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據stratechery網站報道,盡管有關科技巨頭遭到顛覆的說法甚囂塵上,但實際情況是,盡管風光不再,但大多數科技巨頭——尤其是平臺提供商,并沒有被取而代之。例如IBM,盡管遭遇嚴重的問題,但未來50年將可以繼續銷售大型主機產品和服務。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微軟身上:盡管出現裂縫,但在可預期的將來,Windows將仍然稱霸PC市場,微軟并未消失。盡管PC遭到智能手機蠶食,蘋果(在利潤方面)和谷歌(在市場份額方面)因此受益。
現在回過頭去看,公司的“此起彼伏”很明顯,但在發生前都是很難以預測的。PC曾被認為能給IBM帶來滾滾財源,但康柏的崛起使得微軟控制了PC市場;在蘋果推出iPhone前,微軟似乎能征服手機市場,這也是谷歌當年收購Android的原因。這表明,成功者前期的成功會使它們迷失方向:IBM專注于銷售PC和服務,而非提供平臺;微軟致力于將Windows的主導地位擴展到手機,而非用戶體驗。它們都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要預測哪家公司會步IBM和微軟的后塵,我們需要考察它們與IBM、微軟的相似之處:這家公司應當在業內占有主導地位,在相近的領域具有優勢,但仔細觀察會發現,這些優勢的阻礙作用與幫助作用同樣大。
很顯然,谷歌符合這些特征。
谷歌上周五發布的財報顯示,其業績不錯,但也不是特別好。盡管利潤和營收低于分析師的預期,但谷歌的盈利能力還很高。更重要的是,它主導著效果最好、利潤最豐厚的互聯網廣告細分市場:搜索。
Quartz 7月份刊文稱,搜索是最大的數字廣告市場,去年規模約為5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073億元),超過展示廣告的34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90億元,普華永道的數據),而且年增長約10%。谷歌已經幾乎完全控制了搜索市場,甚至沒有哪家公司有興趣挑戰它的霸權了。
Quartz在文章中羅列出了谷歌可能的競爭對手,但結局很明顯:就像IBM將繼續主導大型主機市場、微軟將繼續主導PC市場一樣,谷歌將繼續主導搜索市場。未來許多年內,它們仍將財源滾滾。問題是,谷歌會“黯然失色”嗎?
500億美元的搜索廣告市場聽起來很大,但在全球廣告市場上的占比并不特別地高——預計今年全球廣告市場規模為54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3500億元)。絕大多數廣告支出不會帶來直接回報——例如促使受眾看到廣告后購物,而是用于品牌營銷。
品牌廣告的目的是在潛在客戶中建立“密切關系”。用戶去超市購物時,會優先選擇已經建立“密切關系”的品牌,而且這種“密切關系”會維持相當長的時間,這會給品牌帶來巨大的價值,這也是消費品公司、電信公司和汽車廠商是最大的品牌廣告客戶的原因。這類品牌廣告很青睞電視。
但是,過去數年誕生了一種全新類型的廣告:原生廣告。對于新聞網站來說,原生廣告是新聞格式的廣告;對于Twitter來說,原生廣告就是推廣推文;對于Facebook來說,原生廣告就是信息流中的廣告。與傳統的標語式廣告相比,原生廣告效果更好,對用戶更有吸引力。在除報紙之外的所有媒體上,原生廣告都更受歡迎,因為對廣告客戶來說它效果更好,也能帶給用戶更好的體驗。原生廣告用于數字廣告是必然的,尤其是品牌廣告。
谷歌的問題在于,沒有明顯的原因表明它能在原生廣告領域獲得優勢。谷歌確實是一家廣告公司,但互聯網原生廣告的關鍵在于創作有沉浸感內容的能力,例如Facebook的信息流和Twitter的推文。谷歌缺乏發布原生廣告的載體——當然,Youtube是個例外。使得谷歌稱霸搜索和搜索廣告市場的是算法、競拍系統和機器學習,這些能力不會提高社交服務或內容網站的吸引力。
我們再來回顧一下IBM和微軟。IBM沒有主導PC市場,因為它的優勢是硬件而非軟件;微軟在手機領域失手,因為它強調了兼容性而非用戶體驗;谷歌在算法方面是王者,但缺乏社交服務或病毒式內容的人情味。即使品牌廣告開始由電視遷移到互聯網上,谷歌由此獲得的利益也不會像部分分析師預期的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