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的物聯網技術如今已滲入醫療領域的方方面面,猶如為醫院裝上了一個“智慧大腦”,讓看病變得更加方便安全高效。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市正在全力探索推進“智慧醫療”工程,據不完全統計,在8家市屬大醫院中就有17個醫療物聯網示范項目正在進行中。
在市人民醫院的icu(重癥監護室),物聯網技術就幫上了大忙――危重病人體溫監測項目,在病人腹部貼有傳感器的標簽,每隔1分鐘就能采集并傳輸一次體溫信息,一旦發現數據異常能立即進行干預。在腎內科病區,血透、腹透等住院病人也用上了這個生命體征監測系統,監測內容從體溫擴大到心率、動脈血樣飽和度、呼吸頻率、心電、血壓等多個醫療信息,頭戴式的監測儀使得看病更方便輕松,無需“綁”在病床上,能自由離開病區去做檢查、上洗手間。
物聯網技術的引用,不僅讓看病變得方便,更為醫療安全增添了砝碼。市三院肝膽外科病區,護士長鄭萍走進病房,看到患者老楊正在熟睡,她拿出一個手機模樣的機器靠近他手腕處掃了一下,隨即點擊掌中“手機”,屏幕上就出現患者的電子病歷:身份及用藥、劑量、方法等醫囑信息。根據醫囑,老楊當天要輸液3瓶。鄭萍將“手機”掃描輸液瓶身上的條碼,屏幕顯示正常,確認藥品無誤。隨后,患者開始輸液。這是三院目前正在推進的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掌中寶”項目,應用的是一種傳感技術rfid,只要掃描一下患者的腕帶,就能自動輸入、上傳臨床信息,“使用了這個‘掌中寶’,不僅能做到用藥零誤差,護士的工作效率也能大大提高,甚至掃描時不需要將患者的手從毛毯中拿出來,隔著毯子也能感應到。”
物聯網技術還被應用在了醫療廢物管理上,據統計,市人民醫院每天要“產生”1.1噸的醫療垃圾。“一旦管理上出現漏洞,醫療垃圾流入市場的后果不堪設想。”該院信息處處長陳敏亞說,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實現了醫療垃圾在醫院內的全程監控。工作人員到了廢物間,將垃圾稱重,到存放點再次稱重,數據全部自動輸入系統,并對垃圾車的“行走”路線定位跟蹤,出現異常立刻報警,這樣一來,垃圾有沒有“缺斤少兩”,有沒有走污物路線,一目了然。
據悉,早在兩年前,衛生部與無錫市政府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決定共同建設全國唯一的醫療物聯網研究院,并將無錫列為衛生部醫療物聯網試驗、試點和示范基地。目前醫療物聯網研究院正在加緊制訂中國醫療健康物聯網白皮書,并申報成功了11項國家標準,力爭將無錫打造成為國內醫療健康行業物聯網技術標準的領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