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信融合:“鯰魚”來啦!
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當前,我國處在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關鍵時期,面臨的網絡安全壓力與挑戰急劇增加,對安全的渴求也比以往更為迫切。建設網絡強國,維護網絡空間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成為一項順應時代要求的國家戰略。
信息化大數據時代,國家安全邊界已超越陸、海、空、天等傳統疆域,向信息邊疆延伸,而信息邊疆呼喚全體軍民共同守護。建設網絡強國與軍民深度融合,兩項國家戰略牽手發展,勾畫出信息、空天、海洋等新興領域的壯麗圖景。喜迎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需要我們以更加務實的姿態推進各項工作。推進網信軍民深度融合,面臨著哪些問題和挑戰?怎樣以網信融合這條“鯰魚”為突破口,實現我國從網絡大國到網絡強國的嬗變?這些問題都需要科學而審慎的回答,需要我們作出積極而務實的選擇。
1、告別發展之痛
置頂選項瞄準技術“命門”
2017年對于我國互聯網發展來說,依然充滿了喜與憂。
“喜”的是互聯網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根據中國互聯網數據平臺(CNNIC)的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6月,我國擁有7.51億網民,7.24億手機網民,網民數量世界第一,是名副其實的網絡大國。
“憂”的是互聯網核心技術依然受制于人。習近平總書記有一個形象的比喻:一個互聯網企業即使規模再大、市值再高,如果核心器件嚴重依賴外國,供應鏈的“命門”掌握在別人手里,那就好比在別人的墻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經不起風雨,甚至不堪一擊。總書記的話令人深思:同建設網絡強國相比,我國還有不小的差距。
這部“喜憂交響曲”傾注了黨和國家對網信事業的厚望。厚望之下,是建設網絡強國的責任和擔當。有專家表示,目前,軍民融合和網絡強國成為國家戰略的選項,網信軍民融合成為體現戰略共振效應的最佳沃土。
今年3月,外交部和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網絡空間國際合作戰略》提出,網絡空間國防力量的國家定義和中國將明確軍隊在網絡空間的“六大任務”。6月,我國互聯網發展22年來的首部網絡安全法正式施行,為維護國家網絡空間主權和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益提供的法律保障。一場網絡安全領域的軍民聯合保衛戰已悄然打響。
2、走出定位之惑
網信融合當好示范“載體”
在互聯網這片沃土上成長起來的人很少知曉,互聯網在誕生之初,即流淌著軍用“基因”。冷戰末期,網絡由軍用轉為民用,促成了美國90年代的新經濟傳奇和世界互聯網普及。
然而,即使擁有軍用“基因”,我國網信領域的軍民融合依然面臨著諸多融合難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江興對此深有體會,他認為網信軍民融合,實際上是三類矛盾體、六個執行體之間的統合問題,就是要統籌好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兩個業務體、軍事科技和民用技術兩個需求體,國有大型軍工企業、科研院所和民營中小微高科技企業兩支力量、兩類資源的綜合利用關系。
“事實上,能夠促進其中一個矛盾體的協調發展已經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現在要推動三類矛盾體之間的融合,特別是要解決不對稱合作、動別人奶酪等問題,可謂難上加難。”鄔江興院士這番感慨,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相比而言,美國在網信融合共享方面的努力給我們提供了諸多借鑒:在美國,網絡民用化后,軍方雖然退居幕后,但依然對互聯網有著很大的監控能力。美國仍然是整個互聯網的壟斷者,手里攥著互聯網的鑰匙。軍用與民用之間的界限也一直并非那么清晰。
業界普遍認為,在我國軍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過渡期,網信事業作為新質生產力,少了傳統行業利益藩籬,理應在軍民深度融合發展上先行一步、主動領跑,當好創新示范載體。
3、化解機制之弊
有共識會落實才是“本事”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注重融合共享”也是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基本原則之一。
雖有共識,卻難落實。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囿于體制機制障礙,軍地之間融合共享成為一道難以跨過的坎。一位地方發改委國際動員系統的工作人員介紹,地方網信管理部門責任缺失,缺乏有力的統一領導,單是地方政府部門的數據共享都是個難題。
有人說,在數據開放、信息共享方面存在著部門利益、行業利益、本位思想。各部門如何有效協同運行,這是個難題。
機制之弊如何化解?記者在2016年12月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重點任務分工方案中找到了標準答案。“區分輕重緩急分級分類持續推進打破信息壁壘和孤島,采取授權使用等機制解決信息安全問題,構建統一高效、互聯互通、安全可靠的國家數據資源體系,打通各部門信息系統,推動信息跨部門跨層級共享共用。‘十三五’時期在政府系統率先消除信息孤島。”“推進信息基礎設施共建共用共享,組織實施網信軍民深度融合工程。”
“把沖鋒號吹起來,先要把集合號吹起來!”業內權威人士堅信:在中央網絡安全與信息化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和部署下,打通部門之間、軍地之間、軍民之間信息和數據壁壘的“任督二脈”將會為時不遠。
4、剔除創新之癢
敢趟新路撞開通天“大路”
猶如硬幣的兩面,我國自主創新能力一面锃亮光鮮,一面卻不盡如人意。創新數量與質量嚴重不對等。
硬幣正面,有這樣一組數據,在一份 2017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中國的國際排名從2016年的25位上升至22位,是唯一進入前25名的發展中國家。但翻開硬幣的反面,同樣是這組數據,在網絡創意指標上,我國表現卻很“平庸”。
“論文數量世界第一,原創性東西卻乏善可陳,‘別人不領路,自己不會走路’的模仿跟蹤文化,已經嚴重制約了民族的創新活力。”鄔江興分析道,清醒回來看,我們面臨的網絡安全問題不但沒有得到有效緩解,我們在信息領域的核心技術創新依然乏善可陳,產業生態環境并未發生根本好轉。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要把軍隊創新納入國家創新體系,大力開展軍民協同創新,探索建立有利于國防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這為軍民融合創新發展指明了方向。
問題指向未來:以法為根基,理清軍地企民在推動網信融合中的權利義務;以軍為利刃,賦予其捍衛國家網絡空間主權的職責;以民為后盾,支持企業創新發展,突破核心技術,實現趕超發展;以融為方向,化解體制機制之弊,實現網信領域軍民深度融合發展,共同捍衛大數據時代的信息邊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