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應國家法律要求,6月1日起使用互聯網服務需進行賬號實名。為保障百度賬號的正常使用,請盡快完成手機號實名驗證。”近日,百度發布的一則訊息引起熱議。
曾經,互聯網的虛擬隱蔽性給管理出了很大的“難題”,不良信息的泛濫,為互聯網的健康發展蒙上了陰影。互聯網實名制是大勢所趨,但網民們卻有些憂心忡忡:會不會增加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監管的步伐能不能跟得上?是否會限制網民們表達觀點的自由?本期說法就和您聊聊這個話題。
信息泄露風險會增加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于6月1日正式施行,該法規定:網絡運營者為用戶辦理網絡接入、域名注冊服務,辦理固定電話、移動電話等入網手續,或者為用戶提供信息發布、即時通訊等服務,應當要求用戶提供真實身份信息。用戶不提供真實身份信息的,網絡運營者不得為其提供相關服務。
互聯網實名制一方面可以成為掃除不良信息的“鐵掃帚”,另一方面也會讓各個互聯網平臺成為黑客眼中的“肥肉”,增加網民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
實名制讓網民們以真面目示人,如何為他們撐起個人信息的“保護傘”?“我國《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侵權責任法》及其司法解釋等一系列法律規定,都反復強調了個人信息安全問題。由此可見,我國網絡信息安全和個人數據安全已經被提到了國家最高層面,對個人信息的使用、采集等都需要嚴格的法律程序和明確的法律授權。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認為,在這樣的背景下,全面建立實名制,實際上可以加強用戶的個人信息安全保護。
技術監管步伐能否跟上?
近日,有乘客登錄要求實名注冊的12306網上購票,發現自己的身份證號已被注冊過,導致無法注冊購票。網站客服稱,此現象可能是個人身份信息被人惡意搶注而致。
聯網實名制的推行雖然將用戶身份從虛擬變成了真實,但業內人士透露,現階段從技術上難以實現將個人信息與主機綁定,無法驗證身份與終端的一致性,因此真實身份的背后并不一定是操作者本人。
手機實名制也面臨同樣問題。根據規定,一個身份證最多可以綁定5個手機號,不法分子可利用用戶辦理業務時提交的身份證復印件,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以其名義辦理其他手機號碼,這就給電信詐騙追責設置了不小的障礙。
朱巍認為,賬號是在虛擬世界中的本人,在網絡征信機制正在建立的今天,使用網絡賬號的誠信行為將直接影響到現實中本人的信用記錄。
他建議在網絡實名制的基礎上建立黑名單機制,保障網民權益。同時一些有特殊需求的平臺,如滴滴出行等應該大力推廣人臉識別等新技術,從而加強實名制的精準性。
網民言論自由是否受限?
互聯網實名制的推行,有利于查明網絡不實信息的來源,讓網友對自己說出的每一句話負責。
業內專家認為,過去網上發言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無理宣泄、人身攻擊的低風險讓一些人在網上肆無忌憚。現在有了清晰的身份認證,有了明確的追責機制,每人都應該對自己的發言負責。互聯網時代,發聲前多考慮、細思量,有利于形成更加理性的輿論環境。
但也有網友質疑推行實名制會限制網民的“言論自由”,甚至導致網絡監督意見的流失和監督熱情的降溫。
對此網信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于向社會公眾發布信息尤其是時政信息,規定比較嚴格;但對于普通用戶來講,只要求遵守法律法規底線、社會公共秩序底線、信息真實性底線等“七條底線”,在這“七條底線”之上享有充分言論自由。
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副教授、互聯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田麗認為,無論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是網絡空間里,發表言論的前提是不能違反法律法規。網絡實名制是社交媒體發展的趨勢,它實際上是將對網民的內在道德約束變成了外在的法律約束。
“我國采取的互聯網實名制遵循的是‘前臺自愿,后臺實名’的原則,對網民表達自由沒有影響,反倒強化了網民的知情權。 ”朱巍認為,實名制下的民意往往更加真實可信,可以大大減少虛假訊息的數量,從而提高有關部門的監管效率。 ·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