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和京東等,是最會快速且大規模擴大產品銷路的公司。不光他們本身,他們投資的另一些公司也將讓我們受益匪淺。”
這番話來自 Sony Wu,在美國的時尚智能硬件品牌 Misfit 的 CEO。這家初創的公司昨天宣布進行了新一輪 4000 萬美元的融資,投資者中有幾個熟悉的國內公司身影——小米、京東,以及雷軍旗下的公司順為資本。Sony Wu 強調這次接受融資,并不是因為缺錢,而是想和小米京東這樣的國內科技公司合作,進駐國內的銷售渠道。
這就是小米模式,用“股份換渠道”方式進行輻射智能硬件市場:投資占股對方公司,然后幫對方解決國內的銷售渠道,若對方品牌不夠強勢,產品還會貼上“小米”的品牌加以背書,投資之后,小米從產品設計、定價開始干預產品研發進程,然后接管全部的銷售渠道和售后服務。由安徽華米公司生產的“小米手環”就是最好例子,和小米合作之后,他們的定價最終確定在低于市場均價 200-300 元的“79 元小米手環”,產品貼上小米的品牌之后也登陸小米網等強勢的電商渠道。根據小米官方的說法,截止目前手環已經售出超過 1000 萬支。
當然,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小米“智能手機”建立起來的渠道優勢上。今年,小米官方預計會出貨量 6000 萬臺智能手機,小米也同期推出了適用所有合作硬件和所有平臺智能手機的“小米智能家庭”的應用,將家庭的控制中心放回到其智能手機,而并非之前售價高達 799 元的小米路由器上。智能手機打頭,然后“股份換渠道”籠絡其他廠商,這就是小米對目前智能硬件市場的策略。
事實上,在最近幾年興起的智能硬件行業目前還在一片“亂序”當中,雖然國內外從事這個領域開發和產品生產的初創企業多如牛毛,但是業內也還沒有形成統一的關于智能硬件和智能家居的設備溝通協議和平臺。和 7 年前開始的那一波移動互聯網熱潮一樣,“不差錢”的科技巨頭爭相用各種方式進入這個市場,小米其中一個特殊方式的縮影——投資占股、自行研發、建造軟硬件平臺、通過渠道切入、社交媒體切入……
總之,歡迎來到戰局未明的智能硬件“春秋戰國”時代。
Google:打造一個爆款,然后占領市場
Google 切入智能硬件領域的方式十分直接:提供一個解決實際問題的明星產品。因為有雄厚的資金,所以 Google 收購的做家居品牌的 Nest 到目前為止只有恒溫器和煙霧檢測器兩款產品,即使 Nest 公司利用 Google 的資本,也只精挑細選地收購了老牌的攝像頭公司 Dropcam 還有家居中控產品 Revolv 公司,以增強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