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的發展應用中,傳統行業/環境是主要被改造的對象,一方面是由于市場空間大,其次對于“空白”的環境,科技發揮的作用將更加明顯。近些年,智慧城市和智能交通經常被政府和服務商提及,《交通運輸“十二五”發展規劃》中也提出交通信息化發展要點。八維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八維通)常務副總楊宏旭在接受億歐采訪時指出:在科技的助力下,交通行業目前整體還處于信息化建設向信息化服務的轉型階段,如何利用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解決行業和用戶的痛點是當下最應該做的事情。
以地鐵為切入點,提供數字化運營解決方案
2017年1月,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以注冊資本1億元聯合發起設立八維通,企業定位“智慧出行服務運營商”,致力于以移動支付服務為基礎,輔助交通出行行業數字化升級,向以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公司、公交車運營公司為代表的交通出行業主提供包括數字信息系統、身份識別終端系統、APP應用程序等一整套數字化運營解決方案,并通過云平臺收集、處理各地交通出行運營大數據,以技術驅動,為“交通、乘客、商業”構建和諧的互動生態,打造智慧出行平臺。
楊宏旭首先介紹道,成立八維通是中國中車和中國銀聯依托自身優勢和資源順勢而為的選擇。作為軌道交通裝備供應商,中國中車從2015年開始有計劃向制造服務轉型,逐漸完善行業解決方案。而此時的銀聯正在積極推進移動支付便民示范工程,切入到民生場景(衣食住行),而出行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巨大藍海市場。
從公司成立之初,八維通即選擇以城市交通的骨干網——地鐵為具體場景切入點,提供智慧出行整體解決方案。方案能否得到地鐵方接受,解決對方痛點是關鍵。經實地調研后發現,地鐵在用戶運營方面最直接的痛點就是購票體驗差,主要體現在乘客經常出現沒有零錢而導致購票排隊現象嚴重;地鐵方面,則是清點零鈔繁瑣,還處于手工對賬時代,這其中都在導致人效的大大降低。八維通第一個要切的服務就是地鐵移動支付的解決方案,提供數字化票務系統。
數字票(數字票務系統),最大的優勢是以乘客實名數據為信用前提,可以建立先享后付的城市軌道信用支付體系,使城軌票可在線直接發行,提升城軌票的流轉價值、商業聚合能力及數據歸集能力。數字票由傳統的以票為核心,向以人為核心轉變。幫助業主方不斷優化運營服務,逐步形成“多元化支付手段+多元化購票渠道+多元化票種選擇”于一體的乘車支付系統,從而提高通行效率、減少運營成本,并且依托運營數據做城市空間規劃,還可以優化城市整體空間利用率。
同時,基于大數據平臺的建設和運營,可以對場景內的用戶進行畫像,為用戶提供“千人千面”的精準服務。此外,數字票具有天然的延展能力,構建基于場景的生態服務,實現車、站、人與服務的連接,實現“行+ 旅+商”的聚合,連接城市一站式出行新服務,跨界“聚變”,做到場景資源的二次方開發。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9月,公司已簽約10個城市軌道交通場景、15個城市公交場景;上線運營5個城市軌道交通場景(無錫、福州、石家莊、沈陽、大連)、11個公交出行場景;包攬全國第一、第二例軌道交通二維碼乘車全線開通案例。
不止是系統服務,“出行即服務”將是大趨勢
八維通的商業模式定位是以軌道交通為核心,移動支付為入口,本地增值服務為踏板,線上線下交互產品為載體,滲透出行更多場景,即構建“出行即服務”體系(MAAS),楊宏旭解釋道,八維通基于數字票的流通、聚合、數據三大能力,將會賦予傳統“出行”行業新的理念:出行即用戶、出行即場景、出行即社交、出行即媒體、出行即數據、出行即金融。
具體來看,八維通所搭建的智慧出行服務平臺日后還將通過服務平臺輸出社交、大數據、金融等服務,并提供互聯網方式連接消費者,深耕行業互聯網,形成高效的服務閉環及多元的商業模式。智慧出行服務平臺賦予了“出行即服務”新的商業價值及巨大的想象空間。
據《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市場發展報告》統計,預計到2020年,中國軌道交通運營里程將達到7700公里。而我國的軌交信息化市場規模受益于軌交整體投入增長,到2020年將達到326億元。軌道交通行業信息化建設離不開互聯,而互聯的背后根本原因是地鐵資源碎片化現象嚴重,如何挖掘深層次的資源并把資源整合進來是關鍵。
楊宏旭認為,未來的發展方向是行業互聯網,“互聯網+”是用互聯網對行業進行優化,而+互聯網,是把事物進行信息化和系統化。在軌道交通行業,用“互聯網+”進行業務流程規劃在原來是不存在的,所以必須加快融合,最終實現軌道交通場景的互聯互通。
正如標題所說,移動支付催生了軌道交通的行業變革,一站式的智慧交通出行生態圈正在形成。新的生態,新的服務,用戶是否買單,接下來還需要等待市場驗證。據悉,八維通正在參與港鐵的項目,逐步開拓海外市場。公司計劃2018年年底實現服務軌道交通場景數量全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