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銀川市大力推進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建設,相關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七道陽光-視覺中國)
中國網新聞10月17日訊(記者戚易斌 李智)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本月11日發布了一篇題為《銀川:一座能“刷臉”的智慧城市》的文章。文章指出,中國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正在實現著一個又一個科學技術上的奇跡,充當起了中國大都市的智慧城市模板,并很有可能成為全球最智能化的都市之一。
銀川:你的臉就是信用卡
CNN的報道稱,在銀川的公交車上已找不到傳統的投幣箱,取而代之的是面部識別系統。同智能手機上的指紋解鎖功能類似,這套面部識別系統將乘客的臉同他們的銀行賬戶綁定,這意味著人們不會再因尋找零錢而耽誤上車。
在智慧小區的街邊,最新的太陽能公共垃圾箱隨處可見,當垃圾裝滿后具有自動壓縮功能,這使其容量增加了五倍。智能垃圾箱在容積堆滿時會自動發射信號,方便環衛工人知道何時應該清理。
去食品雜貨商店購物也可能成為歷史。居民現在可以通過手機應用程序在網上點單買菜,不過他們不用等待生鮮貨物到家,可以在集中設置的生鮮冷鏈柜中取到他們購買的食材。
銀川市副市長郭柏春在2016 TMF全球智慧城市峰會上指出,智慧城市建設不僅有利于解決城市發展中所帶來的城市病,實現便民、利民、惠民,也有利于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并帶動新興產業發展,是經濟發展新常態中一個可以啟動的、無過剩之憂的新經濟增長點,不僅可作為一國經濟走出低迷之戰略,也可成為區域發展戰略。
2014年11月27日,日本松下公司在神奈川縣藤澤市打造的“智能城市”向媒體亮相。(共同社-東方IC)
國外智慧城市建設的成功案例
智慧城市建設能有效促進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為人類創造更良好的城市空間,對提升城市競爭力至關重要。因此,國外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把智慧城市建設列入中長期發展戰略,并采取了一系列相關政策與措施。
新加坡
新加坡智慧城市建設成績引人注目。新加坡市建立起一個“以市民為中心”,市民、企業、政府合作的電子政府體系,讓市民和企業能隨時隨地參與到各項政府機構事務中。在交通領域,新加坡推出了多個智能交通系統。在醫療領域,開發了綜合醫療信息平臺。在教育領域,通過利用資訊通信技術,大大提升了學生對學習的關注度。
斯德哥爾摩
瑞典的智慧城市建設主要體現在交通系統上,而首都斯德哥爾摩則是智慧交通的標桿城市。斯德哥爾摩平均每天有45萬輛汽車駛過城市中央商務區,嚴重交通擁堵時有發生。為此,瑞典公路管理局請IBM為其設計、構建并且運行了一套先進的智能收費系統,包含攝像頭、傳感器和中央服務器,確定交通工具并根據車輛出行的時間和地點收費,這一舉措將交通量降低20%,排放量減少12%。
倫敦
倫敦的“貝丁頓零化石能源發展”生態社區是英國最大的低碳可持續發展社區,其建筑構造是從提高能源利用角度考慮,是表里如一的“綠色”建筑。該社區的樓頂風帽是一種自然通風裝置,設有進氣和出氣兩套管道,室外冷空氣進入和室內熱空氣排出時會在其中發生熱交換,這樣可以節約供暖所需的能源。由于采取了建筑隔熱、智能供熱、天然采光等設計,綜合使用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該小區與周圍普通住宅區相比可節約81%的供熱能耗以及45%的電力消耗。
首爾
韓國首爾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智慧城市之一。首爾的智慧城市計劃取得了一系列成效:在城市設施管理方面,利用無線傳感器網絡,管理人員可隨時隨地掌握道路、停車場、地下管網等設施的運行狀態;在城市安全方面,利用紅外攝像機和無線傳感器網絡,提高了災難監測自動化水平;在城市環境方面,智慧環境系統可自動將氣象和交通信息發送到市民的移動終端;在城市交通方面,智慧交通系統可實現對公交信息和公共停車信息的管理,并智能地實現支持殘障人士出行和控制交通信號
2016年10月9日,廣州市區,2016年共享單車分析報告,摩拜增幅達172.7%。智慧城市來臨,“摩拜單車”依靠互聯網+大數據成都市新寵。(鄭凱夫-東方IC)
建設智慧城市應注意什么
根據聯合國的預測,到2050年,全球人口的70%將居住在城市環境中,世界各國面臨的能耗及公共服務壓力可想而知,因此,智慧城市建設必須要為這些挑戰作好準備,為人們提供安全、便利、智能的綠色城市生活環境。
各國的智慧城市建設雖特色不同且風格迥異,但卻有共同的經驗可供我們借鑒。首先,智慧城市建設對政策具有較強依賴度,因此政府進行主導,并制定和推進一系列強有力政策、規劃和頂層設計,對智慧城市的建設至關重要;其次,要吸引和鼓勵民間力量參與,加強與公眾互動,獲取廣泛支持,同時引入競爭機制,促進信息產業發展,提高建設效率。此外,還要注重智慧服務,加強“智慧保障民生”,避免簡單的技術應用與單純的智能管控。
智慧城市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巨型系統,需要各產業立體化配合,涉及方方面面的多個環節,包括投融資、基礎設施提供商、集成商、應用方案提供商、數據提供商等,而底層技術的創新應用則是實現智慧城市建設的關鍵因素。而且,每座城市的實際情況都不相同,城市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因地制宜,著眼長遠和大局,有計劃、分步驟地有序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