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發布《2016年度社會熱點事件網絡輿情報告》(下稱《報告》)。《報告》顯示,2016年4月和5月是社會熱點輿情高發月份,春節和年末社會熱點輿情相對較少。從地域上來看,北京、上海、廣東、山東等經濟發達或沿海地區熱點輿情分布比較集中。
從內容來看,醫療衛生、突發事件、網絡治理、教育文化、交通管理、社會保障、環境保護等社會話題關注度較高。從輿情涉事主體來看,涉及黨政機關的最多,相關部門的處置回應有成功案例,也有失敗教訓。整體來看,公權力自律、放權、施惠和中立的,輿論反響較好;公權力為直接涉事主體的,其輿情處置能力面臨著較大考驗。其次為企業輿情,多為大型著名企業,其輿情處理的得失和公關智慧直接影響著品牌形象。
《報告》指出,2016年社會熱點輿情的發酵呈現新的特點和趨勢,熱點話題區域化、行業化、全民化,多個熱點輿情超越地域限制,引發全國性關注已成常態;自媒體成主要發酵平臺之一,網民實現了“指尖發聲”,輿論進入“圍觀新常態”;主流媒體仍然是推動輿情話題發酵的重要因素,一方面讓討論深入,同時對敏感議題還具有“脫敏”效果;“標簽化傳播”仍十分常見,網民刻板認知致使“輿情反轉”頻現;明星頻頻介入公共話題,社會力量持續發展;整體輿論生態現微妙變化,主流意見趨向積極。
《報告》認為,未來社會輿情仍將長期保持較為活躍的態勢,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環境保護、旅游管理等依然是輿情高發、頻發地帶。隨著深化改革的全面推進,政策的實施層面將承載更多的輿情,輿論的訴求對象也將從中央轉向地方,網民不僅關心政策的出臺,更加關心政策的執行。
同時,以中產等為代表的群體,參與社會性公共事務的熱情持續增高,其輿論訴求將更加著眼于權利實現,成為良性輿論環境的建設者。鑒于互聯網在社會治理中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網絡治理仍將是社會治理的重要部分,良性的網絡空間秩序有待于持續建設與維護。
【附】:《2016年度社會熱點事件網絡輿情報告》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