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些公司,在別人都賺不到錢的地方賺到錢,比如中國的聯想集團。夕陽產業這頂帽子,PC產業已經戴了很久。說夕陽產業也算名符其實:很少有人了解的是,PC行業的行業利潤竟然遠低于彩電行業。
聯想集團CEO楊元慶此前對筆者表示,彩電行業還有4%的凈利潤,而PC行業不到1%。聯想的目標是將PC業務的凈利潤做到4%,達到這一目標,才算是一個健康的業務。
就是在這個別人都賺不到錢的行業,聯想集團賺到了錢,而且賺嗨了。
10月6日,聯想發布2014-2015財年中期(2014年4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業績,截至9月30日的三個月里,聯想集團營收104.75億美元,同比增長7%;凈利潤2.62億美元,同比增長19%。截至9月30日的六個月里,聯想集團營收208.7億美元,同比增長12%;凈利潤4.76億美元,同比增長21%。
除了聯想集團之外,還有另外一家公司,就是小米。與聯想集團不同,小米科技還是一家正處于風口浪尖的公司。
11月6日,據《華爾街日報》獲得的一份機密文件顯示,小米科技去年的凈利潤達到34.6億元人民幣(約合5.66億美元),較2012年的18.8億元人民幣增長84%。另外一張表格預計,該公司今年的凈利潤將增長75%。
智能手機看起來風光無限,但行業內除了蘋果、小米之外,很少有公司賺錢。即使是曾經風光無限的三星,也困難重重。三星第三季度的利潤創下3年多以來新低,運營利潤同比下降60.1%,原因就是智能手機業務的滑坡。
從這種意義上說,聯想與小米,都是最貧瘠的土壤上開出的美麗花朵。
有些公司賺,有些公司虧,為什么?筆者以前曾經提過一本書,是戴維斯的《非摩擦經濟—網絡時代的經濟模式》,書中將一個產業的發展曲線分為五個階段,即“早期接納期、中斷期、保齡球槽期、旋風期、主街期”五個時期,不同的公司,適合在不同的產業階段發展,比如蘋果適應早期,聯想則是晚期。
戴維斯說得太復雜了,我在這里簡化下。一個產業分為兩個階段:前期是技術創新階段,后期是管理創新階段。包括渠道創新,運營模式創新,也是對生態鏈內資源管理方式的創新。
說簡單點,蘋果適合第一階段,聯想集團屬于第二階段。
在技術驅動階段,創造一個全新的產品領域,探索并找到目標市場,先于對手發現市場,最關鍵的是先于消費者發現市場,主導一場革命性創新。蘋果就是這樣的公司。在管理創新階段,產品本身已近成熟,創新空間很小,通過渠道建設、品牌塑造、成本控制、執行力提升等管理手段實現“從毛巾中擰水”,最終成為活下來的公司,成為單一市場中的王者,可謂“剩者為王”。聯想集團就是這樣的公司。
基于上述分析,在這里做一個預測,未來在包括智能手機的智能硬件領域的競爭,主要玩家不是三星,不是蘋果,而是聯想集團與小米科技。十年前,聯想收購IBM的PC業務之際,筆者就曾預測,未來PC領域的玩家不是戴爾,不是惠普,他們最終會放棄,而是中國的聯想與宏碁。
十年過去了,惠普還在糾結,但重回PC在惠普內部并不得人心,分拆之說時時傳出。而戴爾則已經向軟件與解決方案轉型。現在,聯想集團、宏基是這個行業里的第一名與第四,華碩則排名第五。
當然,小米可講的故事更大,從智能手機,到品牌電商,到MIUI生態系統,雷軍的小米科技做的是這樣一件事情,不論技術創新階段,還是管理創新階段,小米科技都能很好的生存。
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實驗。完成這一超越的可能性,就是小米給予市場的可能性。
在此前的硬件領域,有兩個流派,一是OEM,活躍于產業后期;二是蘋果模式,活躍于產業前期。小米科技的實驗如果做成,在硬件領域將產生三個流派,一種活躍于產業全生命周期的公司將誕生。
以前在硬件領域為什么沒有小米科技這種生物?因為以前沒有互聯網,這個另外有時間了可以細說。
能賺到錢,那是真本事,無論是雷軍式的,還是楊元慶式的,或者蘋果式的。從商業角度而言,能賺多少錢,就有多大的生存空間,光吆喝不行。錘子手機失敗,就是只剩下吆喝了。
很多產業的薄利,都與是中國公司進入有關。據說在歐美,即使小商小販也恨中國商人:因為中國商人勤奮,起早貪黑,什么苦都能吃,什么錢都愿意賺,外國商人競爭不過中國商小販,最后只能關門。
其實在前面所說的幾個薄利行業,比如家電、PC,以及未來的手機行業,除了產業發展由技術創新階段進入管理驅動階段之外,也與中國公司進入有關。中國企業全球化,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事情。
這話不是我說的,是科斯說的。科斯說:中國經濟的崛起,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事情。我借用一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