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金融機構業務向電子化、網絡化邁進,金融機構信息技術(IT)系統建設成為了一座金礦。統計數據顯示,銀行、證券、保險幾大金融機構每年的IT設備、軟件及服務采購訂單超過千億元,單是銀行業IT解決方案市場規模2015年便有望突破千億元。
然而,這座金礦幾乎被海外巨頭壟斷,其中,IOE——即IBM、甲骨文(Oracle)和EMC三家公司在高端機型和軟件服務上盤踞制高點。國產品牌華為、浪潮、用友等公司雖努力從側面介入,也占領了一定的市場,但欲取而代之還任重道遠。
千億元采購訂單 盡管IBM服務器恐遭中國銀行業棄用的傳聞愈演愈烈,但就在上周,仍有國有大行客戶選擇采購IBM的服務器。
“上周,一家國有大行寧夏分行還購買了我們的x86服務器。”要求匿名的IBM供應鏈管理部門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透露。 證券時報記者根據該人士提供的采購名錄粗略統計,僅5月份就有1家券商、3家國有大行的省級分行、2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以及5家地方城商行等金融機構采購了IBM的低端服務器。
這只是國內金融機構每年向IBM采購訂單的一小部分。國際信息產業研究機構IDC的一份報告表示,早在2010年,中國銀行業整體IT投資規模便達到595.7億元,其中硬件產品投入(包括IT硬件和網絡設備投入)達到393億元,占總體投入的66%,成型軟件產品投入達到41.1億元,IT服務投入為161.6億元。
伴隨著銀行新業務的擴張,2012年,中國銀行業整體IT投資規模增至669.6億元。IDC預計到2017年,中國銀行業整體IT市場規模將達到1163.2億元,2013年~2017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2.1%。
業內人士預計,如果計算上券商、基金、保險等金融子行業,整個金融行業每年的IT采購訂單規模已經超過千億。用友金融公司總裁李友曾表示,目前每年僅金融機構軟件服務就有700億元左右的市場規模,而金融行業軟硬件總體潛在市場有1000億至2000億元。
把守著千億金礦,占領著國內金融機構高端機型和軟件服務制高點的,是國際IT設備供應商IBM、存儲設備公司EMC和全球領先的企業軟件巨頭甲骨文公司這三大巨頭。
賽迪智庫分析師張偉麗則表示,金融領域核心軟硬件被國外壟斷、金融行業服務外包高度依賴國外廠商、金融信息系統災備和應急響應能力差、金融業務系統風險控制水平低等問題,嚴重威脅金融行業信息安全。
高端技術或有10年差距 “在銀行,IT部門采購設備首先想到的就是IBM,這已經是一種思維習慣。”一位股份制銀行客服系統負責人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這里面既有安全性、穩定性方面的考慮,也有體制和歷史原因。
“在技術開發上,IBM高端機在國內難有替代產品,國產品牌與它相比,說相差有10年并不為過。”這位負責人稱,差距主要體現在穩定性及可用性上。“國產服務器的性能沒辦法跟國外的比肩。在對安全性、快捷性、可靠性要求比較高的行業用戶如金融業、航空售票業上,國產的服務器無論是在吞吐量、連續計算后處理負荷的能力、升級便捷度都有不小差距。”另一家銀行采購部門人士如此形容二者之間的懸殊。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IBM大型主機是該公司在上世紀60年代投入巨資研發出來的產品,并根據多年大型機的銷售經驗、按照客戶的業務需求把該產品的技術提到更高標準。如果國內現在才開始研發滿足當前商業需求的大型機,將會耗較長時間和巨資,而且還難以成功。
而一位不愿具名的證券業人士告訴證券時報記者,將國外品牌替換為國產品牌的成本是無法根據硬件價格來簡單量化的。
“替換不僅僅涉及硬件更換,還涉及整個操作系統習慣的遷徙。像IBM、Oracle等廠商,它們的機器往往搭載著專屬操作系統,設定了專門的數據分析、存儲與計算方式。”該人士說,“一旦更換為國產服務器,金融機構相當于要重新適應一個新的操作路徑,這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浪潮信息深圳區負責人王慶寶表示,我國的信息化較歐美國家滯后,主要體現在兩點:一是國外的硬件供應廠商很早就開始注意軟件產品的配套搭建,每年花費大量經費聘請專業人士開發軟環境,做整套解決方案提供商的思路就是由外資品牌帶入中國的;其次,國外的硬件廠商形成了強有力的產業鏈協同,而我國的硬件廠商多為點對點單打獨斗,對整個產業鏈上下游控制力較弱。
事實上,有的國產服務器對外資品牌處于技術追隨狀態。有不愿具名的華為企業業務銷售人員告訴證券時報記者,華為高端的服務器就OEM(代工生產)自IBM。
中低端機器國產化加速 據證券時報記者了解,雖然大型主機和高端技術上國內公司和國際公司差距甚大,但在小型主機、個人電腦服務器、刀片式服務器等領域,國產品牌華為、浪潮等在慢慢趕上;在軟件服務領域,已出現了用友金融、東軟公司、杭州信雅達、明朝萬達等一大批中間開發商。
以銀行業客服呼叫系統為例,過去幾年銀行業用AVAYA、思科的產品居多,現在國產品牌華為、信雅達、東軟等已經切入了這塊市場。比如招行、平安銀行都跟華為展開了合作。 “電話呼叫系統對風險容忍度更高,這一塊國產機器和服務完全可以滿足要求。”一家使用華為技術的銀行相關部門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選擇華為的理由有三點,首先是交換機更便宜,其次是能啟動更多的集成軟件,三是售后服務部門就在國內。
國產品牌的好處正被更多金融機構接受。據悉,國內最大的銀行業管理軟件供應商用友金融曾經取代了某國有大行使用了十年的甲骨文財務系統,目前開始占據保險、證券市場;明朝萬達與中信銀行、民生銀行等已展開網絡數據安全方面的合作;在核心硬件設備上,2012年五大國有銀行對服務器等設備的招標在擴大范圍,建行和農行與曙光信息產業公司展開了合作。
全球知名IT研究公司Gartner的最新報告顯示,2014年第一季度,浪潮服務器出貨量達80929臺,同比增長288.7%,市場份額19%,位居中國第一、全球市場第五。 證券時報記者獲悉,目前浪潮的銀行業客戶有建設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國家開發銀行、大連銀行、洛陽銀行等。“郵儲銀行的電子銀行系統就是在我們的K1服務器上跑的,現在我們正在規劃下一期更為深入的合作。”浪潮信息深圳區負責人王慶寶表示。
在保險行業,IT建設正沿著低端化、加寬度的趨勢發展。此前較多采購IBM、惠普等公司產品的IT部門,現在更傾向于使用國產刀片式服務器、個人電腦服務器替代中高端產品,用增加數量的方法滿足需求,以降低成本。
伴隨這個過程,華為、浪潮滲透進保險行業。某上市保險公司信息技術部負責人表示,該公司不久前和華為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未來公司將在集成設備和應用開發上有更多合作。
最近業界流傳的“銀行業去IBM化”,雖然可能為國內公司提供搶占IOE市場的契機,但業內人士表示,金融機構的IT采購是市場化行為,支持國產并不能靠窗口指導,目前更迫切的是建立更完善的安全審查機制,令通過國家安全審查的產品都能放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