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CPU發展歷程,幾乎都是Intel占據主導地位,AMD背后努力追趕——銷售出身的AMD沒有Intel那樣深厚的技術底蘊,在這個技術至上的芯片世界中想要生存下來已經費盡艱辛。但依靠著桑德斯年代那一股永不服輸的“斗士”精神,AMD最終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下爭得一席之地。
然而時過境遷,如今我們已經很難在AMD身上找到當年那股沖勁,AMD放棄了與競爭對手正面抗衡,陷入了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取巧路線——市場份額日益萎縮,我們禁不住想問,AMD還是當初的那個AMD么?
AMD之兩大生命線——CPU業務
■收斂了羽翼,澆滅了銳氣:AMD的“差異化路線”
CPU部分,AMD曾經在K7、K8時代風光過一陣子,而后伴隨著Intel“酷睿”架構的上市逐步陷入被動。在當年緊張的局勢下,大家都把希望放在了即將上市的“推土機FX”,然而一再跳票的推土機最終卻反咬了AMD一口——單核性能比不過同時代羿龍CPU,AMD的CPU性能開始一步一步被Intel拋離。FX的失利,AMD還有APU這一主力產品。
作為現在AMD的重點,APU主打是融合,CPU和GPU的協調工作,相互加速,可愿望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APU發布兩年多,由于大環境缺乏軟件支持,APU的實質加速優勢,大多數用戶還沒感受到。
所以,AMD不再和Intel比CPU性能,我們聽到的只是“AMD的GPU比Intel強了多少多少”,“AMD的默認頻率突破XGHz大關”——這種“差異化”宣傳,讓然后告訴消費者APU的未來是多么的美好,但現實是殘酷的,目前APU的主要優勢,只是集成一張性能不錯的顯卡,可減小主機體積。
當Intel在提升CPU性能、降低CPU功耗的時候,AMD在宣傳他們的顯卡;當Intel準備充分開始在GPU發力的時候,AMD還是在宣傳他們的顯卡——如今在AMD身上我們很難再找到當年桑德斯時代的那股銳氣。
“到底是AMD收購了ATI,還是ATI收購了AMD,誰也說不清楚”
■左手打右手,顧此而失彼:AMD的“市場策略”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AMD就被戲稱以“農企”之名。這個稱謂本身并沒有瞧不起農民階層的意思,只是在調侃當今信息社會,AMD“小農思想”的市場策略總顯得格格不入——沒有資金所以畏首畏尾,畏首畏尾然后更加限制了自身發展。
產品線出現交叉競爭對任何一家企業來說都是相當頭疼的事情。AMD在CPU市場策略上就遭遇過不少這樣的窘境,例如模塊化設計的FX系列,原本性能就比不上上一代原生多核,卻一意孤行將產品線延伸到主流市場,來數一數現在主流市場AMD有多少處理器——老將羿龍、新舊速龍、四核FX,結果就是現在新品FX系列銷售幾乎都打了水漂,已經有爛尾跡象了。
在APU方面,也有同樣的尷尬,特別在國內用戶更喜歡獨立顯卡,新速龍+500元獨顯,游戲性能更強,成為更多用戶的選擇......A10、A8 APU的無奈,有苦自己知,不過,還是有不少高玩用戶還是喜歡A10、A8的。
除了產品線問題,AMD弱化產品品牌也是頗具爭議的。一個公司的品牌命名是往往是留給用戶的第一印象,一旦這個品牌在市場上打響,那么它就是這個公司的一種象征,一種標準。在以前,AMD的產品線分“閃龍”“速龍”“皓龍”“羿龍”等等,都還算得上是酷炫,但現在呢?A系列、FX系列,又或者滿街的“推土機”“打樁機”“壓路機”……實在很難把它們跟高技術的芯片行業聯系到一起。
這一邊桌面市場形勢嚴峻,那一邊AMD又開始研究移動處理器尋求企業轉型。短時間內AMD受制于功耗問題很難在手機平板領域立足,即便有產品也大多是紙面發布,而X86架構上Intel已經先行一步搶灘登陸;拿下次世代游戲主機的訂單或許可以成為AMD救命稻草,但卻又因產能問題影響下一代Kaveri的上市。為了避免與競爭對手直接交鋒,顧此失彼,AMD耗不起長線作戰。
“逃避終究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注:歷史上AMD的逆襲
AMD曾經也有過輝煌時代,那是在AMD K7、K8架構的時候,AMD唯一一次站到了CPU性能巔峰,旗下速龍CPU被賣到天價;Intel的奔騰系列過長的流水線工藝、過分強調通過高主頻獲得高性能,導致發熱量嚴重,被AMD嘲笑高頻低能,不過現在的情況似乎剛好反過來了。
AMD之兩大生命線——GPU業務
■傷敵一千自損八百:AMD的“性價比優勢”
AMD現在相當于是同時與Intel和NVIDIA對抗,CPU那邊明顯處于劣勢,獨立顯卡市場也不好過。如果說之前顯卡市場AMD還算混得可以,但自從NVIDIA開普勒架構產品上市,主打能耗比,市場優勢已向NVIDIA明顯傾斜:代號為GK104的GTX680(小核心,一度被傳內部定位只是GTX660Ti級別)已趕超AMD旗艦HD7970,GTX690一年內沒有對手...開普勒系列讓NVIDIA賺翻了。
今年NVIDIA才拿出真正的旗艦:GK110核心的GTX TITAN(其實還留了一手),NVIDIA已經在架構上領先AMD一代,這種形式和當年Intel SNB性能飛躍的情況有些類似。為了保證銷量,AMD用了最直接的方法,“降價”:HD7990一夜之間暴降3000元,或許AMD會感到痛心,但更痛的應該是那些已經掏錢買了高端產品的鐵桿粉絲吧……
大降價促銷——既然性能高不了,那么把價格降下來就行了,造就性價比,簡單易懂。不過長期如此卻對AMD帶來了一定的副作用:產品線定價沖突,影響新品銷售;動搖不了競爭對手的性能優勢;主動權還在對方手上;利潤下降,資金不足造成新產品新技術研發進度滯后……惡性循環,“暴降”式促銷可謂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每一個退役A粉的背后都有一個傷心欲絕的故事”
AMD困境——最終會被收購?
■陷于泥淖之中,卻無人支援:AMD成“燙手山芋”
2013第一季度,AMD凈虧損1.46億;第二季度,凈虧損7400萬——是的,大多數時間里我們在AMD的財務報表中見到的總是虧損,即便AMD打起同情牌面也很難彌補他在軟硬件上的劣勢。以致于AMD已經不得不全球裁員并考慮企業轉型——轉型的風險大家都懂,現在AMD桌面市場搖搖欲墜,再去發力新市場,前進道路的艱難可想而知。
缺乏技術力量、市場策略混亂、資金鏈不足、逃避市場競爭……AMD似乎已經陷入了這個惡性循環的泥淖,如今我們已經很難在AMD身上找到桑德斯時代那股昂揚的斗志,更多的是取巧逃避的運作方式和對虛幻未來的空談,前些時候到處在傳言AMD即將被收購(有傳高通、Intel等等),或許對AMD而言這才是最好的歸宿吧,但受制于X86技術版權以及壟斷法律的牽制,AMD即便有心想被收購,在外人眼里也是一個燙手山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