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教育提倡學生的個性與全面發展,除知識技能外,能力與價值觀的培養越來越成為教育關注的焦點。新加坡的課程輔助活動是“全人教育”的組成部分,也是基礎教育中極具特色的課程開發嘗試。
新加坡課程輔助活動的前身是課外活動,是中小學為學生在課外時間主辦的活動。課程輔助活動由新加坡教育部頒布專門政策保障實施,也是學生進入大學學習的參考之一。但是,新加坡旨在通過課程輔助活動培養學生的領導、自律和自信精神,提升他們社會交往能力和身體素質,以應對外面復雜的世界。
發展輔助核心教學的專長項目
為落實21世紀的教育目標,新加坡教育部從2005年起開始推動“專長項目學校”。學??稍谧约旱哪芰Ψ秶鷥劝l展“專長”,例如圍棋、武術、機器人、攀巖、鉤球、排球、戲劇、水球等。新加坡教育部投入專門資金援助各所中學拓展他們的專長項目,至2017年,每所中學都至少有兩個可輔助核心教學的專長項目。
這些專長項目主要分為兩大類:應用學習項目和生活教育項目。其中,應用學習項目強調課堂上獲得的知識在現實世界中的應用,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中學教育與行業的聯系。例如,豐嘉中學會利用每周的項目工作課程向所有初一學生介紹電子學相關的技術。在歐南中學,應用學習項目是為培養在校學生的商務技能和領袖意識,學校通過工商企業讓學生有機會學習經商之道。他們可以在俱樂部里經營咖啡座,售賣零食和飲料給同學,同時學習零售技巧。在南洋女子中學,大約40名學生每周一下午留在學校從事評估項目,這個項目讓學生承擔起解決現實世界問題的責任??梢哉f,這些“專長項目學校”為學校的課程輔助活動提供了方向上的支撐。
2015年,新加坡教育部時任部長王瑞杰在國會談話時提到,新加坡教育要實現“三個跨越”,即“跨越成績文憑,追求精益求精;跨越校園學府,培養終身學習;跨越職場所需,實現充實人生”。因此,中小學在教育實踐中加強全人教育,開設了戶外探險教育課程,這也是課程輔助活動的一種形式。
根據新加坡“全國戶外探險教育總藍圖”,從2020年起,所有中學三年級學生都必須參加戶外拓展訓練營,以培養韌性和團隊協作能力。在新加坡的麥麗芝蓄水池或烏敏島等一些山區、島嶼,隨處可見一批批中學生背起行囊,在戶外徒步探險。注重體育、藝術和音樂的學習,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體驗中塑造個性和價值觀,這也是對“全人教育”理念的具體實踐。
涉及教育目標的跨學科主題
課程輔助活動涉及21世紀教育目標的跨學科主題,如全球化意識、金融、經濟、商業和創業素養、公民素養、健康素養、環境素養等。因此,新加坡中學的課程輔助活動呈現出制服團體、運動團體、藝術團體以及俱樂部或社團四個組成部分。每所學校又因自己的專長、歷史、設施不同而開設各異的課程輔助活動。以坐落在新加坡東部的淡馬錫中學為例,這所學校2018年的課程輔助活動包括四大類28個活動項目。其中,制服團體包括全國青年團、國家民防學員軍團、國家警察青年團、圣約翰救傷隊;運動類包括籃球、網球、壘球、武術、劃獨木舟、射擊、田徑;藝術團體包括中國樂團、唱詩班、交響樂團、戲劇表演團等。
從每一部分的課程輔助活動來看,制服團體主要滲透國家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國家榮譽感、社會責任感、團隊合作精神和堅韌的品質;團體體育運動主要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團隊合作意識,使學生成為一個自信的人;藝術表演團體主要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與他人溝通的能力、審美能力和對多元種族文化的欣賞力;俱樂部和協會把信息技術、關愛環境、服務他人、科技創新和傳統文化等多方面內容融入精心設計的各項活動,既能拓寬學生的眼界,又能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課程輔助活動怎樣實施
對于課程輔助活動,新加坡教育部只提出總體的指導框架,具體怎么實施,學校有充分的自主權。艾倫·承弗(Alan Chfng T.H.)認為,影響課程輔助活動效果的因素有:管理課程輔助活動的目標明確,活動合理,充足的資源支持,相關教師培訓和支持,教師的有效指導。以下結合新加坡幾所普通中學進行說明。
首先,課程輔助活動有合理的時間安排。中小學一個學年開展30—40次的課程輔助活動,并采取半日制上課的形式,下午為課外輔導課程時間。多數中學每周兩次,時間是從下午3點到6點半,因此中學生每周能進行6—7個小時的課程輔助活動。每種活動的時間安排錯落有致,例如樂團的訓練時間是周一和周三,板球的訓練時間是周二、周四和周五,這樣學生就可以同時參加樂團和板球的訓練,保證了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發展需要選擇想要參加活動的機會。
其次,課程輔助活動有專門的場地。如在圣德安魯中學的課程輔助活動中,學校對每一項活動都安排有專門的訓練場地。制服團體類活動以操場和學生活動中心為訓練場地。藝術表演類活動有音樂教室、演講大廳、樂隊練習室。俱樂部與協會以機器人實驗室、動畫實驗室作為訓練場地。這些活動場地綜合利用校內校外資源,保證了每種課程輔助活動有專門的場所。這既有利于活動的開展,又有助于實現活動的效果。
再其次,課程輔助活動有嚴格的選拔制度。如海星天主教中學自2004年開設機器人課程以來,所有新入學的中學一年級學生需接受考試,以確定他們的專業分組。第一組的學生接受機器人系統的培訓,將代表學校和國家參加亞太地區機器人錦標賽。這種能力分組的制度有利于保證所有學生都在自己的軌道上發展,既不揠苗助長,也不委曲求全。
最后,課程輔助活動有專業的教師指導。課程輔助活動的教師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學校的任課教師,可根據自身的興趣和經驗選擇教授的課程輔助活動;另一種是學校專門聘請的指導。因為有些活動有技巧性,這樣既可以保證活動的質量,又使學生的安全得到保障。
在評價體系方面,近年來,新加坡也在不斷探索課程輔助活動的評價制度,建立了一套較為完善的評價體系。新加坡教育部還專門制作出對應的課程輔助活動等級表,幫助量化學生在活動中達到的水平。課程輔助活動的分數將作為學生申請更高一級學府的重要標準,如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等,都通過課程輔助活動的成就和貢獻、社區服務和大學錄取分數線選拔學生。這種較為客觀的評價體系也為新加坡學生升學提供了有利參考和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