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今年反壟斷第一案,高通反壟斷調查半年多后終于有了新進展。近日有消息稱,國家發改委已經確定了高通壟斷事實,正在向中國公司調查高通的銷售數據。據每日經濟新聞的報道,高通在中國遭遇反壟斷調查始于去年11月,原因是基于“部分國內公司的舉報”。今年2月19日,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與反壟斷局局長許昆林首次證實:發改委正在對高通公司開展價格壟斷調查。7月24日,首次有媒體爆出發改委已確認高通在中國涉嫌濫用無線通訊壟斷地位的事實。
盡管這一消息并未得到官方確認,但多位行業內人士表示:從目前的情況看,高通涉嫌壟斷一事基本已定性,后續的“量刑”和結果則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判定。
2014年2月17日,許昆林在價格監管與反壟斷工作新聞發布會上首次正式確認,發改委正在對高通公司開展價格壟斷調查。許同時表示,對于高通公司的反壟斷舉報來自于相關行業協會和企業,但他并未向此前一些案例中一樣透露舉報企業的名稱。
此后數月,發改委與高通公司高層頻繁直接對話。據發改委官網報道,高通公司總裁DerekAberle于2014年4月、5月、7月三次率相關高管來中國接受發改委相關問詢。
高通早期對此事的態度較為強硬。在4月份的雙方首次碰面后,發改委方面表示“這次見面主要是溝通,表示愿意配合調查,但高通并未主動提出有何需要整改。”
隨著調查的深入,發改委方面態度持續堅決,高通開始了轉變。高通開始向部分手機廠商和相關公司示好,如減免了部分CDMA三模頻段收費、將驍龍芯片交給國內廠商中芯國際生產,宣布1.5億美元中國投資計劃等。iSpuuli機構中國研究總監王陽稱:“這些舉措表示高通在態度上開始示好,通常也會對定案后的從輕處罰有很大的積極作用。”
貪婪的高通
調查發現,高通主要涉嫌在市場上收取過高許可費、捆綁搭售、要求國內終端廠家免費交叉許可、拒絕向競爭對手許可以及在銷售和許可中附加不合理條件等五個方面,濫用其市場支配地位謀利,從而涉嫌市場壟斷問題。
許可費率過高被指不合理
從業內人士處獲悉,今年7月11日,美國高通公司總裁DerekAberle第三次率隊到國家發改委接受調查詢問。詢問實錄顯示,發改委調查的具體問題為“(高通)以整機作為計算許可費的基礎、將標準必要專利與非標準必要專利捆綁許可、要求被許可人進行免費反許可、對過期專利繼續收費、將專利許可與銷售芯片進行捆綁、拒絕對芯片生產企業進行專利許可以及在專利許可和芯片銷售中附加不合理的交易條件等涉嫌違法行為”。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在WCDMA標準中,高通向我國國內各終端廠商收取的許可費率為企業全部收入的5%;在LT標準中,高通則宣布收取4%的許可費率,非常不合理。
該業內人士指出,標準必要專利負有FRAND(公平合理無歧視)許可義務。行內普遍的做法是,標準必要專利的許可費率標準應考慮專利技術對標準貢獻程度、對被許可人產品貢獻程度的同時考慮被許可人實施該專利所獲得的相關利潤占比。合理的專利許可使用費率不應超過產品利潤的一定比例范圍,應考慮專利許可使用費在專利權人之間的合理分配。
據了解,多年來我國手機企業普遍掙扎在盈虧線上,2013年,全國手機企業的利潤均值不足0.5%,卻全部要按照高通單方面宣布的專利許可費率,將手機零售價的5%交給高通。
該業內人士進一步表示,在標準必要專利負有FRAND許可義務的基礎上,高通作為眾多標準必要專利持有人中的一個,在WCDMA和LTE標準必要專利中占比不高,但其毫不考慮同一個產品需承受的合理累加許可費率問題而獨家收取5%的許可費。
統計數據顯示,在WCDMA和LTE標準中,高通所持有的標準必要專利占比并不突出。愛立信、諾基亞、華為等多家公司均持有多項重要標準必要專利。上述業內人士還指出,相比其他類似許可地位的其他權利人,高通許可費過高。
捆綁搭售遭業內質疑
不少業內人士指出,捆綁搭售問題或許是高通另一個涉嫌濫用其市場支配地位的表現。
在實際操作中,高通將處于完全不同相關市場的芯片產品與專利許可互相進行捆綁,高通出售芯片,以客戶需先獲得和持有其專利許可為前提條件。
一位業內人士對此提出了三點質疑:首先,根據權利用盡的原則,權利人在出售自己的產品時,不應該要求對方同時獲得專利許可,除高通外沒有其他公司有這種行為。比如TI、博通等芯片廠家也持有很多專利,其也沒有在芯片銷售時要求其客戶先繳納許可費;其次,同時持有專利又進行產品銷售的公司,可以向客戶收取使用專利產品的專利費,但大多數公司都把銷售產品和專利許可分開進行,比如IBM、Intel、愛立信、諾基亞等,都不會借助產品銷售要求對方先繳納許可費。但高通卻利用自己在芯片市場上的支配地位,在出售芯片時捆綁其專利許可,包括向設備商捆綁銷售,其本來沒有許可需求的非標準必要專利,這種做法涉嫌濫用壟斷行為;最后,依據FRAND原則,高通有義務對其所持有的標準必要專利以公平合理無歧視的條件進行許可,但高通卻在手機制造商需要采購芯片時以強迫方式進行專利許可,導致手機制造商迫于產品上市壓力而失去談判砝碼,無法與高通就專利許可的條件進行公平合理的談判,從而被迫接受高通給出的毫無選擇的許可條件。
值得注意的是,在實際操作中,高通還將標準必要專利與非標準必要專利進行捆綁銷售。具體來看,高通在專利許可中僅提供一攬子打包許可,從未向被許可人提供對標準必要專利許可和非標準必要專利許可的選擇方案,被許可人懼于高通在許可市場的支配地位,以及專利許可與芯片供貨的捆綁關系,在與高通的許可交易中,相對沒有任何議價能力,只能全盤接受高通不區分實際許可需求的一攬子打包許可。
要求客戶免費交叉許可惹爭議
此外,高通利用其市場地位,要求國內終端廠家在專利上對其進行免費交叉許可,同樣令國內相關廠商有苦難訴,且極大影響產業的發展。
高通與中國廠商簽署的許可協議,沒有顯示出交叉的價值,實質上是單向許可,中國廠商專利的價值,免費被高通拿走了,即中國廠商的專利對高通的反許可,通通被視為零價值。在高通這種模式下,中國大部分終端廠商實質上淪為加工廠,再無投入研發的積極性。
實際上,中興、華為等企業近年來持續在專利上加大投入,專利數量和實力已趕超西方廠商;華為每年在國內被授權的專利,已經持續多年保持第一;以PCT國際專利申請而論,中興和華為也名列前茅,但高通在向中國廠商要求巨額許可費的同時,對自己所使用的中國廠商的專利應付許可費只字不提。為了自身利益考量,高通拒絕向芯片廠商許可相關專利,這種做法同樣在業內備受爭議。
一位IT從業者解釋稱,盡管高通作為芯片廠商獲得了許多其他專利權利人的許可,但高通自己的專利許可,只對手機制造商作出,而不給予芯片廠商。比如高通和愛立信之間的許可,高通要求被許可人給予其的交叉許可等。
對于這種做法,這位IT從業者指出,高通拒絕許可芯片廠家的行為違反FRAND原則。
此外,高通拒絕給芯片廠家許可的行為違反關鍵設施原則。據上述IT從業者介紹,高通所持有的標準必要專利,對芯片廠家而言,是必須獲得和使用的,沒有其他供應商等同于關鍵設施。但高通對該關鍵設施卻拒絕給予使用許可。
在許可中附加不合理條件?
高通在銷售和許可中附加不合理條件,同樣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
一位業內受訪者指出,在實際操作中,高通限定只能向其被許可人,或向其被許可人轉售芯片的分銷商銷售芯片,即高通在與其他芯片廠家的協議中明確要求,其他芯片廠家不得向非高通被許可人的客戶銷售芯片。這種限定交易行為并不具有提高效率、促進公平、有益競爭的正當理由。這一方面限制了與高通競爭的芯片供應商擴展業務和選擇任意客戶進行銷售的能力,損害了芯片市場的自由競爭,達到了控制競爭對手,獲取不正當競爭利潤的目的;另一方面,這一做法也挾持了并沒有獲得高通專利許可的終端廠商,使其無法獲得其他芯片供貨,不能生產終端產品,其他芯片生產企業被排除在市場競爭之外,實質上遭受到類似標準必要專利禁令的影響。最終這些終端廠商只得被迫接受高通的許可條件。
據這位業內受訪者介紹,高通在許可協議中附加“不訴條款”、“無價值訴訟條款”等不合理限制條件,限制被許可人對許可條款提出任何質疑。
高通利用自身在業內的重要地位,在其被許可人無任何議價地位、等同于格式條款的許可協議中附加所謂“無價值訴訟”條款等諸多不合理條件的條件,例如:若被許可人提起任何針對高通的知識產權侵權訴訟/主張、或被許可人提起任何針對高通的許可費率的主張或投訴,或被許可人就最惠費率條款提起訴訟、主張卻失敗,或針對高通與諾基亞達成的許可費率提出最惠費率主張,高通有權終止協議,但被許可人免費給予高通的所有知識產權許可卻繼續有效。此外高通還禁止被許可人轉售高通相關產品等。
據悉,高通的許可協議不規定許可期限,導致國內終端廠家的許可費付費義務無限期繼續,為高通超過保護期已經無效的專利還在支付許可費。
為何國內手機廠商沉默
第一財經日報報道稱, 高通是全球主要芯片提供商,特別是在3G/4G領域。雖然普遍認為高通芯片“收費過高”,但國內手機廠商因為擔心與高通的合作中斷而不愿公開接受采訪,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手機廠商希望高通對“以整機作為計算許可費的基礎”等七部分內容進行“整改”。
LTE牌照頒發后,國內手機廠商在4G市場持續發力,市場份額已經超過蘋果、三星。不過在芯片領域,仍依賴于高通。雖然華為等手機廠商都已推出或即將推出自己的4G手機芯片,不過高通具有遙遙領先的技術實力和市場地位。
“希望高通收錢別那么狠,不收也不現實。”另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手機廠商負責人表示。
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表示,高通受到調查與其在LTE市場份額太大有關,“雖然Marvell、海思等都有LTE的方案,但市場份額還太小”。此前曾有媒體報道,高通芯片在中國市場占有率已接近六成。
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由于門檻較高,目前國內只有極少數廠商能夠自主生產芯片,無論市場規模、技術能力相對高通都很弱小,在市場規模上,雖然華為、中興已經推出或即將推出自主的4G手機芯片,不過目前有實際應用的手機產品只有華為P7、榮耀6等少數產品,“華為、中興大部分用的還是高通的芯片。”
“國內企業由于希望得到高通的供貨,對高通的這種壟斷行為只能選擇沉默。”上述人士表示,高通的許可費率較高、不同企業的稅率差別較大,業內對此有“高通稅”說法。
在一些人看來,國內移動終端芯片處于產業發展萌芽期,由于高通等公司壟斷了3G、4G的芯片相關的專利,國內移動終端芯片面臨高通的專利打壓,因為由于研發費用及專利費用的問題,將導致國內自主芯片商用成本很高,難以規模商用。
狡猾的高通:向中企投資1.5億美元示好
巧合的是,在被罰消息出來之后,高通在北京舉辦了中國戰略投資新聞發布會,宣布將最高投資1.5億美元支持中國初創企業。
羊城晚報報道稱,高通CEO史蒂夫·莫倫科夫在會上并未就壟斷調查作直接回應,但流露出了示好之意。他表示,中國政府正在積極推動本土半導體行業發展,高通愿意支持中國政府這一舉措。為此,高通組建了新的投資基金,承諾投資最高達1.5億美元,這些資金將投向處于各階段的中國初創企業。同時,莫倫科夫宣布了高通最新投資了兩家中國企業。
艾媒咨詢CEO張毅表示,高通這一舉措類似當年奔馳、寶馬進入中國為降低高額關稅而與中國企業合作推廣產品的對策,一方面“培養自己的競爭對手”,一方面則是通過與中國企業合資來搶占更多的市場空間。
去年在華撈金120億美元
相關數據顯示,2013年高通公司的芯片和許可費收入共計249億美元,其中將近一半、即120億美元來自中國。其許可業務占總收入的30%,但許可業務稅前利潤卻高達88%,為66億美元,占到高通總利潤的近70%,為其芯片業務稅前利潤32億美元的兩倍。
根據第三方報告:2013年我國領軍企業華為、中興和聯想的手機利潤率分別僅有1.2%、-0.3%和0.4%,均值不足0.5%。卻要按照高通單方宣布的專利許可費率,將手機零售價的5%交給高通,該費率水平遠遠高于我國終端企業的利潤水平。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王艷輝說,這對國產手機廠商很不公平。
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李易認為,發改委等有關部門更多的是用時間換空間的方法,讓本土廠商在相對保護的時間內盡快壯大。而從長遠來看,中國產業界爭奪話語權還要靠芯片制造業的發展和專利技術的積累。
“高通此次事件并不會對人群消費有多大影響。芯片的選擇權主要在產商手上,但生產商必然擇優吸引受眾,而高通仍然是芯片領域最好的。”張毅認為,長期看高通并不會喪失其芯片霸主地位。
下一個悲劇:微軟
而繼高通后,又一家美國科技公司在中國遭到反壟斷調查。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7月28日下午,微軟中國內部人士證實,國家工商總局相關人員突訪了微軟位于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四地的辦公室,正就一些事情展開問詢。
該人士在聲明中稱,“我們致力于創造產品來滿足客戶對功能、安全和可靠的要求,我們會積極配合政府部門的調查,并回答相關問題。”
但對于被調查的原因,該人士未予透露。業界普遍猜測認為,國家工商總局很可能正就微軟在操作系統市場上的壟斷啟動正式調查。IT行業分析人士孫永杰在接受采訪時認為,如果說微軟涉嫌壟斷,只可能是在操作系統領域。但是目前PC操作系統已不是業內關注焦點,不排除微軟因信息安全或商業操作等方面的問題被調查。
今年7月2日,微軟已經因為碳排放超標而被北京市節能監察大隊調查。此番被國家工商總局調查,盡管原因不詳,但是從該部門的職責上可以看出或與壟斷有關。
此前,在國內市場上,包括金山、中科紅旗、永中等公司都曾控告微軟壟斷。有不愿具名的法律界人士表示,工商總局之前已多次約談業內相關企業和人士準備對微軟發起反壟斷調查。在“去IOE”呼聲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很有可能進入了正式調查程序。
2004年,國家工商總局發布報告稱,包括微軟和伊士曼柯達在內的多家跨國公司,已經在中國市場的相關領域占據了優勢地位,這些企業往往會利用這一優勢來阻礙或限制市場競爭。
其中,微軟操作系統軟件占據了中國這一市場的95%份額,形成了事實上的壟斷。資深互聯網觀察人士方興東在為,在全球信息化逐步發展的背景下,包括IBM、高通、微軟在內的外資公司面臨的反壟斷風險正在上升。尤其是一些第三世界國家,安全意識逐漸提升,促進國產化保證信息安全是重要議題。
兩者的共性
關于高通在國內壟斷,已經形成了基本事實。通過對比高通和微軟,我們發現了這些公司的一些相似的地方:
1,獨自攫取巨額利潤,中國合作伙伴僅獲微利
數據顯示,整個2013年,中國手機企業利潤均值不足0.5%。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僅高通一家的專利許可費用就達到了產品售價的5%。而整個業界對于專利許可費用的共識是所有專利許可費的總和不宜超過售價的10%。
因為這個原因,2013年,高通芯片和許可費收入243億美元,其中將近一半來自中國,許可業務收入占總收入的30%,但利潤占比達到70%。與之對應的,則是中國的聯想、酷派等手機,雖然其聲稱應有大量專利,但這些終端廠商的利潤率非常低。
微軟也有類似的情況。微軟在PC操作系統有著近乎壟斷的市場支配地位,這導致其合作伙伴,比如聯想,宏碁,其利潤率一直非常的低,但微軟通過授權獲得了巨額的利潤。一位微軟員工也私下感慨,從來不會去關注PC廠商的利潤,因為它們太低了。
比如,微軟2014財年第四財季總營收約157.9億美元(排除稅收),運營利潤64.8億美元。其中Windows和Office是微軟最大的利潤來源。而PC廠商,即使全球出貨量第一的聯想,其季度凈利潤也僅2億美元。
2,推行中外有差別的作法,涉嫌歧視中國市場
據披露,高通對三星、諾基亞等公司的許可費標準要遠遠低于中國手機廠商,高通的這種作法構成了歧視性許可。
微軟也有類似的作法。比如,微軟在中國強行停止了針對XP的服務支持,以推行其Windows 8等產品。不過,在部分國家比如荷蘭,微軟還在通過某種合作的形式對XP提供支持。
3,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自己制訂市場價格
智能手機產業鏈人士指出,高通一直在實行依靠搭售專利賺錢。終端廠商要想生產高端手機,只有向高通采購芯片,下游廠家為了購買高通芯片,不得不同意高通的專利費要求。
在這個過程中,智能終端廠商是沒有任何話語權的。因為在高端芯片領域僅此一家,沒有分店。
微軟也是類似。2013年,微軟對Windows產品進行大規模漲價。PC廠商從微軟獲得授權費用也大幅提高,此前,媒體已經進行了大量的披露和報道,但這并沒有讓微軟改變作法。
一位PC廠商在同銳觀察對話時提到,在同微軟談判時,PC廠商是沒有任何話語權的。微軟只是下一個通知,想漲價就漲價。此外,微軟還在使用大棒原則,對于不銷售預裝正版Windows的渠道商進行釣魚式執法。這些作法都是倒逼PC廠商加大對Windows的預裝比例。
如今,針對這兩家公司,又出現了一個新的共同點,那就是:針對跨國公司的調查已經展開,且都是從分公司檢查開始的。
不流血的戰爭
京華時報報道稱,從公開的消息來看,此次高通公司被調查涉嫌構成壟斷行為的事實主要集中在其專利授權行為模式上。專利作為一種有期限的“壟斷性”知識產權,其壟斷權力應受法律保護,以專利授權盈利本無可厚非。但既要保護權利人的知識產權,也要反對權利人濫用知識產權。
高通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無線通信標準必要專利許可商以及最主要的無線通信終端設備芯片制造、銷售商之一,高通公司持有與手機相關的專利1400多項,其中包括大量的CDMA、LTE標準必要專利。高通公司在全球手機芯片市場上的市場份額超過60%。作為被認定為具有市場壟斷地位的高通公司,其專利授權行為要受到反壟斷法的規制。
知識產權濫用問題,體現了知識產權法與反壟斷法的對立統一關系,也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問題。中國作為世界主要經濟體以及在知識產權保護與反壟斷上的后發國家,如何把握好知識產權保護和防止濫用之間的平衡,對促進科技和經濟進步有重要意義。
知識產權作為一個有期限的合法的“壟斷”,似乎是一個與《反壟斷法》矛盾的概念,但知識產權法和反壟斷法的終極目的都是為了促進社會福祉,其交叉點就在于反對知識產權濫用。在知識產權濫用的規制上,發達國家呈現出愈加依賴反壟斷法的趨勢。中國作為知識產權主要輸入國,在反壟斷執法上剛剛起步,國家發改委在規制標準必要專利濫用上的執法行為,是中國明確反對知識產權濫用的信號,也是中國反壟斷執法提升到國際水準的標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