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江以之字形從這里向東流過,滿目綠意盎然,生機勃勃。錢潮濤聲,喚醒了創業創新的基因;湖光水色,映照著朝氣蓬勃的精神風貌。水是這座城市的“根”與“魂”。
杭州高新(300478,股吧)區(濱江)臨江而建,72公里42條河道,高新企業云集于此。近年來,杭州高新區(濱江)堅決把“五水共治”列為重中之重工作,橫下一條心,凝聚一股勁,多措并舉,多管齊下,全力以赴打贏破解難題攻堅戰,打贏長效管理持久戰,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和滿意度、幸福感。
在全國率先引入PPP模式治水,全力推進智慧河道建設,城市內河精細化管理……這片以“高新”命名的錢塘江畔,正在進行著一場治水的革命,3年治水,讓高新區不僅有一流的經濟、科技、人才,更擁有了一流的生態環境、發展環境。
智慧河道建設
“雨污合流”排水口整改后全監管
雨污合流,入河排水口里冒出黑水,是困擾城市治水的一大難題。杭州高新區(濱江)圍繞城市雨污分流,從一個個沿河的排水口上溯,進行源頭治理,重點解決污水管錯接、漏接問題。對陽臺廢水進行截留分離,工地污水、商家污水重新接管后雨污分流。
相關工作人員用了2個多月時間對排水口進行倒查,通過沿河巡視和劃船調查的方式,摸清了濱江雨污分流的污染源。這次專項工作共調查了42條河道,1518個排放口,其中晴天出水的排放口118個,污染源600個,調查排水管線達167.87公里。
杭州高新區(濱江)處于平原河網地帶,水下排口眾多。為了避免漏掉水面以下的排出口,工作人員首先了解河道沿岸的雨污水的鋪設情況、附近企業小區的排水情況,再結合實際情況查看沿岸100米范圍內的所有窨井,做好探查。
雨污合流不是一改了之,治到哪里算哪里。為了對排水口進行最好地長效管理,杭州高新區(濱江)將排水口調查的基礎資料集成到了“濱江智慧河道”中,通過電子地圖將所有的排水口及對應的污染源進行了標注,實現掛圖作戰。排水口的編號、位置、管徑、材質、標高、照片,污染源的排放單位名稱、污染源類型、位置、排水量、所屬排放口等資料均可在地圖上直接查詢,通過排水口可以直接追蹤至上游的污染源。
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極大地方便了對相關調查成果的利用。調查單位為每條河道編制了管線點和污染源成果表和調查成果報告,形成了一河一檔。電子地圖在手,各河長能清楚了解河道排水口的位置及上游污染源的分布情況,可以進行相應的重點排口整治工作,為G20保駕護航發揮了重要作用。
目前,杭州高新區(濱江)已經編制了合流管線和污染源分布圖、污染源成果表、管線點成果表和成果報告。并按要求完成了1518個排水口的《入河排污(水)口登記表》及《入河排污(水)口標識牌》、42條河道的《河道排污(水)口匯總表》以及《濱江區排污(水)口匯總表》的制作。每個入河排水口都安裝了標識牌。這為今后社會公眾監督排水口提供了便捷的途徑,也對管理部門對河道及排水口的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河長乃至市民只要掃下二維碼,就能全景式地了解到河道排水口上游情況,這為今后社會公眾監督排水口提供了便捷的途徑,也為管理部門對河道及排水口的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C管理
破解建筑工地污水管理難題
作為一個正在快速發展、火熱建設中的新區,杭州高新區(濱江)建筑工地眾多。為了破解工地排污管理難題,遏制河道污染源,加強建筑泥漿偷排、污水亂排等違法行為的管控,濱江區成功導入“4C”管理機制,取得明顯成效。
所謂“4C”管理機制是英文City- Construction-Comprehensive-Control的縮寫,指對城市建筑工地的綜合管控。4C管理共由4部分組成。首先是事前介入工地項目的開展。開工前,城管執法隊員主動上門走訪服務,宣傳相關污水排放法規政策,告知所需辦理的相關審批手續。召開負責人座談會,發放告知書。工地方簽訂雨污分流排放責任書,并懸掛責任牌,標注詳細的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相關信息。
在開工階段,城管牽頭做好勘查取證。由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將對建筑工地周圍及內部管網、雨水井等實時現狀進行拍照留底。這些管網的淤泥沉積情況,將作為施工前和施工后的對比證據。施工單位簽字確認后,轄區城管中隊將作為證據進行固定保存。
工程開展期間,所有工地按照“一工地一檔案”的要求,建檔長效管理。城管執法部門將事前獲取的相關資料信息和證據材料、后續施工期間執法檢查監管情況、違法行為處理情況等進行匯總,分別建立執法管理工作檔案,并且定期進行日常檢查、拍照取證和記錄備案。實施建檔管理的同時,執法部門強化日常檢查、技術檢測等相關措施,采用責任倒查機制,實現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外包單位的捆綁式管理。
工程完工后,做好事后驗收。建筑工地施工項目至土建工程完工后,濱江區城管局會邀請相關科室、養護單位及建設施工單位等進行實地檢查驗收。由第三方檢測機構按照工地開工前檢測的項目再進行事后檢測。將事后檢測結果與事前檢測數據進行對比論證,對檢測數據前后差異明顯的,責令施工單位限期落實整改,并實施行政處罰。
至今年3月杭州高新區(濱江)實施建筑工地“4C”管理以來,已有74家建設工地納入了建檔管理。如當地農村住宅小區十一區塊、浙江省氣象局防災減災中心、施強藥業、網易二期、阿里巴巴二期、省警備局等大型建筑工地。這些工地按照要求落實出入口的硬化、三級沉淀池的設置、車輛的沖洗設備和落實保潔人員等措施。
目前,杭州高新區(濱江)已經形成了首尾制約、過程監督、多方協作的建設工地管控機制。“4C”管控機制運行以來,建設工地向河道、雨水管網排放污水、泥漿的行為大大減少。據今年的統計數據,濱江建設工地廢水泥漿亂排類違法案件同比減少了近三成。
深化河長制
創新工作方法
今年以來,杭州高新區(濱江)繼續深入貫徹落實“河長制”工作決策部署,深化“河長制”工作,創新機制,推進河道管理取得了新成效。
河長全方位動員,確保河道水體責任落實。河長單位舉單位之力完成好“河長制”工作。有的單位將河道分段包干,各科室分時段落實巡查;各街道明確街道級河長職責,街道條線相關工作人員全面參與。新浦河、永久河、沿山河、槐河、閘站河等河道建立了河長聯絡群以后,其他河道紛紛效仿,均建立了河長聯絡群。區級河長動員社區骨干、社區巡防等組成巡河小組,分區域做好巡查工作。街道、社區河長的作用發揮得到了加強。
河長處理河道問題效率再提升。為著眼長效,杭州高新區(濱江)完善了河道問題抄告交辦制度。區治水辦向河長單位下發“河長督辦單”。河長單位可隨時自行抄告交辦河道問題,責任單位根據交辦情況立即整改反饋,對未按要求整改的,河長單位可抄送區辦進行督辦,督辦仍未整改到位的進行追責。
養護單位密切配合河長工作。治水辦要求加強與養護單位的聯系,養護單位全面動員,將河道分段落實到具體養護班組,并將每一河段保潔班長、保潔員聯系方式發至各河長聯絡員,確保雙方可第一時間溝通,解決問題及時準確。
河長考核制度也做了相應的完善。濱江為了優化河道養護保潔市場化手段,專門出臺了《養護作業考核細則》,推行按月考核,河長單位參與對養護單位的月度考評,每月由河長單位參與考核打分,與養護經費掛鉤。
濱江還確立水質會商及配水會商制度,確保治水動態實時更新。濱江區治水辦牽頭制定《河道水環境保障會商方案》,河長會同水務、環保、農業等單位和各街道針對匯總的水質情況進行會商,形成有針對性的排口整治和配水保潔方案。
配水會商每日利用微信群進行,水質會商每周兩次,河長單位將水質情況每周2次上報,固定在每周一及周四進行統計后會商。同時,要求監測單位加大水質檢測頻次,及時掌握水質狀況,獲取更多數據以科學配水。通過會商制度,河長單位巡查頻次顯著提高,區內每天有10條以上的河道保持天天有巡查。
清水入城激活城市內河
提高排澇能力
杭州高新區(濱江)地處局部水系上游,自然條件下,除降水外,區內河流再無其他補給水源,這直接導致了城市內河水體流動慢,水質不容易保持。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排澇、排灌設施的建設,濱江一遇到短時強降雨就有積水“看海”的問題。
排灌站建設有效地緩解了這兩大難題。歷時兩年建設,錢塘江邊的華家排灌站目前已投入使用,汛期能有效提高濱江區的排澇能力;滔滔錢塘江水還通過華家排灌站,變為一池清水,有效地改善了內河的水質。
華家排灌站采用投加絮凝藥劑的方式,對引入的錢塘江原水進行預處理,使原本顆粒物較多的錢江水沉淀后變得清澈。排灌站清水入城后,成為了一股城市內河的有效生態補水,激活了內河河網。不僅透明度高,顆粒物少,提高了內河的清澈度,還能降低河道清淤的壓力。
其中,杭州高新區(濱江)內河新浦河、山北河、許家河在調水初期發生的變化最為明顯。這兩條河的水深、透明度及流速呈逐漸上升趨勢,水質呈現出明顯改善趨勢。其余河道,在調水中后期水質也同樣有改善。
根據現場連續采樣監測表明,新浦河中游、山北河下游在調水開始1個小時后,水深、透明度及流速呈逐漸上升趨勢,透明度在6個小時后達到最大值 1.15m總磷、氨氮、COD達到最低值,總磷、氨氮達到Ⅱ類標準;COD達到Ⅰ類標準。
今年夏天,修葺一新的華家排灌站首擔防汛重任,表現出色。一場突如其來的38.8毫米降雨量的大雨,如果在以往,濱盛路、濱文路基本就會被淹沒,得益于華家排灌站的排水能力,這兩條道路這次均沒有出現問題。僅僅7個小時,華家排灌站向錢塘江排水170多萬立方米——這相當于整個濱江內河水系的日常儲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