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國際經濟增長面臨窘境,生產要素成本上漲,失業人數也創了紀錄,整個國際市場正經歷著幾十年不遇的經濟衰退的中期階段,谷歌同樣是經濟崩潰下受到重大影響的一家公司。然而,就在這一年,谷歌發表講話稱,正是這樣的處境讓人們更加解放思想,實乃創新思考,迎接挑戰時機。于是乎,谷歌在當年發布了新的瀏覽器,名字叫做Google Chrome,以及一個全新開放式的移動平臺Android。
世界上第一部搭載 Android 操作系統的智能手機 HTC Dream G1 亮相之時備受歡迎,不過當時市面流行著數款“iPhone 殺手”,G1 卻沒能入圍。Chrome 誕生之初的命運同樣如此,許多人不停地貶低谷歌瀏覽器,因為該瀏覽器花了 4 個月的時間僅搶占了 1% 的瀏覽器市場份額。谷歌的股價并沒有因為新產品而好轉,反而打擊一波接一波,直到 2009 年初才開始有所好轉。
如今一晃五年過去了,根據市場調研機構 IDC 最新提供的數據了解,2014 年第二季度,Android 的全球市場份額高達 84.7%,Chrome 瀏覽器也占據了 45% 的市場份額。然而,看起來谷歌變得比過去更加強大,也更能賺錢了,但現在暴露的問題來看 Android 的未來似乎仍不值得完全樂觀。
當今大牌 Android 陣營是如何的不景氣?
眾所周知,三星的崛起離不開 Android,甚至沒有一家 Android 陣營的 OEM 廠商可以比擬。但種種跡象表明,三星的霸主地位正受到威脅。根據三星最新公布的財報顯示,雖然移動終端業務仍帶來可觀的利潤,但由于業績下滑,今年第三季度三星營收為 47 萬億韓元,比第二季度下滑 10.22%,比去年同期下降 20.45%,營業利潤約也比第二季度下降 42.98%,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 59.65%。開年以來,三星已連續呈現下滑趨勢,創下了三星電子單季營業利潤自2011年第三季度起 12 個季度的歷史新低,也是近三年來首次降至 5 萬億韓元以下。
臺灣智能手機制造商 HTC 是最早的 Android 陣營成員,對 Android 的發展功不可沒,但這些年 HTC 的日子同樣不好過。即便月初頭天 HTC公布的 2014 年第三季財報顯示營收為 419 億新臺幣(約合13.75億美元),稅后凈利潤為 6 億新臺幣(約合1969萬美元),但本季出貨量仍然低迷,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智能手機市場,HTC 的處境愈加艱難。
日本索尼旗下的 Xperia Z 系列智能手機推出已有兩年時間了,該系列機子得益于設計輕薄、獨特以及防水性能等一系列優質特性使備受“索尼大法好”的稱贊。不過,近日索尼發布的預虧數值大大超出市場預期,公司股價暴跌 13%。2014年7月,索尼將本財年智能手機銷量預期從此前的 5000 萬臺削減至 4300 萬臺,新財報又將 4300 萬臺下調至 4100 萬臺,其被視作索尼復興的三大支柱之一移動業務,上季度銷量同比下降明顯,歲營收 28 億美元,但虧損竟達到了 16 億美元。
當然,也有做得不錯的 Android OEM 廠商,與三星同樣來自韓國的 LG,今年第三季度的營業利潤較上年同期增長了一倍以上,達到 4610 億韓元(4.4021億美元),其中移動業務營業利潤為1670 億韓元,雖然第三季 1680 萬部智能手機的出貨量相比三星(8000萬)差距仍差距很大,但其移動業務收入創下了五年來的最高紀錄。
總體而言,所有的 Android 陣營的日子都并不好過,幾乎每一家廠商在愈演愈烈的智能手機市場競爭中遇到巨大挑戰,其中一些廠商甚至將策略調整回歸到了功能機時代,要么通過低價策略,要么依靠品牌影響力兩種選擇提升競爭優勢。 有意思的是,這些大品牌廠商的財報之后,我們總能聽到同樣的評論,即目前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中,發展中國家市場貢獻最大且保持增長,尤其是中國和印度,出現下滑的廠商大多在這兩大市場表現不佳。
中國手機制造商“如狼似虎”
今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發生了大變局,針對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貢獻絕對是驚人級別。首先,聯想完成了對谷歌旗下摩托羅拉的收購,開始在國際市場扭轉乾坤。小米的表現令人震驚,今年第三季度出貨量不僅以 1840 萬部出貨量首次單季度超越華為(1680萬),甚至躍升國內第一智能手機廠商以及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機廠商。中興、TCL(阿爾卡特)、OPPO 等國內主流手機廠商同樣在國內戰場上瘋狂地拼搶地盤。
華為、小米、聯想、中興等國產智能手機廠商的盈利手段很明顯,最公開的策略便是以平價橫掃市場,“大屏、高配、低價戰略、高性價比”基本上成為了國產機的最大特點。更重要的是,在擁有眾多手機工廠的中國,制造手機的門檻不高但利潤較高,對于一些千元級統一芯片方案的智能手機,成本只需三百來塊,各廠商只需在外殼、硬件和功能上略作改動就是一部新的手機,除去廣告營銷和物流等費用,此類平價機子的利潤高達 30%。
比較遺憾的是,國內的手機廠商的利潤究竟多少通常很少公布,非上市公司大部分沒有細化的財報或利潤報表。不過很顯然,在全球市場智能手機市場,聯想和小米的市場份額增長相當迅速。聯想通過整合摩托羅拉移動后,聯想將成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機廠商。而另一家國內最熱手機廠商小米,知名市場調研公司 IHS iSuppli 和 IDC 都發布了最新報告,前者統計小米今年第三季度總共售出了 1900 萬部智能手機,后者給予的數據來看其出貨量也達到 1730 萬部,無論哪個數據都表明了“一機難求”的小米在智能手機市場獲得巨大成功。
雷軍在微博上也證實了小米第三季度出貨量比上季度增長 20%,如按照第二季度 1500 萬臺的出貨量,第三季度的銷量應該約為 1800 萬部,與兩機分析機構提供的數據差距并不大。更重要的是,即便雷軍一直聲稱“小米的硬件不賺錢”或“利潤不過 400 元”,但小米在 2014 年上半年的營收大幅提高至 330 億元人民幣。就算利潤極低,憑借薄利多銷總額自然也不低。
至于以中興、阿爾卡特為代表的手機廠商在海外早已布局多年,中興在最新公布的第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第三季度凈利潤高達 7.03 億元,同比增長 191.12%,其中手機終端業務收入第三季度單季實現 40% 以上增長,手機銷售量占比從去年第三季度的 68% 提升到了今年的 77%。而阿爾卡特今年二季度也實現 40% 的增長,市場份額上升至 4%。
但谷歌 Android 國內卻難題重重 只好遷移第二大人口大國印度
從國內廠商的表現可以很清楚的看到,Android 在國內市場完全占據主導地位,甚至仍處于上升階段,但由于 Google 服務在中國大陸的服務無法使用,包括最重要的搜索服務,國外很多媒體對其 Android 在中國如何賺錢表示疑問,畢竟谷歌根本不能像以往那樣通過搜索或銷售內容來獲取利潤。
眾所周知,Android 具有開源化和免費的特性,但谷歌通過不斷升級將開放逐漸收緊,很多國際品牌旗艦手機不得不接受原生 Android 虛擬按鍵的設計,谷歌甚至要求廠商將 20 款 Google 應用預裝齊全。但在國內的大環境下,除了國內無法使用 Google 服務之外,國內廠商紛紛打造自己的 UI,全面閹割 Google 應用和服務,無論是小米的 Miui 還是魅族 Flyme OS 都將原生 Android 徹底改頭換面。
谷歌完全無法掌控自身 Google 服務的利益,同時也不會一直接受這樣的局面存在下去。如此以來,谷歌也沒有繼續在國內市場做沒有意義無能為力的事情,自然而然將精力轉移到了另一大新興市場印度。谷歌與印度當地的設備制造商 Micromax、Karbonn 和 Lava 聯手,推動 99 美元的 Android One 項目智能手機,確保最純凈、最原始的 Android 體驗以及最完整的的 Google 服務,加強對碎片化的治理。
其實谷歌與 Android 廠商有利益分歧?
同為 Android 陣營,谷歌與 OEM 廠商之間的想法卻一分為二,兩者都在做不同的事情。手機制造商的想法很簡單,通過賣 Android 設備盡可能從硬件賺取更多的利潤。谷歌方面反而希望其 Google 服務盡可能存在于每一部 Android 設備,因為廣告收入已經成為了谷歌移動平臺巨額盈利的主要驅動力之一。BI Intelligence 最新的報告表明,今年二季度 Android 的移動廣告流量已經超越了蘋果,增速翻了一倍。另外,谷歌只有通過繼續在設備上的服務不斷地獲取更多數據信息,才能繼續保持其搜索業務繼續處于領先地位。
移動互聯網越來成熟,幾乎擁有手機的用戶都會使用手中的設備上網。 Net Applications 的統計數據顯示,二季度 Android 全球網絡流量使用率從 37.75% 迅速增長到了 43.75%,全球移動數據流量的平臺 Andoid 即將超越 iOS,毫無疑問 Android 是谷歌用于保證其主導地位的重要方式。與谷歌花一筆巨大的費用用于保證在蘋果 iOS 設備中的默認搜索服務提供商不同,谷歌只需要給 OEM 廠商一個免費的平臺即可。實際上,對于廠商和用戶而言,谷歌都希望他們使用偉大的免費軟件平臺,但最好必須使用 Google 服務,并讓谷歌收集信息維持谷歌搜索。
谷歌此前一些走鋼絲的舉動同樣讓 OEM 廠商很不滿,比如推動超廉價的 Nexus 設備,以及收購摩托羅拉涉足硬件領域,這兩點不僅與 OEM 廠商的利益造成了很大的沖突,同時直接讓一些廠商與谷歌更加疏遠。其中,三星不僅無法與谷歌達成集成谷歌服務的協議,而且還直接選擇了背信棄義的做法,只不過由于三星的服務暫時無法媲美谷歌,即便仍在賺錢其利潤已經下滑。
長期下來,OEM 手機制造商意識到與谷歌之間的利益分歧難以解決,Android 無法提供他們所需要的東西,尤其是收入。因此很多廠商開始選擇其他與原生 Android 無關的嘗試,更重要的是,OEM 廠商逐漸認為無論 Android 的原生 Google 服務多么出色,保護隱私對用戶更為重要。
小結
話說回來,現在無論廠商多么希望擺脫谷歌 Android 都為時已晚了,Android 成為了一切大牌廠商如 HTC、LG 和 索尼不得不選擇的操作系統,畢竟微軟的 Windows Phone 發展多年依舊難成氣候,iOS 亦是不可能開放的系統。這也就造成了谷歌與 OME 廠商合作密不可分,命運完全綁到了 Android 平臺上。即便現在谷歌對 Android 的掌控更加收緊,廠商又有多少與谷歌談判的資本呢?
Android 平臺在當前完全被占領或替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谷歌甚至加大了對 Android 系統的控制權。當然,國內很多手機廠商開始壓低 Android 設備的售價,印度的 Android 硬件產品也足夠便宜,如此龐大的兩大市場或許會對谷歌 Android 的掌控及穩定發展造成影響。不過對此谷歌已經采取了相應的計劃,既然在中國無法啟用谷歌服務,那么必然從印度市場著手,提供完整谷歌服務的 Android One 就是手段之一。不過,谷歌仍必須更加創新,在掌控 Android 的同時,還得為 Android 用戶帶來更多價值,并以更好的方式處理好與 OME 廠商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