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智慧城市產業動態 → 正文

5年投入7000億!中國智慧城市要如何刷出“存在感”?

責任編輯:editor005 作者:張中良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7-01-16 13:56:09 本文摘自: 物聯網智庫

智慧城市的概念大家都已聽得足夠多。2008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在力推智慧城市;僅是對“智慧城市”進行簡單檢索,便可以得到近3000萬個頁面。事實也如此,關于智慧城市的試點項目層出不窮,而項目的投入金額動輒數億、十億甚至上百億元,但是,生活在繁華都市中的“吃瓜群眾”,感受到了智慧城市的存在嗎?

規模巨大:僅國內“十三五”就有4萬億

智慧城市無疑是未來城市發展的必然選擇,蘊藏著巨大的市場前景和產業規模。國際著名研究機構Markets and Markets的報告顯示,全球智慧城市市場規模預計由2014年的6545.7億美元增至2019年的12665.8億美元,2014年至2019年間年復合增長率達14.1%。

國內,前瞻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指出,“十二五”期間,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市場規模超過了7000億元,“十三五”期間,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市場規模可達4萬億元。如此大規模的市場體量,引得各路豪強競相折腰也就不足為奇。

相較于前幾年概念的炒作,近幾年的智慧城市項目有了很多實質性的進展。

《國家智慧城市試點2015年度工作報告》指出,2015年,新增已完成重點項目有66個,全部試點城市總體進度63.4%,完成數量及總體進度均高于前兩年。其中,過半數智慧城市試點城市開展了公共信息平臺建設工作,整體進度約為51.4%。不到半數試點城市開展了公共基礎數據庫建設工作,整體進度約49.2%。多地試點通過構建城市運營指揮中心融合城市管理與服務功能,共有約11個重點項目在2015年度取得顯著推進,完成進度在80%以上。

2016年度的工作報告雖然尚未出臺,但從今年多個城市、大量企業的反映來看,整體上預期比2015會有更大的進展。

“城囧”尷尬:前景光明,難抵現實存在感低

5年投入7000億,國內智慧城市怎樣才能刷出“存在感”?

目前,國內智慧城市項目取得的進展主要歸功于兩點。一方面是大力推行了PPP以及EMC模式,能夠讓更多社會資金進入到智慧城市項目領域;另一方面則歸功于物聯網、云計算、低功耗廣域網絡通信技術、智能終端等智慧城市的基礎技術取得進展與創新,使得眾多的智慧城市項目得以從云端落地。

毫無疑問,智慧城市無論是市場體量還是所能實現的功能愿景足夠的吸引人,但是實現起來卻是困難重重。雖然相關部委先后公布了三批智慧城市試點項目,多達近600個,但是,作為城市里從業、居住的主體,相信絕大多數企業和市民,基本感覺不到城市“智慧”的存在。

國家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部級協調辦秘書處秘書長單志廣曾指出,中央政府提出“智慧城市”概念已有8年,8年來智慧城市建設呈現高投入、高技術,同時低效能、低獲得感的特點,如北京,只要還有霧霾和交通擁堵問題,公眾就不會認為北京是智慧化城市。

筆者從一個北京工作、生活的主體視角來看,“存在感”低的問題儼然成了智慧城市發展的通病。不可否認,近年來智慧城市的推進中為實現了大量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運營,但最終這些基礎設施還是需要為企業和市民的日常生產生活服務。

因為這些方面的問題是城市居民每天都會面臨的,能夠身處其中的,而近年來的智慧環保、智慧交通的大量實施,卻沒有為人們帶來明顯改進的體驗。

參與感低:“自上而下”不接地氣是主因

問題并非一日之弊,政府也開始意識到老百姓參與感低、滿意度低的不足,并尋求解決方案。

從官方的態度可以看到,智慧城市的發展方向將由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投入向更注重市民與企業的體驗轉變。目前智慧城市項目這種“存在感”低的現狀也逐漸成為業界的共識,我們不妨來看看《國家智慧城市試點2015年度工作報告》系統總結的智慧城市項目所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 重硬件投入、輕市民參與;

? 建設模式單一,對經濟成本和后期商業模式思考探索不足;

? 將關聯性不大的建設項目歸為智慧城市,增加社會對智慧城市建設的質疑;

? 對于優化城市發展環境、增加城鎮功能和培育智慧產業的智慧頂層設計和實施部署力度不夠;

? 與生態城市、人文城市等以人為本的歷史傳承和生態文明銜接互動不足;

? 在公共角度思考、規劃和提供智慧城市知識創新的能力較為薄弱。

這些問題也反映了早期的智慧城市項目投入過于盲目,在建設智能城市方面缺乏清晰的方式來羅列每項支出的用途,并且智慧城市在建好之后所能產生的好處也不明確。

尤其是將“重硬件投入而輕市民參與”的問題列在了首位,這基本是對智慧城市發展思路的一種大轉變,因為早期的智慧城市項目主要是對城市基礎設施進行大規模的升級的改造,但實際取得的效果卻不甚理想,正如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司副巡視員王娜對智慧城市的看法:目前數據中心、云平臺等基礎設施已經投入很多,但不見得發揮了多么大的作用。因此,重點還是如何去用好這些基礎設施,利用社會化的力量,節省資金提高效能。充分利用老的設施,謹慎考慮建新設施。

5年投入7000億,國內智慧城市怎樣才能刷出“存在感”?

當然,除此之外的其他問題同樣不可忽視。比如說若是對于后期的商業模式探索不足,參與智慧城市項目建設的企業長期無法盈利便會喪失推動產業發展的動力;再比如,對優化城市發展環境、增加城鎮功能和培育智慧產業的智慧頂層設計和實施部署力度不夠,則會導致智慧城市所能實現的功能有限,降低市民體驗感;而與生態城市、人文城市等以人為本的歷史傳承和生態文明銜接互動不足、在公共角度思考、規劃和提供智慧城市知識創新的能力較為薄弱等問題,也從不同層次限制智慧城市產業的發展。

而更仔細的分析,無論是“輕視市民體驗”還是“與生態文明的銜接不足”、“實施部署力度不夠”、“魚目混珠,將關聯不大的項目歸納為智慧城市”等各個問題最終所帶來的結果就是智慧城市項目的發展與城市主體人群的脫節而造成的“存在感”低的問題。

深度糾偏:評價體系新鮮出爐

半個多月前,由國家發改委、網信辦等聯合編制的首個《新型智慧城市評價指標體系》隆重出臺,具體的指標與相應的權重見下圖:

5年投入7000億,國內智慧城市怎樣才能刷出“存在感”?

智慧城市的這一導向得到業內人士的廣泛認可。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汪玉凱說,建設智慧城市如果離開了“人”的體驗,就是“為了信息化而建設信息化”。

在筆者看來,這一指標體系首次將“存在感”提升到了最高的地位,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雖然從內容上看該評價指標體系包括惠民服務、精準治理、生態宜居、產業經濟、基礎設施、網絡安全、體制機制創新、市民體驗等一級指標和若干個二級指標,但其中惠民服務占比37%,市民體驗占比20%,兩者權重超過50%,惠民服務和市民體驗不正是“存在感”的最好體現。而智能設施、網絡安全等需要進行大規模硬件投入的領域所占的權重并不高,這也是對《國家智慧城市試點2015年度工作報告》所提到的 “重硬件投入而輕市民參與”問題最好的回應。

而分析更為細致的二級指標,占最大比例的惠民服務其二級指標達到了9項,這些二級指標所涉及的細分領域也都精確到了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政務服務這項的占比達到了8%,因為長期以來企業與市民對政務服務的滿意度不是很理想,而突出政務服務在智慧城市的重要性對于提升企業與市民在辦理日常事務的體驗有很重要的意義。此外,交通、社保、醫療、教育、就業等方面都是人們日常生活的主要內容,智慧城市需要滲透到這些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才能更好的體現出其“存在感”,以達到惠民的目的。而將市民體驗調查的比例提升至20%,便是對智慧城市“重在市民參與”理念的最好體現,這不僅能夠檢驗智慧城市與市民互動性,也可以對智慧城市項目發展現狀進行反饋,敦促智慧城市朝著 “為人民服務”的方向發展。

我們從這兩份官方文件可以看到,不論是政策設計還是落地建設,對于城市主體的參與已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評價標準。對于普通民眾而言,若是智慧城市只是龐大數字的投入,但是,而卻感受不到實際的便利之處的話,這難免會讓人懷疑其價值所在。

2017展望:民、企參與項目提速

智慧城市核心特征是“以人為本”,所有的技術手段或者商業模式都是為了方便企業和居民生活,提升生活品質而服務,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司副司長伍浩就表示:發展智慧城市更要注重以人為本,便民惠民,解決城市發展問題根本是要提升承載能力和服務效率,要把百姓的滿意度作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因此,要使得智慧城市項目得到落地的應用,就必須讓更多的企業和市民等城市主體參與其中。回顧此前智慧城市項目,那些具有亮點的項目主要也都是集中在能夠解決企業和市民日常生產生活需求的領域,并且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眾多的便利與收益。在筆者看來,這也是2017年智慧城市項目落地的重點方向,一些從小處著眼、小而美的領域可能會成為與人們密切關注、切實體驗和參與的領域。舉例來說,“自下而上”的智慧社區建設可能成為一個亮點,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

安防

5年投入7000億,國內智慧城市怎樣才能刷出“存在感”?

安全問題是居民的一個基本需求,尤其是隨著技術的進步,很多作案手段都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因此,在安防領域是新技術落地應用的最佳選擇之一,畢竟誰也不會嫌棄安全等級太高。目前安防類的智慧城市項目主要是智慧社區中的安全,比如說在小區入口進行進出人員的身份識別,再結合居民住房的安防設施以保障該居民區的社會財產安全。當然,居民對整個過程也是高度參與的,比如說在手機等設備商安裝警報提醒應用,以便在家中遭竊后可以第一時間得知消息而采取相應的行動。

生活消費

5年投入7000億,國內智慧城市怎樣才能刷出“存在感”?

  生活消費類的智慧城市項目是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便利的基礎。

以智能抄表項目為例,對于城市居民而言,電費、水費、燃氣費是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費用支出,長期以來,入戶抄表、定期網點繳費給居民帶來諸多不便,而智能抄表項目便可以對水表、電表、氣表進行遠程集抄,并通過在線支付方式大大簡化繳費流程。

節能環保

5年投入7000億,國內智慧城市怎樣才能刷出“存在感”?

節能環保也是社區中的一個難題,對于一個污染嚴重的城市來說,其他基礎設施方面做的再出色也會使得居民體驗大打折扣。事實上,目前的已經有很多涉及節能環保的智慧社區項目,比如說將垃圾桶進行遠程監控,可以在垃圾桶將要達到飽和狀態時候派人及時清理;再比如說智能照明項目,對公共照明設備合理的開關調控可以達到減少社區光污染并節約電能的目的。未來智慧社區在節能環保方面也會有更多技術和商業模式并重的探索,如合同能源管理在社區的推行。

城市主體的“存在感”決定了小處著眼、小而美的智慧城市項目將成為2017年的亮點。不過,能夠提升這種“存在感”的是智慧城市在具體民生領域落地的認識、技術等方面的障礙得到化解。正如前文所提及的,經過數年的推進,政府、行業組織、企業、市民對于智慧城市在人們生產生活中的認識達成了需要更多人參與的共識,這種自上而下的共識要求接下來的項目更多考慮讓更多人參與到智慧城市建設和運營中來;而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支撐技術逐漸發展成熟,在多個領域形成示范性的應用,為智慧城市在具體領域落地形成推力,包括價格不斷下降、性能不斷提升的傳感器大量應用,NB-IoT、LoRa等專用于物與物連接的通信技術形成標準化,涵蓋連接管理、設備管理、應用開發的城市級PaaS云平臺功能趨于完善,以及城市中各行各業對產業升級的需求增多。可以說,傳統的自上而下總體規劃建設和自下而上垂直領域探索開始有了互相對接的機制和可能性,從而讓所有城市主體能夠體驗到智慧城市帶來的參與感。

總結

智慧城市的建設不只是政府的事情,需要讓更多的企業和市民等城市主體參與其中,體驗到其中的便利之處才能得到更多人的認可。相信隨著居民與智慧城市的互動連接更為緊密,我國智慧城市的發展,在2017年將迎來質、量、速度的新局面。

關鍵字:智慧存在感城市主體

本文摘自: 物聯網智庫

x 5年投入7000億!中國智慧城市要如何刷出“存在感”?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智慧城市產業動態 → 正文

5年投入7000億!中國智慧城市要如何刷出“存在感”?

責任編輯:editor005 作者:張中良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7-01-16 13:56:09 本文摘自: 物聯網智庫

智慧城市的概念大家都已聽得足夠多。2008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在力推智慧城市;僅是對“智慧城市”進行簡單檢索,便可以得到近3000萬個頁面。事實也如此,關于智慧城市的試點項目層出不窮,而項目的投入金額動輒數億、十億甚至上百億元,但是,生活在繁華都市中的“吃瓜群眾”,感受到了智慧城市的存在嗎?

規模巨大:僅國內“十三五”就有4萬億

智慧城市無疑是未來城市發展的必然選擇,蘊藏著巨大的市場前景和產業規模。國際著名研究機構Markets and Markets的報告顯示,全球智慧城市市場規模預計由2014年的6545.7億美元增至2019年的12665.8億美元,2014年至2019年間年復合增長率達14.1%。

國內,前瞻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指出,“十二五”期間,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市場規模超過了7000億元,“十三五”期間,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市場規模可達4萬億元。如此大規模的市場體量,引得各路豪強競相折腰也就不足為奇。

相較于前幾年概念的炒作,近幾年的智慧城市項目有了很多實質性的進展。

《國家智慧城市試點2015年度工作報告》指出,2015年,新增已完成重點項目有66個,全部試點城市總體進度63.4%,完成數量及總體進度均高于前兩年。其中,過半數智慧城市試點城市開展了公共信息平臺建設工作,整體進度約為51.4%。不到半數試點城市開展了公共基礎數據庫建設工作,整體進度約49.2%。多地試點通過構建城市運營指揮中心融合城市管理與服務功能,共有約11個重點項目在2015年度取得顯著推進,完成進度在80%以上。

2016年度的工作報告雖然尚未出臺,但從今年多個城市、大量企業的反映來看,整體上預期比2015會有更大的進展。

“城囧”尷尬:前景光明,難抵現實存在感低

5年投入7000億,國內智慧城市怎樣才能刷出“存在感”?

目前,國內智慧城市項目取得的進展主要歸功于兩點。一方面是大力推行了PPP以及EMC模式,能夠讓更多社會資金進入到智慧城市項目領域;另一方面則歸功于物聯網、云計算、低功耗廣域網絡通信技術、智能終端等智慧城市的基礎技術取得進展與創新,使得眾多的智慧城市項目得以從云端落地。

毫無疑問,智慧城市無論是市場體量還是所能實現的功能愿景足夠的吸引人,但是實現起來卻是困難重重。雖然相關部委先后公布了三批智慧城市試點項目,多達近600個,但是,作為城市里從業、居住的主體,相信絕大多數企業和市民,基本感覺不到城市“智慧”的存在。

國家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部級協調辦秘書處秘書長單志廣曾指出,中央政府提出“智慧城市”概念已有8年,8年來智慧城市建設呈現高投入、高技術,同時低效能、低獲得感的特點,如北京,只要還有霧霾和交通擁堵問題,公眾就不會認為北京是智慧化城市。

筆者從一個北京工作、生活的主體視角來看,“存在感”低的問題儼然成了智慧城市發展的通病。不可否認,近年來智慧城市的推進中為實現了大量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運營,但最終這些基礎設施還是需要為企業和市民的日常生產生活服務。

因為這些方面的問題是城市居民每天都會面臨的,能夠身處其中的,而近年來的智慧環保、智慧交通的大量實施,卻沒有為人們帶來明顯改進的體驗。

參與感低:“自上而下”不接地氣是主因

問題并非一日之弊,政府也開始意識到老百姓參與感低、滿意度低的不足,并尋求解決方案。

從官方的態度可以看到,智慧城市的發展方向將由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投入向更注重市民與企業的體驗轉變。目前智慧城市項目這種“存在感”低的現狀也逐漸成為業界的共識,我們不妨來看看《國家智慧城市試點2015年度工作報告》系統總結的智慧城市項目所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 重硬件投入、輕市民參與;

? 建設模式單一,對經濟成本和后期商業模式思考探索不足;

? 將關聯性不大的建設項目歸為智慧城市,增加社會對智慧城市建設的質疑;

? 對于優化城市發展環境、增加城鎮功能和培育智慧產業的智慧頂層設計和實施部署力度不夠;

? 與生態城市、人文城市等以人為本的歷史傳承和生態文明銜接互動不足;

? 在公共角度思考、規劃和提供智慧城市知識創新的能力較為薄弱。

這些問題也反映了早期的智慧城市項目投入過于盲目,在建設智能城市方面缺乏清晰的方式來羅列每項支出的用途,并且智慧城市在建好之后所能產生的好處也不明確。

尤其是將“重硬件投入而輕市民參與”的問題列在了首位,這基本是對智慧城市發展思路的一種大轉變,因為早期的智慧城市項目主要是對城市基礎設施進行大規模的升級的改造,但實際取得的效果卻不甚理想,正如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司副巡視員王娜對智慧城市的看法:目前數據中心、云平臺等基礎設施已經投入很多,但不見得發揮了多么大的作用。因此,重點還是如何去用好這些基礎設施,利用社會化的力量,節省資金提高效能。充分利用老的設施,謹慎考慮建新設施。

5年投入7000億,國內智慧城市怎樣才能刷出“存在感”?

當然,除此之外的其他問題同樣不可忽視。比如說若是對于后期的商業模式探索不足,參與智慧城市項目建設的企業長期無法盈利便會喪失推動產業發展的動力;再比如,對優化城市發展環境、增加城鎮功能和培育智慧產業的智慧頂層設計和實施部署力度不夠,則會導致智慧城市所能實現的功能有限,降低市民體驗感;而與生態城市、人文城市等以人為本的歷史傳承和生態文明銜接互動不足、在公共角度思考、規劃和提供智慧城市知識創新的能力較為薄弱等問題,也從不同層次限制智慧城市產業的發展。

而更仔細的分析,無論是“輕視市民體驗”還是“與生態文明的銜接不足”、“實施部署力度不夠”、“魚目混珠,將關聯不大的項目歸納為智慧城市”等各個問題最終所帶來的結果就是智慧城市項目的發展與城市主體人群的脫節而造成的“存在感”低的問題。

深度糾偏:評價體系新鮮出爐

半個多月前,由國家發改委、網信辦等聯合編制的首個《新型智慧城市評價指標體系》隆重出臺,具體的指標與相應的權重見下圖:

5年投入7000億,國內智慧城市怎樣才能刷出“存在感”?

智慧城市的這一導向得到業內人士的廣泛認可。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汪玉凱說,建設智慧城市如果離開了“人”的體驗,就是“為了信息化而建設信息化”。

在筆者看來,這一指標體系首次將“存在感”提升到了最高的地位,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雖然從內容上看該評價指標體系包括惠民服務、精準治理、生態宜居、產業經濟、基礎設施、網絡安全、體制機制創新、市民體驗等一級指標和若干個二級指標,但其中惠民服務占比37%,市民體驗占比20%,兩者權重超過50%,惠民服務和市民體驗不正是“存在感”的最好體現。而智能設施、網絡安全等需要進行大規模硬件投入的領域所占的權重并不高,這也是對《國家智慧城市試點2015年度工作報告》所提到的 “重硬件投入而輕市民參與”問題最好的回應。

而分析更為細致的二級指標,占最大比例的惠民服務其二級指標達到了9項,這些二級指標所涉及的細分領域也都精確到了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政務服務這項的占比達到了8%,因為長期以來企業與市民對政務服務的滿意度不是很理想,而突出政務服務在智慧城市的重要性對于提升企業與市民在辦理日常事務的體驗有很重要的意義。此外,交通、社保、醫療、教育、就業等方面都是人們日常生活的主要內容,智慧城市需要滲透到這些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才能更好的體現出其“存在感”,以達到惠民的目的。而將市民體驗調查的比例提升至20%,便是對智慧城市“重在市民參與”理念的最好體現,這不僅能夠檢驗智慧城市與市民互動性,也可以對智慧城市項目發展現狀進行反饋,敦促智慧城市朝著 “為人民服務”的方向發展。

我們從這兩份官方文件可以看到,不論是政策設計還是落地建設,對于城市主體的參與已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評價標準。對于普通民眾而言,若是智慧城市只是龐大數字的投入,但是,而卻感受不到實際的便利之處的話,這難免會讓人懷疑其價值所在。

2017展望:民、企參與項目提速

智慧城市核心特征是“以人為本”,所有的技術手段或者商業模式都是為了方便企業和居民生活,提升生活品質而服務,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司副司長伍浩就表示:發展智慧城市更要注重以人為本,便民惠民,解決城市發展問題根本是要提升承載能力和服務效率,要把百姓的滿意度作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因此,要使得智慧城市項目得到落地的應用,就必須讓更多的企業和市民等城市主體參與其中。回顧此前智慧城市項目,那些具有亮點的項目主要也都是集中在能夠解決企業和市民日常生產生活需求的領域,并且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眾多的便利與收益。在筆者看來,這也是2017年智慧城市項目落地的重點方向,一些從小處著眼、小而美的領域可能會成為與人們密切關注、切實體驗和參與的領域。舉例來說,“自下而上”的智慧社區建設可能成為一個亮點,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

安防

5年投入7000億,國內智慧城市怎樣才能刷出“存在感”?

安全問題是居民的一個基本需求,尤其是隨著技術的進步,很多作案手段都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因此,在安防領域是新技術落地應用的最佳選擇之一,畢竟誰也不會嫌棄安全等級太高。目前安防類的智慧城市項目主要是智慧社區中的安全,比如說在小區入口進行進出人員的身份識別,再結合居民住房的安防設施以保障該居民區的社會財產安全。當然,居民對整個過程也是高度參與的,比如說在手機等設備商安裝警報提醒應用,以便在家中遭竊后可以第一時間得知消息而采取相應的行動。

生活消費

5年投入7000億,國內智慧城市怎樣才能刷出“存在感”?

  生活消費類的智慧城市項目是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便利的基礎。

以智能抄表項目為例,對于城市居民而言,電費、水費、燃氣費是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費用支出,長期以來,入戶抄表、定期網點繳費給居民帶來諸多不便,而智能抄表項目便可以對水表、電表、氣表進行遠程集抄,并通過在線支付方式大大簡化繳費流程。

節能環保

5年投入7000億,國內智慧城市怎樣才能刷出“存在感”?

節能環保也是社區中的一個難題,對于一個污染嚴重的城市來說,其他基礎設施方面做的再出色也會使得居民體驗大打折扣。事實上,目前的已經有很多涉及節能環保的智慧社區項目,比如說將垃圾桶進行遠程監控,可以在垃圾桶將要達到飽和狀態時候派人及時清理;再比如說智能照明項目,對公共照明設備合理的開關調控可以達到減少社區光污染并節約電能的目的。未來智慧社區在節能環保方面也會有更多技術和商業模式并重的探索,如合同能源管理在社區的推行。

城市主體的“存在感”決定了小處著眼、小而美的智慧城市項目將成為2017年的亮點。不過,能夠提升這種“存在感”的是智慧城市在具體民生領域落地的認識、技術等方面的障礙得到化解。正如前文所提及的,經過數年的推進,政府、行業組織、企業、市民對于智慧城市在人們生產生活中的認識達成了需要更多人參與的共識,這種自上而下的共識要求接下來的項目更多考慮讓更多人參與到智慧城市建設和運營中來;而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支撐技術逐漸發展成熟,在多個領域形成示范性的應用,為智慧城市在具體領域落地形成推力,包括價格不斷下降、性能不斷提升的傳感器大量應用,NB-IoT、LoRa等專用于物與物連接的通信技術形成標準化,涵蓋連接管理、設備管理、應用開發的城市級PaaS云平臺功能趨于完善,以及城市中各行各業對產業升級的需求增多。可以說,傳統的自上而下總體規劃建設和自下而上垂直領域探索開始有了互相對接的機制和可能性,從而讓所有城市主體能夠體驗到智慧城市帶來的參與感。

總結

智慧城市的建設不只是政府的事情,需要讓更多的企業和市民等城市主體參與其中,體驗到其中的便利之處才能得到更多人的認可。相信隨著居民與智慧城市的互動連接更為緊密,我國智慧城市的發展,在2017年將迎來質、量、速度的新局面。

關鍵字:智慧存在感城市主體

本文摘自: 物聯網智庫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山县| 赤峰市| 卓资县| 三门县| 农安县| 河津市| 巴林右旗| 大方县| 三亚市| 梅州市| 临桂县| 九江县| 南部县| 福安市| 同仁县| 东山县| 台北县| 胶南市| 渝中区| 文安县| 济阳县| 古丈县| 邻水| 德格县| 大洼县| 香河县| 乐都县| 聂拉木县| 个旧市| 莱芜市| 抚顺县| 英吉沙县| 仪陇县| 巴彦县| 宝兴县| 交城县| 抚州市| 漳浦县| 焦作市| 资兴市| 江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