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0月19日報道 日媒稱,東南亞開始嘗試利用IT技術解決交通堵塞、空氣污染和治安惡化等城市問題。東南亞國家各地方政府與外資企業合作,積極引進技術和經驗。
據《日本經濟新聞》10月18日報道,泰國普吉島是國際旅游勝地,前往潛水的游客戴的手環上印有二維碼,在棧橋的自動檢票機前刷二維碼便可以乘船。泰國電信局、當地旅行社和韓國企業聯合運營這一系統,乘客上下船時系統都會記錄姓名和護照號碼。
普吉島與泰國電信局、SK集團的SK電訊等合作,計劃到2019年在全島安裝約3300個監控攝像頭。7月普吉島發生游船傾覆事故,造成游客減少。安裝監控攝像頭也有利于盡早掌握事故情況,緩解交通堵塞。
松下公司在橫濱市進行利用IT技術創建宜居城市的嘗試,并將在全世界推廣。對象領域廣泛,包括智慧電網和交通管理系統等。
據聯合國預測,東南亞城市人口到2030年將增加9000萬人。各城市正面臨交通堵塞、空氣污染、洪水等問題,今后形勢或將更加嚴峻。各國期待建設智慧城市。解決城市問題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外國游客和外國企業。
據美國弗羅斯特-沙利文公司預測,世界智慧城市相關市場規模到2025年將達2萬億美元。亞太地區政治和經濟比較穩定,發達國家企業感到本國的基礎設施需求幾乎到達極限,于是積極向亞太地區尋找商機。
日本住友商事和三菱重工業等將在越南河內郊區推進城市開發,目標是2023年完成。具體計劃是,在310公頃的土地上投放IT節能設備和無人駕駛公共汽車。
報道稱,處于上升勢頭的當地企業也積極參與進來。印尼約車平臺公司Gojek的車輛也承擔各種各樣的送貨上門業務,此舉有利于減少私家車出行,有助于緩解交通堵塞。該公司參與爪哇島外南夢的智慧城市項目,已經啟動由醫院到患者家送藥上門的試驗。
報道稱,在柬埔寨和緬甸等財政較弱的國家,確保資金是課題。亞細亞大學教授岡村久和指出:“東南亞國家引進智慧技術的目的也在于獲得發達國家等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