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家電、互聯網,在一年前,三者有交集,但不會有聯盟。一年后,手機廠商一邊“觸網”——接受互聯網巨頭投資、達成戰略,一邊“觸電”——牽手家電廠商,讓傳統家電“上網”,控制中心是手機。前有去年12月底小米、美的聯手,后有1月28日魅族、海爾、阿里巴巴合作。除了國產廠商,蘋果也虎視眈眈,去年推出的HomeKit,在今年CES上,已有一系列與之兼容的智能互聯家居設備亮相。
生態圈,如今成為業內熱詞。不過,業內人士認為,目前互聯互通是生態圈最大的門檻,然而現有互聯協議還是先做“樣板”,但“標準”說法不一。
阿里加盟魅族、海爾生態圈
盡管一口氣發布了Flyme2、魅藍Note電信版(16GB版1099元/32GB版1299元)以及魅藍新品手機(售價699元),但魅族日前發布會最大的亮點是Connected MEIZU。因為,除了為用戶帶來性價比更高的智能手機硬件外,魅族還宣布與海爾、阿里云合作,希望為用戶帶來“無控”和更好智能家居體驗。
在發布現場,記者看到,一款名為X-light的智能燈泡,能夠根據環境的變化而自動變換色彩。一款名為云悅的智能稱,能夠測試出血脂、體重等數據,為用戶提供健康指導。更重要的是,魅族與海爾、阿里巴巴達成合作,通過魅族手機以Lifekit功能將智能硬件串聯起來,建立消費者的智能生態圈。
“2014年智能硬件是單點,2015年希望可以串起來。消費者端的智能生態圈,需要設備‘更了解我’,需要大數據分析之后的智能,阿里云就是通過數據交換來結合市場端和硬件端的能力。”阿里副總裁王文彬表示。
一切聽起來都有些耳熟。因為,小米牽手美的,并借道金山投資云服務,合作之路與魅族、海爾、阿里架構一模一樣。在手機市場“肉搏”的小米、魅族,在“畫圈”的領域,也正面對決。“阿里云和金山云,海爾和美的,你覺得誰更強?”魅族副總裁李楠稱,魅族將建立一個開放的智能生態圈,華為、中興、科龍等也是聯盟成員,聯盟中間的核心公司,要起核心作用。
蘋果發力HomeKit
“Apple和iOS關注的技術和趨勢可以分享。”1月29日,針對小米、魅族各自“畫圈”的現象,蘋果公司相關人士透露,蘋果正努力使便捷支付工具Apple Pay以最快的速度在更多地區使用,為此正在與當地主要金融機構商談。雖然沒有明言就是中國市場,但言外已有意。另外,HomeKit將與iOS系統和Siri語音助理一起,來控制家庭設備。
該人士稱,目前并無明確消息顯示與中國家電廠商合作,但過去一年HomeKit技術指標公布后,在今年CES上已經有開發者開發出相關產品,而且上周,HomeKit的技術指標進行了更新,中國制造商對HomeKit的發展也比較關心。
在去年WWDC上,蘋果發布了自家的智能家居平臺HomeKit。據了解,HomeKit平臺繼續了一貫的場景模式與Siri結合的方式,比如你睡覺前跟Siri說聲“晚安”,然后等待大門自動上鎖,HomeKit通過對家庭中的燈光、門鎖、攝像頭、插座開關等各種聯網設備進行控制,實現了蘋果的智能家居設想。
事實上,在蘋果公布的首批接入HomeKit的家電廠商中,除了飛利浦、霍尼韋爾等國外廠商之外,還有中國家電廠商海爾。
不過,HomeKit始終沒有得到實際應用,硬件產品遲遲未能推出。分析認為,導致HomeKit產品難產的原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首先,HomeKit的“Made or Phone(MFi)”項目啟動過晚,直到去年11月才開始。其次,蘋果給出芯片規范的時間也較晚,直到去年10月才提供給芯片廠商。但是,在2015年,蘋果的HomeKit必然攪動“圈子”。
未來:手機+家電互聯互通
王文彬認為,2015年智能硬件單品或能達到千萬出貨量。安防、健康類如心臟和血壓產品是熱點。“但相比產品更重要的是標準。阿里數據上的標準化,統一處理。數據格式也要統一,否則就是亂碼。”他表示。海爾智能家電總經理李莉也認為,2015年還不會有智能解決方案的“爆品”,安全和健康的產品,智能端跨界融合服務,會有機會突破。
“U+智慧生活開放平臺,是開放,歡迎任何廠商、產品加入互聯互通,最后推出標準。”U+產業聯盟推廣總監陳海林表示,將單個設備連接,就需要互聯互通。
在建立互聯互通上,有兩條路徑,其一是先建立通用協議,然后開放協議讓相關廠商來開發,相當于先做標準后執行。另一種則是相反,先做成功的案例,讓市場的成功帶動大家“模仿”,然后形成事實上的標準。
“HomeKit將建立通用協議,保證安全性,不能讓別人來控制你的設備或者了解你用了些什么設備。”蘋果前述人士告訴廣州日報記者。顯然,以蘋果之力,會先定標準后推廣。而無論是小米、美的、魅族、海爾、阿里、華為等,都是通過合作,得到消費者認可,然后再談統一標準。“成功案例就意味著是標準,用戶接受了。”李莉認為,與魅族、阿里的合作,即是如此。
陳海林則表示,雖然大家都稱開放,但目前確實有海爾U+、魅族、阿里以及小米、美的兩個陣營/聯盟。對于消費者而言,此舉未必是一個好消息——不同陣營間的產品,可能難以兼容。
對此,王文彬認為,廠商是競合關系,不要局限為聯盟,而應該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