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向社會發布《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其中指出要應用大數據技術建設智慧城市。筆者認為,大數據技術將決定未來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的高度,而要利用好大數據,首先要打破“信息孤島”,也就是要解決信息數據在各部門難“流動”的問題。現在數據大多保存在不同的政府部門,如何整理出來建立大數據庫,實現數據共享和交換,把各行各業的數據圍繞一個主題出分析與決策,是科學建設智慧城市的關鍵。
智慧城市建設有兩層意思,一是城市建設,二是智慧建設。從秦朝建都城咸陽時,我國就已經開始大城市建設。今天各地建智慧城市,人們的“智慧體驗”更多源于城市政府的決策和規劃。而智慧城市的政策是否合理、規劃是否科學,要靠數據支撐,需用大數據分析。比如一些城市實行小汽車單雙號限行,基本按習慣性排序,現在完全有能力做數據分析,可以調查出每個號有多少車,在每天限行車號之間尋求平衡。
筆者認為,利用大數據建設智慧城市,城市管理者首先要有開放的心態。在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屬于政府信息化建設領域。在市場上,數據共享與交換,既是數據交易,也是利益交換。但在政府部門,不涉及經濟利益,而是部門之間管轄權的利益。一個城市有很多管理部門,一個管理部門的數據信息如何變成有價值的信息,形成產業價值,這些值得城市管理者好好考慮。對中小型城市而言,數據量有限,整合起來相對容易。像北京、上海這種大城市,數據龐大,解決辦法是從行業入手,針對交通、氣象、教育、醫療、旅游等受市民關注的問題,建立若干領域數據中心后,再建設城市大數據中心。
每個城市的特色不一樣,智慧城市的大數據應用應有各自特色。現在有旅游型城市、農業型城市、工業型城市,智慧城市建設更多需要和地方特色相結合,通過數據整合,利用大數據技術的智慧方案替城市解決發展中的問題。人可以穿一樣的衣服,城市不能,城市應打造自己的大數據產業。比如,旅游城市重點以智慧旅游拉動產業發展。智慧旅游可以把這個城市跟旅游相關的交通、銀行、餐飲、酒店以及相關服務業融合在一起,通過大數據技術,形成一個能夠為任何一個旅游者提供合理方案的機制,滿足城市泛行業管理需求。
另外,智慧城市的發展規劃,不是大數據企業能做的,政府對城市應該有整體規劃。當地的大數據產業要圍繞城市規劃,相互協同,制定出未來智慧城市建設總體的設計藍圖,這對智慧城市推廣有很大的作用。從大數據企業的角度來講,參與智慧城市的建設,不是著眼于從政府手中獲得一個一個的項目,而是通過服務頂層設計的整體規劃,從城市發展核心目標出發,通過頂層設計與指標體系,逐步細化、深入規劃,最終實現數據技術融合、集成整合以及后續的長效運維服務。
總之,智慧城市建設,大數據技術集成相對簡單,更重要的是政府如何打破數據的部門分割,打破“信息孤島”,再和大數據企業合作,利用大數據技術構建城市“跨行業、跨部門、跨區域”的管理體系,來推動政府智慧決策水平,提升城市智慧管理的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