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創業經歷很簡單,技術出身,最早一直從事X86、工業控制研發。 09年轉向消費類電子,開始創業做上網本,2010年進入平板電腦、手機行業。一路走過來做過的產品很多,但是自認為非常滿意的還沒有。
做產品,不要像工程師那樣思考
回顧今年,平板和手機行業的起伏波動都比較大。經歷了3、4月份的爆發,也經歷了7、8、9月份的跌落,到下半年整體趨勢看來不是很理想,整體出貨量相對于今年整個上半年和去年環比下降很大。一個原因是行業競爭到了白熱化階段,一方面HP、DELL等PC廠商在用他們的品牌附加值做低端平板產品,他們的產品降價很厲害;另一方面,白牌平板面對品牌的降價沖擊是非常有壓力的。我們做了一個調查,今年很明顯的500~1000元價位的產品在大量增長,1000~2000元的產品也在增長。此前白牌平板的整個體系都是以低價、低品質的做法在運作,但消費者慢慢對產品有了更高的要求。
這一年的經歷也讓我更容易冷靜客觀的去思考問題,先想明白怎么做才是最重要的。中國制造企業目前面臨的一大困境是一直在跟隨,可能有的企業在規模上是很龐大的,但是在思想上是弱不禁風的,即使在某一段時間能把出貨量做到很大,但一旦行業發生變化就失去了抗風險的能力。
以前我做工程師的時候,會想把這個產品做到最頂級,增加非常多的功能,至少在數據參數上是最頂級的,但是實際上在用的時候面臨很多無法解決的問題。比如我要做一款手機,我會選擇最先進的芯片,用最大的ROM和RAM,把硬件堆砌到極致,但是這些東西都是大家可以復制的。比如某一項功能,我們從技術上覺得是很牛很酷的,但是消費者可能根本就用不上。比如無線充電,我們發現實際應用價值不大,因為它仍然無法取代有線,它仍然要插電,還沒有一個充電寶方便。比如 NFC,我們發現在國內相關的應用還很少,同時還要增加硬件成本,而蘋果直接用藍牙4.0在不增加成本的情況下實現了同樣的功能。工程師很多時候有點閉門造車,非常理想化,現在我已經盡量不從工程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而從普通消費者的角度去思考產品應該怎么做。對于消費者來說,好的產品不需要很多功能,有一個亮點能打動自己就足夠了。
對于工程師群體來說,我非常理解他們所處的困境。國內目前缺乏培養尖端技術工程師的土壤。第一缺乏資源,很多的技術資料國外對我們是封鎖的,不可能拿到第一手的資料。第二是企業急功近利,工程師要在一個企業待10年、20年,需要企業提供足夠的待遇,需要足夠多的環境資源給他做更好的東西。不管怎么說,現在做技術的收入確實不如做管理或做銷售的。工程師做得好或不好跟企業沒有太大的關系,無法跟企業同命運,這也導致企業無法留住人才。我們也看到國內一些做得比較好的企業,比如華為會通過內部股的形式把工程師和企業的命運聯系在一起,不過我個人感覺華為太強調研發工程師,而忽視了生產工程師。最終導致的結果是產品在工藝上存在很多問題,比如最近華為的P6。
另外還有很多企業利潤不大,生存能力不高,為了求快,會讓工程師反復的做一件事情,長期處于疲勞、崩潰狀態。不斷的去壓縮工程師的生活時間,也沒有時間去進修或自我提升。企業是由若干的人組成的,如果企業進步了,人不進步,那么企業肯定會走向沒落。
一流的企業賣思想;二流企業賣渠道;三流企業賣產品。我們可以看到,喬布斯回到蘋果,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定義消費形態。在這個過程中,他完成了產品和企業文化的雙重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