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中心的基礎設施在未來的一年將會產生戲劇性的變化,不過人們的注意力可能還會集中在,軟件定義,云計算,定制化服務器等方面。
其實服務器在現在這個時間,是最有意思的一個階段,隨著數據處理能力的增大,加大了企業競爭之間的壓力。企業必須要面對這些流動性的數據、大數據、相互協作等一系列問題。
數據高價值,小容量的趨勢導致了ARM架構的迅速躥紅。ARM的出現打破了企業級市場長時間被X86占據的局面。ARM成名于移動設備領域,而企業面對的工作負載逐漸向移動資源特性靠攏,所以企業希望可以靈活應對不斷變化的工作負載,低功耗的ARM顯然要比高度虛擬化的x86設備更合適。雖然英特爾也推出了64位的Avoton SoC,但在明年ARM陣營也會迎來一批64位芯片。
服務器在融合基礎設施這場運動中,仍處在前面和中間的位置。很多企業也開始使用閃存,內存等解決方案來提高對大數據處理的性能。同時完全集成的,模塊化的基礎設施正在迅速成為面向云的超大規模基礎設施解決方案的首選。
模塊化,針對的還是那些對硬件有著特殊要求的企業,如谷歌和Facebook,兩家都是用的是自己設計的服務器,和其他相關組件,在環太平洋地區設有自己的商店,從而避免傳統IT制造業和分銷渠道的進入。Facebook甚至采取了更加開放的方式,它的開放計算計劃,賦予了制造部門更大的自由度來開發基礎設施,用以支撐需要橫向擴展的云環境。
服務器兩極化的趨勢會越來越明顯,企業服務器會變得更小,更善于處理高度動態的數據加載,而對于大數據分析、數據庫處理、圖形設計等工作依舊需要那些龐然大物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