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聽聞小米林斌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今年的2015年小米手機銷售目標是一億臺。不少人都覺得,這就是在“放衛星”。而理由大多都是小米已經到“天花板”了,同時還要面對華為榮耀、金立、oppo、vivo等廠商互聯網的意識覺醒,想繼續爆炸式增長基本不可能。站在國內市場的角度來看,這不無道理。但是,小米對明年銷量如此樂觀也絕非“放衛星”,因為海外市場的動能到現在還完全沒釋放出來。
國內的“天花板”什么時候來?明年!
傳播如同水紋。中國的手機發展經歷了兩波,第一波是從無到有,第二波就是功能機轉智能機。第一波催化出了諾基亞、摩托羅拉,第二波則成就了三星、蘋果等公司。但是任何一波都會有會有波峰和波谷,在經歷了連續9個季度爆炸式增長,IDC數據顯示,2013年Q4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增長首次放緩。這標志著第二波的頂峰已經開始松動,功能機轉智能機的紅利開始逐漸減少,二次換機市場慢慢會成為未來幾年的主流。
另外,數據方面也逐漸支撐了這個論點。2014年中國手機用戶為12.56億人,其中智能手機用戶約5億左右,智能機普及率達到40%左右。全球范圍內,發達國家普及率一般在50%-60%左右,發展中國家一般在40%以下。目前來看,中國已經基本達到發展中國家的頂峰,從明年開始,功能機用戶減少將會放緩,智能機進入二次換機市場。
智能機二次換機市場不同于功能機市場,在互聯網碎片化的影響下,渠道、入口、線上、線下都被打碎,每一個留存用戶都無比珍貴。因此,所有的大廠商都通過軟件(云服務、專屬軟件)以及硬件(內嵌式SIM卡槽)來盡可能留存客戶。在這個階段,一切都是以用戶體驗為表,大數據為底的綜合實力比拼,只要廠商不犯根本性錯誤,就很難出現大規模的變動。在這個基礎來看,小米2013年1870萬臺銷量,2014年6000萬臺銷量都是沾了功能機換代的光。雖然明年運營商補貼的降低,酷派等廠商會面臨很大的壓力,小米也頻繁在暢銷機型排行榜當中多次出現。但是,其他廠商速度也并不慢,小米最大的競爭對--手華為更是重金砸在了榮耀品牌。互聯網化的運營產品的結果就是,大家看起來都差不多,紅米小米沒有了價格優勢,品牌和體驗就成了廠商最為看中的東西。從下半年開始的手機廠商撕逼大戰就可以看出,這片“紅海”的殘酷之處。在沒有獲得突破性技術之前,手機想要繼續保持爆發性增長可能性不大,大家都是互相在對方的地盤上白天斗斗嘴,晚上拉點人回來,最后結果是整個手機圈雞飛狗跳,看熱鬧的比吵架的人多。
金磚五國紅利才剛剛來
國內短時間內無法突圍,那么為什么不把眼光放在國際市場。傳統的歐美地區高昂的準入資格以及運營商的把控能力,致使廠商需要至少5-10時間的積累,而這個高門檻是小米暫時無法克服的。那么,機會在哪里?答案就是金磚五國。
小米進軍海外市場主要考慮三個要素:一是考慮年輕人群規模;二是電商處于高速發展期;三是運營商對手機渠道銷售的把控能力相對較弱。金磚五國正好符合這些條件,因此小米選擇了印度、巴西、俄羅斯作為發力點。這就是小米員工給我闡述的公司海外政策。
金磚五國(BRICS)是在2001年高盛提出的金磚四國(BRIC)基礎上擴充產生的,五個國家分別是: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南非(后加入)。在2013年的IDC數據報告當中,巴西、印度、中國、俄羅斯是增長最快的四個國家,他們也同時正處于中國的第二波功能機轉智能機時代。這階段的打法是小米這類廠商最擅長的。因此,從去年開始小米就著手布局海外市場,簡單給大家列舉一些:
2013年8月,小米公司聘請曾在谷歌安卓系統事業部任要職的巴西人Hogo Barra就任小米全球副總裁。
2014年8月,小米借習近平訪問巴西的東風,在圣保羅成立第一所辦事處,萊奧·馬霍弋任南美區總經理。
2014年10月14日,GooglePlay前戰略副總裁Jai Mani 正式加入小米印度,擔任 MIUI 產品經理。
2014年7月,小米在印度在線購物網站Flipkart開放1萬臺米3,產品在40分鐘內售罄。
按照今年Hogo Barra在媒體的表述,小米已經在中國臺灣、中國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印尼均有銷售,今年小米還將進入6個新的市場。2015年,完成一億臺銷量的目標突破點就在海外市場。
為了探尋小米在印度地區的市場的熱度,我在印度最大的本地服務網站(網友可以理解為中國的58同城)Quikr(印度Alexa排名第16)上選擇首都新德里分別搜索了iphone、samsung、xiaomi、micromax(印度本土最大的廉價手機品牌)、oppo、huawei等關鍵詞的二手置換消息,通過真實的手機用戶置換活躍度,來看看每個廠商的實力。反饋的結果分別為7k、7.7w、1.4k、3.2w、48、238條。從這個活躍度來看,進入印度市場僅僅幾個月時間,但是小米用戶的活躍度已經相當可觀。
國際市場沒那么簡單
國內手機市場拐點將至,小米將增長目標放在國際市場。面對金磚五國第二波智能手機換機潮,小米的布局已經開始。但是,國際市場上諸多的不確定因素,仍然沖擊著這個剛剛成立只有四年的小米。其中,首當其沖的就是安全隱私問題。
臺灣媒體報道:小米手機會偷偷傳送用戶資料到位于北京的服務器。并指出,這一行為或涉嫌盜取用戶信息。這條信息讓小米的海外之路蒙上了一層陰影,但這件事情幾經周折,至今沒有定論。在國際市場,大廠商都領教過隱私安全問題的威力。蘋果的iMessager、三星Chaton都因為隱私問題被媒體大篇幅報道過,小米在這方面明顯應對經驗還是不足。
另外,面對華為等老牌廠商,小米在海外市場仍然缺少落地建設。國際手機市場都需要冗長的準入資質和運營商采購資質。在發達國家,以運營商為主導的手機市場,新品牌想要順利扎根需要5-10年以上的積累,而金磚五國雖然目前門檻較低,但只能單純依靠互聯網渠道進行分發,在品牌售后、質量控制、文化差異方面卻仍然存在著不小的變數。
2013年印度智能手機出貨量增長300%,巴西智能手機出貨量增長106%。伴隨著國內天花板的到來,小米的一億臺銷量賭注壓在了海外市場。都說小米會營銷,但是產品本身與互聯網營銷之間的關系就像1和0的關系,好的產品就是1,互聯網營銷就是0,有了1后面的0才會指數級的進行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