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影”重重
風起太平洋的東海岸!
草木皆兵,市場一片風聲鶴唳。
CBD商業精英臉上凝重的表情,街頭巷尾退休老大爺的高談闊論,家庭主婦捂的越來越緊的錢袋子,“貿易戰”終于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經濟學詞匯,帶給人的是切膚之痛。
悲觀的情緒不可避免的蔓延,眼瞅著A股飄綠,向著歷史低點狂奔不止,特朗普有了嘲諷的理由——“關稅比任何人預想都好,在過去四個月里,中國股市下跌了27%……當這些可怕的貿易協定成功談判的時候,美國市場將繼續上漲。”
與此同時,人民幣匯率屢創新高,GDP增速持續放緩,銀行信貸收緊,P2P頻頻爆雷,燕郊樓市房價慘遭腰斬……
“新經濟常態”成了常態。
如此“常態”之下,野蠻生長的民營企業可謂首當其沖。企業融資成本高企,海外關稅提高,人力、土地、原材料等成本高漲,監管前所未有的嚴格,相較于背靠大樹好乘涼的國企,民企尤其是中小民營企業的發展環境愈發嚴峻。
——46家民營A股上市公司宣布獲得國有資本接盤;
——2018年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利潤增長31.5%,私營企業利潤增長僅為10%;
——重污染企業、產能過剩行業面臨高壓管控,大批傳統行業中小民營企業迎來新一輪倒逼潮;
……
陜西的煤老板、河北的鋼鐵大王、浙江溫州的“黃鶴”們以及遍布在各行各業、角角落落的“小布爾喬亞”……不少都在這股寒潮中趔趄退場。
“在中國偉大的改革開放歷史進程中,私營經濟已經初步完成了協助公有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大階段性歷史重任。下一步,私營經濟不宜繼續盲目擴大,一種全新形態、更加集中、更加團結、更加規模化的公私混合制經濟,將可能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的新發展中,呈現越來越大的比重……”
前段時間,財經學者吳小平一篇題為《中國私營經濟已完成協助公有經濟發展的任務,應逐漸離場》的文章觸動了國人脆弱的神經線。
雖然被多方批為“無稽之談”,但也映射出一種國人在經濟下行重壓下的憂慮和緊迫感。
從1981年整頓投機倒把中“溫州八大王”被通緝,造成私營企業主人心惶惶,到1996年的宏觀調控中類似巨人、三株、秦池、南德、亞細亞等不規范民企紛紛倒掉,2004年的銀行惜貸、監管加強讓許多民企紛紛坍塌,再到2008年金融危機之下4萬億重點投向基建等國有重大項目……
“國進民退”的魅影一直時時浮現。
“國家隊”入場
其實,相比于處在凄風苦雨中的傳統行業,作為新興產業的醫療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產業,看起來,一片欣欣向榮。
根據國務院40號文件,到2020年,全國醫療及健康行業市場規模會達到8萬億人民幣。《“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再次明確,并提出到2030年達到16萬億的目標。
業內人士分析,整個醫療行業信息化投入占比在1%左右,當硬件、基礎軟件完成采購后,預算會向大數據傾斜,因此未來醫療大數據領域至少是個千億級市場。
更何況,大數據及人工智能,被認為是下一場技術革命的風口和驅動力。
產業前景不可想象,這是一片澄藍色的機遇之海。
在相當的一段時間內,公立醫院一統“醫”的江湖,國內外巨頭分割“藥”的山頭,醫療大數據產業成了國內“非公”企業狂歡的自留地。在政策與資本加持之下,已經形成了初具規模的產業集群,具體業務涵蓋臨床輔助、醫院管理、遠程醫療、醫藥研發等等多個領域,在為醫療、醫藥賦能的同時,也分得萬億大健康產業的一杯羹。
僅在北京地區,就有包括零氪科技、北大醫信、春雨醫生等等在內的數十家具有一定規模的醫療大數據及AI企業。更遑論中關村遍地的初創型小微企業,而躍躍欲試者更是如過江之卿,不可勝數。
野蠻生長階段即將宣告結束。
政策法規的日趨完善,新的市場環境之下競爭日趨激烈,產業內的資本巨頭紛紛入局。令人尤為關注的是,“國家隊”開始下場了,醫療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產業將迎來新一輪洗牌?
——2017年4月13日,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公司、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中國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發展有限公司。
——2017年6月1日,衛健委和中科院共同召開中國健康醫療大數據科技發展集團公司(籌)與廈門市國家試點項目工作對接簽約儀式暨董事會籌備會議。
——2017年6月20日,由中國移動、浪潮集團發起,國新控股、國家開發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參與投資,共同成立中國健康醫療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
在去年一年的時間內,眾多國有資本聯手,組建起“國家隊”,初步完成了在醫療健康大數據的布局。與此同時,包括華潤、藥明康德等醫藥產業的巨頭也早已經著手試水。
不難理解,無論出于響應國家戰略的需要,還是市場逐利行為的驅動,掌握優勢資源的“國家隊”以及行業巨頭們的入局,都是不可避免。
而且在外界看來,“國家隊”的優勢也是十分明顯的——在醫療健康這個被公立醫療機構幾乎壟斷的行業,加之醫療健康大數據本身的敏感屬性,“根正苗紅”的國企來做這件事再合適不過。對內,更易獲得政府以及醫療機構的支持;對外,更易收獲社會大眾的信任。
比如,民營大數據企業華大基因近期就陷入“14萬中國孕婦基因外流”事件的漩渦,受到外界廣泛質疑,盡管華大基因已經作出澄清,但短時間內很難消解社會對一個掌握了國人基因數據的民營企業的不信任感。加之今年上半年,“圈地門”“癌變門”相繼爆發,截至10月月底,華大基因市值已較年初蒸發75%。
由此可見一斑。
在醫療大數據產業尚未成汪洋大海的時候,巨齒獠牙的大白鯊紛紛入水,蝦魚蟹蚌難免淪為口中之餐?
憂慮在所難免。
“國民”共進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
“好”是醫療大數據產業尚是起步階段,前景雖朦朧未明,但機遇無所不在;“壞”是醫療大數據將迎來更慘烈的競爭、更嚴格的監管。
強者恒強,大者通吃的互聯網領域游戲法則也將生效?中、小、微民營企業會沿襲傳統行業中的慢性死亡路徑?醫療大數據產業的“國進民退”即將來了?
至少,現在的情況沒有那么糟糕。
天氣漸冷,國家傳來溫暖的聲音——
11月1日,在京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表示,“非公有制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沒有變,我們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沒有變,我們致力于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提供更多機會的方針政策沒有變……我國民營經濟只能壯大、不能弱化,而且要走向更加廣闊舞臺。”
2018年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致辭中,李克強重申,中國將堅定不移堅持“兩個毫不動搖”,進一步落實和完善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堅決消除阻礙民營經濟發展的各種不合理障礙,對政府承諾的放寬民營企業準入領域,要加大力度督促推進。
從產業層面來看,也有讓我們樂觀的理由。
一是,在行業初期爆發階段,已經形成了包括零氪科技、北大醫信、信達生物等在內的第一梯隊企業,建立起領先優勢,樹立起一定的技術壁壘。后來者追趕,需要相當的時間來積累技術和數據。而“時間”在這個時代,尤其在這個行業,是最寶貴和稀缺的。
二是,國家及地方,對具備獨立創新能力的醫療大數據企業,一直在大力扶持,以推動相關產業的進步。
三是,醫療大數據是一個輕資產、重“智力”的行業,資本發揮的能量相對有限。
更為重要的是,大數據產業發展態勢日新月異,一日千里,非公企業在決策效率上,有“國家隊”難以比擬的優勢,這也是企業發展致勝的關鍵因素。比如,在互聯網領域的,BAT就是一統天下的局面,而“國家隊”難覓蹤影。
當然,在這個多變、復雜、融合的時代,“民營隊”和“國家隊”變得不再涇渭分明。一些被產業看好的民營醫療大數據企業的背后,有時也會有“國家隊”資本作為支撐。
今年上年,零氪科技完成D輪融資,成為醫療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領域第一個獨角獸企業,經國務院批準成立的、全球最大的主權財富基金之一“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是這一輪非常重要的投資者。零氪科技成為依托于國家資本的一塊醫療大數據產業版圖中的重要拼圖。
國民共進,推動醫療大數據賦能大健康,是產業發展所需,也是國家戰略的導向。
這不意味著醫療大數據及人工智能企業可以高枕無憂。在大數據的時代浪潮之中,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作為個體,發展自主創新能力,尋找到真正可行的商業模式,實現經濟與社會價值,是生存、發展、壯大的關鍵。這一點,華為、阿里、格力等業外明星企業已經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健康上升為國家戰略,老百姓看病問題的亟待破解,醫療體制改革步步為營;巨頭入水競爭加劇,行業成熟監管加強,商業模式逐步從模糊變得明朗。醫療大數據的有暗礁遍布,也有海闊天空。
巨輪滾滾向前。“民營隊”和“國家隊”皆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