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5日,河北新聞網發布一篇標題為《關注農村基礎教育:“村小”的學生去哪兒了?》的新聞,引起廣泛關注,鳳凰網、新華網相關媒體相繼轉載。下三道河小學最后一個的學生——蒙蒙轉入縣城,教學點生源轉零,蒙蒙家的經濟也因此陷入困境,這給社會提出了一個巨大的問題:村小的學生去哪兒了?村小的學生應該去哪兒?未來的學生去哪兒?
進城上學不是最好的辦法
10月17日上午,在蒙蒙一家三口租住的15平方米車庫里,坐在小馬扎上的豪豪媽突然雙手掩面,蜷縮著哭了起來:“家里負擔這么重,我又被接送孩子占住了,一點兒忙也幫不上……”。豪豪原來在“村小”讀書時,爺爺可以接送,蒙蒙媽能打零工補貼家用,現在卻難上加難。對于年收入不到3萬元的杜東來說,縣城幼兒園每學期近4000元的學費,6000元的飯費,1700元的房租,實在很難承受。
“你來接我不?你來接我不?”每天離開車庫房邁入縣城幼兒園教學樓時,豪豪都會不安地抓著媽媽的衣角問。進城上學讓豪豪多了緊張和焦慮,而這背后,成批孩子少小離鄉在加劇鄉村人口的結構失衡、親情斷裂,而那些因家庭貧困無緣“進城上學”的孩子,在學校布局調整的過程中,又往往成為政策視野之外的新的教育邊緣人。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進城上學似乎是“村小”學生的最好出路,但這對很多家庭來說并不現實,并且學習效果很難保證,轉學生比例較高的西灣子小學2012年曾做過調查,全校2000多學生中,公寓生達到了七八百人,而各班的倒數20名中,公寓生占90%,“孩子沒人管,作業相互抄,甚至學生考得不好時,家長會都是公寓主代替家長開。”
老師是學校的靈魂
2012年教育部暫停了撤點并校的步伐,并嚴格了撤并農村學校的程序,然而,不少農村教學點還是因為零生源的問題被迫撤消。隨著基礎教育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農村學校面貌已有很大改觀,但在關鍵的要素——師資力量方面,與城市學校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教育資源均等化還有待完善。
一個“村小”的校長認為“老師是學校的靈魂,好老師才能留住學生”。
當前農村師資存在很大問題,有些教學點甚至教師分工混亂。《關注農村基礎教育:“村小”的學生去哪兒了?》一文中報道了這樣一個事例:一位語文老師抱怨不想教英語,校長沒轍,只能哄著說,“都是語言類的,你們都是大學生,教吧,肯定沒問題。”每次學校搞語文教研,各科老師都得參加,因為一旦某個老師休產假或調動,“說不定你就得教語文了”。
想要將優質教師資源吸引到農村也是非常困難的,雖然如今縣村老師薪資差別不大,但因生活和家庭關系,年輕老師多不愿留在農村。
在線課堂,讓“村小”享有優質的教育資源
在線課堂為解決農村教學點師資問題提供了有效的渠道。通過在線課堂,不同地域的教師和學生可以不受空間的限制,在一個“課堂”實現教學活動,讓“村小”的學生享有優質的教育資源,幫助農村邊遠地區和教學薄弱區域的學校,解決課程上不齊、師資緊缺的問題。
安徽是在線課堂試點省份之一,全省25個縣的教學點已經部署在線課堂,這些教學點的孩子可以通過網絡,與中心校或城里的孩子同步上課。2014年中西部基礎教育信息化應用現場會上,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對這一試點效果表示肯定和稱贊。
一小學校長告訴記者,農村教學點師資薄弱,學生很少,但是有的村距離中心學校遠,學生上下學不安全,又不宜撤并,但現在可通過這種在線課堂接受中心學校甚至縣城學校老師的教學。“在線課堂這種教學模式主要是借助網絡和高清攝像頭,讓遠在數公里之外的教師能‘走進’一個個農村教學點。農村學生不必再跑很遠去鄉鎮中心校上學。”
而安徽省繁昌縣梅沖教學點的家長在觀看了安徽省基礎教育在線課堂的常態化教學后,高興地說“本來下學期想把孩子轉到中心校去,現在有了在線課堂,孩子能夠接受城區和中心校教師教學,不轉學了。”
華平股份,在線教育解決方案領導品牌,為在線課堂提供最佳解決方案。華平將多媒體通信技術與現代教育行業的特點相結合推出AVCON在線教育解決方案,含一個授課教室配1-3個聽課教室的“一拖一”、“一拖二”、“一拖三”模式,將城鄉學校之間的“圍墻”徹底打破,讓優質教師教育資源在城市和農村得到全面覆蓋。
目前,華平AVCON在線教育系統已經應用在安徽、湖北、河南等多個區域試點,試點效果獲得學校和相關領導的肯定和稱贊,為城鄉幫扶、遠程課堂教學、教育資源共享、教育均衡發展提供有力地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