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調查,截至2014年,我國移動智能終端用戶規模已達10.6億,全國平均每部移動設備上安裝34個應用,設備平均每天打開應用20款,中國的移動互聯網發展已經進入全民時代。
移動應用繁榮背后,安全威脅也如影隨形
根據阿里移動安全統計顯示,移動應用的安全風險主要集中在安全漏洞、病毒感染和應用仿冒等問題上。
2015年第一季度,安卓設備的病毒感染量高達2406.6萬(數據去重后),平均7.6臺安卓設備就有1臺被感染,阿里聚安全病毒掃描引擎共檢測查殺病毒達4514萬個。
針對移動應用安全漏洞,統計16個行業的Top10應用共有4775個漏洞。100%的Top160應用有漏洞,高風險漏洞占44%。金融、購物、工具、影音等行業的Top10應用漏洞數量最多,漏洞量均超過335個。
對16類應用行業的安卓Top160應用進行仿冒檢測,顯示79.4%的應用存在仿冒,總仿冒量高達6329個,平均每個應用的仿冒量高達40個。根據統計可以發現社交和游戲2個行業是仿冒應用的重災區,其中社交類應用中的Top10應用100%被仿冒。
移動設備時刻面臨安全后門與漏洞威脅
2013年7月,美國Bluebox Security安全機構發布安卓系統上的“Master Key”致命漏洞。該漏洞從Android 1.6開始一直存在,惡意軟件可以在不破解加密簽名的前提下利用它來修改合規 APK 的代碼,繞過Android應用的簽名驗證安全機制,允許將99%的應用程序轉變成木馬程序。“Master Key”影響了幾乎所有安卓手機和平板電腦用戶。
2015年4月,阿里安全研究實驗室發現WiFi協議重大漏洞,安卓系統的WiFi功能組件wpa_supplicant存在緩沖區溢出,導致具有WiFi功能且開啟WLAN直連的安卓設備全部淪陷。攻擊者不用物理接觸,也不用接入共用的無線網絡,就可以遠距離發起惡意攻擊和入侵,安裝惡意應用并完全控制手機。
即使以安全著稱的蘋果也存在安全隱患。2014年7月,知名iOS黑客Jonathan Zdziarski對外披露了iOS中存在的若干“后門”,并展示利用這些“后門”獲取到用戶的個人信息。蘋果公司也承認存在技術可獲取iPhone用戶的短信、通訊錄和照片等個人數據。
未雨綢繆,維護移動生態安全
面對眾多移動應用安全威脅,我們在“互聯網+”時代該怎么辦?阿里移動安全攜阿里錢盾,從系統底層開始為用戶提供各類安全服務,還通過阿里聚安全產品,以移動應用安全為核心, 集風險發現、風險解決、大數據處理、持續監控為一體,使用多引擎風險掃描,一站式解決應用的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