長到了現場就能解決的。”郭博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