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法制辦公布《快遞條例(征求意見稿)》。根據該意見稿,快遞企業需要定期銷毀快件運單,不得非法出售或泄露用戶信息,確保用戶信息安全。快遞單號背后承載著相當具體而全面的個人信息,這些信息一旦泄露,造成的不只是隱私的泄露,還可能造成對個人生活的干擾,甚至會讓財產和人身安全受到威脅。所以,小小快遞單背后的信息安全不是小事。
電話騷擾不斷,商業短信頻繁,我們常常納悶是誰泄露了自己的信息。現實生活中,很多情況下都需要錄入個人信息,我們很難判斷究竟是哪個環節讓自己的信息在“裸奔”,但是不得不說,快遞單號是個人信息容易產生安全隱患的地方。曾經有新聞爆料,快遞單號的信息正被大面積泄露,甚至衍生出多個專門交易快遞單號信息的網站。快遞單號信息被明碼標價拿來出售,僅這一丑聞就足以說明快遞單號信息安全問題的存在。
從這個月開始,快遞實行實名制,個人的信息安全再次被輿論聚焦。如何對快件運單做出規范處理?對快遞企業包括其從業人員提出什么樣的要求?法律的配套很有必要。在信息時代,“私人化”的信息面臨的是大面積泄露背后的“公共化”危機,這種情況下,需要法律來打“補丁”。可以看到,如今對個人信息安全保護的條款越來越多,監管也越來越嚴,相信在重重的保障之下,我們能夠獲得更多的安全感。不過,除了有關部門念好“緊箍咒”,我們自己也要更加注重個人信息的保護,比如說在丟棄快遞包裝之前要有意識地處理好快遞單號上的信息。可能雙管齊下,個人的信息安全保護更有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