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讓渡和分享信息讓我們享受到了遠超從前的生活便捷。不過,在方便與快捷背后,個人信息安全卻又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24日,全國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發布了對首批10款網絡產品和服務隱私條款的評審結果,督促企業整改違法違規行為。10家參評企業還簽署了個人信息保護倡議書,就尊重用戶知情權和控制權,保障用戶信息安全等向全社會作出承諾。這一系列舉措,被視為提升個人信息保護能力邁出的一大步。
完善隱私條款,對強化個人信息安全有著怎樣的意義?作為聯接用戶、網絡服務者和監管部門三方主體共同管理個人信息的樞紐,隱私條款的完善,對強化個人信息安全發揮著“牽一發動全身”的作用。
對網絡服務者來說,隱私條款不僅是收集、處理、使用用戶信息的公開聲明,也是和用戶據以明確法律權利義務邊界的合約。而對用戶而言,個人隱私條款則是了解企業如何采集收集個人信息的主要窗口,還是行使個人信息控制權的核心渠道。此外,隱私條款還是監管部門進行個人信息安全保護和審查的突破口。近年來,一些網絡運營者對個人信息過度收集、隱秘收集、誘騙收集和“一攬子協議”強迫用戶同意等現象的頻仍,也凸顯著隱私條款評審的恰逢其時。
更重要的是,隱私條款的評審能夠作為一項基礎性工作開展下去。如今首批參評的10家企業已經按照評審要求,進行了相應整改,以點帶面形成社會示范效應,將促進整個業界個人信息保護水平的提升。
當然,希望通過完善隱私條款來實現對個人信息一勞永逸的保護,并不現實。大數據時代的個人信息安全,也并非僅靠行業自律和規范管理就能實現。事實上,保護個人信息安全的密鑰恰在于“網絡安全靠人民”,唯有將個人信息安全作為一個系統工程,多方共謀、多元共治,將其置于現行法律的規范和保護體系中,通過強化公民自我防范意識,依托技術手段設立屏障,加強事前防范;同時強化行政、司法部門的執法和監管,完善事后懲戒機制,才能最終形成保護個人信息安全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