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首席執行官梅格·惠特曼(MegWhitman)又做了一個意在改變惠普命運的決定:10月7日,惠普宣布將分拆為兩家獨立上市公司。
一家公司名為HPInc.,包括PC和打印機業務;另一家名為Hewlett-PackardEnterprise,主營企業硬件和服務業務。兩家公司規模基本相當,年營收都超過5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076億元)。此次分拆預計于2015財年結束前完成。
惠普提供的資料顯示,兩家公司仍將使用當前的Logo。同時,惠普計劃再裁員5000人,裁員數量將達55000人。
事實上,這是惠普董事會三年前就曾提出隨后又被宣布放棄的計劃。業內評論,這家創辦于1939年的美國老牌IT廠商,終于要進行重大的戰略重組了。
為何分拆?
在分拆的背后,是惠普并不樂觀的業績。
據惠普2014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惠普第三季度凈營收為27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72億美元增長1%;凈利潤為9.8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3.90億美元下滑29%。自2011年起,惠普的營收持續下滑。PC和打印機業務雖仍占惠普半壁江山,但已觸底;企業硬件和服務業務中,除企業集團同比增長2%,企業服務部門、軟件部門和金融服務部門分別同比下滑7%、5%和3%。
對此,資深分析師孫永杰對記者表示,惠普此舉是為了向投資人和資本市場釋放明確的信號,澄清惠普公司的定位問題。就在惠普宣布分拆當天,股價上漲近5%,正是來自資本市場的正面反饋。
另據惠普的資料顯示,分拆后,“惠普企業”將進一步鞏固其服務器、存儲、網絡、融合系統、服務和軟件以及其OpenStackHelion云平臺領域的發展情況;“惠普公司”將負責個人系統與打印業務,并探索3D打印和計算機體驗等前沿新技術。
此前,惠特曼在電話會議上表示,PC業務部門未來將作為“現金奶牛”,專門為股東賺取持股回報;而企業業務部分,將由她來管理,通過并購和加大新品的研發投入保證未來的高增長。
但是,這家老牌技術巨頭的未來,很難再被看好。作為硅谷的源頭,成立于1939年的惠普,產品覆蓋IT行業各個領域,2010年是全球收入最高的IT公司。
然而,面臨互聯網帶來的變革,惠普卻失去了方向,它曾分別向企業業務和個人業務兩端做戰略部署,都鮮有成效。惠普一度重點發展移動互聯網業務,2010年4月,購入WebOS,試圖向蘋果公司靠攏,依靠操作系統,形成自有的生態系統,但效果不佳。
此間,惠特曼通過裁員,以及對庫存和資本開支的細致管理,使惠普積累了超過150億美元的現金流,但事實上,這家公司始終沒有找到能夠保證未來高增長的路徑。
目前,惠普的業務橫跨PC、打印和成像、軟件和服務以及企業設備等多個領域。分拆行為低估了業務的協同效應,而在做好客戶資源共享、進行內部挖潛之后,惠普的規模化效應對市場的影響將遠比分拆要好。
押寶企業級
此次分拆后,惠普再次押寶于企業業務。PC業務和企業業務有著完全不同的產品生命周期、銷售周期以及銷售渠道,分拆后兩種業務可實現各自的聚焦。
自惠特曼擔任惠普CEO以來,惠普的企業業務已推出多款產品,包括Moonshot服務器、集成3PAR的數據存儲系統和Helion開放云計算架構等。
惠普第三季度財報公布后,惠特曼曾表示,減少對個人電腦業務的依賴,逐步向基于服務器、存儲和網絡的企業市場轉型,是惠普從下滑走向振興的轉折點。
從增長的角度看,惠普企業并不比惠普公司好太多。上個季度,隸屬分拆后惠普企業的網絡、工業標準服務器、企業關鍵系統、存儲、技術服務、企業服務、軟件、金融服務等業務,除了行業標準服務器外,其他業務的營收均處在同比下滑狀態。
從營收規模來看,惠普的企業業務布局仍以基礎設施和IT服務為主,這意味著,在被聯想奪走PC老大之后,惠普在企業業務領域仍會遭遇聯想的競爭。
惠特曼稱,惠普在業界標準服務器上的銷售增加了9%,惠普還可利用聯想對IBM公司低端服務器收購的不確定性,增加其服務器的銷售。
但是,拆分后的惠普企業雖然營收上仍能與IBM、Oracle、EMC等競爭,但在利潤率上卻遠不如對手。惠普企業的利潤率在10%左右,而Oracle的利潤率高達40%;IBM為20%;EMC為17%。
未來,惠普企業仍面臨要規模還是要利潤的挑戰。孫永杰認為,企業級是惠普的救命稻草,分拆后的挑戰在于惠普企業如何改變“大而不強”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