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化替代浪潮,讓不少服務器廠商躍躍欲試。
其中,聯想提出以23億美元收購IBM的低端服務器業務,浪潮亦借助本土化和安全攻城拔寨。
至于華為,根據該公司最新的統計數據,其今年二季度的服務器發貨量已經位列全球第四,中國市場發貨量則連續五個季度排名第一。而在全球主要服務器廠商中,華為去年的全球增長率同樣位居第一。
“低檔服務器不是我們的擅長。”9月16日,華為輪值CEO徐直軍在公司第四屆云計算大會上表示,華為在服務器業務上的策略是做中高端,包括以自研的方式開發網絡控制芯片和基于X86的服務器架構,“在減少計算成本的同時,性能和可靠性上已可以媲美小型機”。
事實上,服務器一役正是華為從運營商市場延伸到企業業務市場的一面鏡子。
華為于2011年10月正式宣布成立IT產品線,在短短三年時間內已經成為全球IT行業不容忽視的角色。除了服務器業務上的斬獲,截至目前,華為在存儲市場亦以“沒有包袱”的新來者身份,推出可以融合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的產品。徐直軍說,華為存儲的融合架構還體現在可以支持文件、對象、SAN等多種內容,亦能兼容諸如NetAPP、EMC、甲骨文等不同廠商。
在當天于上海世博中心舉行的華為云計算大會上,華為發布了一攬子新的云計算操作系統、大數據平臺、數據中心管理軟件和解決方案,以及融合存儲、服務器。
徐直軍表示,IT已經從企業的支撐系統轉變成生產系統的一部分,隨著工業4.0、工業互聯網、萬物互聯、大數據分析的落實,IT將成為各個行業的引擎。
華為常務董事、戰略Marketing總裁徐文偉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根據華為的規劃,企業業務到2018年要完成100億美元的收入目標,并強調這個指標“是收入,而不是銷售額”。
“華為從來不是以跟隨者面目出現的。”徐文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華為在發展一項業務時強調的都是創新、差異化和領先,這一點已經在此前的全球最大容量的交換機、軟件定義的敏捷網絡等項目中得以體現。目前華為亦是在業界首個提出“業務驅動的云數據中心”解決方案。
徐文偉解釋稱,“業務驅動的云數據中心”看似是一個口號,其實背后凝聚了計算、存儲、云平臺等多方面的能力。而華為能在業界首個提出,究其原因在于:第一,華為的產品線很長,基本上各種產品都有;第二,華為堅持平臺化策略,而業界其他廠商則主要采取收購、整合的方式。
徐文偉表示,根據華為首次發布的《全球聯接指數》報告,到2025年,全球的連接數將達到1000億,華為的定位是成為全聯接世界中數字物流的使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