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龍在南京經營著一家網絡棋牌公司,有一天,他突然發現自己的網絡平臺異常,很多客戶說上不去。隨后,就有陌生的QQ聯系客服,索要保護費。在交了2000元后,網站恢復了正常,但之后黑客又來繼續勒索,最終在警方的追蹤下,4名嫌犯落網,他們中最小的16歲,最大的20歲。當下,一些黑客的入侵,可以說是“不懷好意”,甚至還有入侵者對受到威脅的網站表示“給錢,我就不黑你”。而互聯網商家一旦遭遇這樣的威脅,往往既被動又無奈。
隨著人們維權意識的增強和法治的不斷進步,地痞流氓收取保護費的場景,早已模糊成遙遠的記憶。然而,讓人想不到的是,收取“保護費”的情況,居然在網絡上死灰復燃。甚至,部分不法分子囂張到肆無忌憚的程度—直接公布不交納保護費的“報復流程”及后果,逼迫賣家就范。顯然,黑客赤裸裸的叫囂“給錢,我就不黑你”,不僅是在開時代的倒車,而且觸犯了法律,理應受到嚴懲。
單純從操作手法上看,“黑客搶劫”不過是電商平臺上職業“差評師”的升級版,只不過詐騙手法更“技術”而已。比如,一次只索要500元“網絡保護費”,即使受害人舉報成功也因沒有達到相關標準而難以入刑;另外,不法分子利用各種技術手段“隱身”,增加取證的成本。
一邊是網絡詐騙偵破成本高、破案率低的骨感現實;另一邊卻是不法分子“點穴式”的實際威脅。大多數情況下,受害人也許都會花錢買平安。可能對大多數商家來說,500~2000元的保護費并非不能承受,但對于整個網絡經濟而言,縱容和忽視黑客收取網絡“保護費”,不僅與尊重法治的時代主題格格不入,更是在扼殺自由、創新的互聯網基因。因此,大力打擊網絡敲詐,凈化網絡經濟生態系統刻不容緩。
事實上,治理網絡保護費,不僅是電商平臺的社會責任,更是執法機關的應盡義務。只有各方協力多措并舉,構建一道立體的防火墻,才能將網絡保護費掃進垃圾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