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是的一切都開始加速進行,我們常說物聯網時代來了,智慧城市發展必不可少,有很多城市就開始著重進行智慧城市的建設,加速發展智慧城市,但是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導致無法進行。如果把國內的智慧城市產業比作一輛正在高速行駛的汽車,那么現在存在的諸多問題就如前方道路上的坑洼和石頭,這意味著汽車隨時都有翻車的危險。
智慧城市的未來圖景應該是怎樣的?
私人車輛出門語音輸入目的地后,跟進路線的交通擁堵情況、最短路徑、附近的停車場狀況,并預定停車位,車牌可以感應直接記賬,并與銀行聯網,發短信通知本次停車費用;公交車輛一路無紅燈,智能調節發車頻率、智能提供公交換乘指引,智能報站,每個人都有一個能與公交或出租車相感應的、像遙控器的東西,想去哪,輸入地名就可以知道有哪些路線,并且會告訴哪些車現在離你最近,出租車也一樣會感應到呼叫者在哪個方位;車子擁有自動駕駛功能,封閉路段可以做到自動導航自動駕駛,與司機形成雙保險。在行駛過程中,智能車能感應到周圍的危險,會發出聲音,前方有車或人時,并會自動減速。
上述這些場景只是智慧城市眾多智慧行業應用中的代表而已。除此之外,智慧的建筑、智慧的環境、智慧的教育等等,都為我們展現了未來城市生活的美好前景。這聽上去確實足夠吸引人。也正因如此,也才有了近兩年全國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設熱潮。
傾城而動
據有關資料顯示,截止到目前,已經3個直轄市、6個省、10個副省級城市,41個地級市在工作報告中出現智慧城市內容。正在提出和實施中的智慧城市項目則超過100個。“這個市場目前確實可以用火熱來形容。”中智科技總裁顧京寧說道。他對國內智慧城市近期的發展做了一個預估:100個城市,萬億以上的市場。
以寧波為例,這樣一個三級城市,在“十二五”期間,智慧城市建設的總投資達到407億元。而城市規模更小一些的江蘇淮安市,則明確提出,在“十二五”期間,淮安市將確保年均信息化投入100億元,全力打造“智慧淮安”。可能有人會說,這兩個城市都位于江浙一帶,經濟比較發達,不具備普遍代表性。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平魯區,無論如何也算不得經濟發達地區,卻也在今年宣布,將投資5億元傾力打造智慧城市。
由此可見,智慧城市建設熱潮已經席卷全國,甚至包括一些規模很小的縣級城市。“現在,不談智慧城市,不建智慧城市,或者不制定這樣的規劃,好像就落伍了一樣。”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張新紅如是說。
筆者今年曾參加過一個智慧城市的論壇。在這個論壇上,一位女副市長一上臺就說:“看來我們是落后了,我們的規劃里沒有提智慧城市,我們回去之后馬上做智慧城市的規劃,也要建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不智慧
似乎,只要提出智慧城市的口號,做了智慧城市的規劃,城市就能馬上成為智慧城市。事實果真如此嗎?
“如果從城市整體來看,我認為目前中國沒有哪一個城市能稱得上是完全的智能城市。”超圖軟件副總裁王康弘說道。在他看來,現在國內的智慧城市建設還處于概念階段。“在一個新概念或一項新技術的發展初期,炒作是必不可少的,但一定不能過度、盲目的炒作,不能讓概念過于泛濫,否則將不利于智慧城市市場的發展。”
銀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品牌管理中心總經理蔡小鋼也認為,雖然目前國內各地一窩蜂地進行智慧城市的建設,但和以前相比,其實城市并沒有明顯的變化,也缺乏一套明確的可以實際操作的方法,“雖然每個城市都有很宏大的規劃,動輒投入十幾個億甚至上百億,但卻看不到什么實際的效果”。
確實,目前很多城市雖然已經號稱是智慧城市,但除了投入巨資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外,卻看不到一點點“智慧”的體現。
“可以看到,一些城市提出了智能交通建設的規劃,也買了大量的設備,但最后我們卻發現,當地的交通狀況依然很擁堵,這種所謂的智慧交通顯然是不智慧的。”數字政通公司副總裁邱魯閩坦言道。
在采訪中,記者聽到這樣一件事:國內某城市投入巨資進行了智慧城市的建設,號稱已經進入智慧城市第二階段。一天晚上,一位市民在街上被歹徒將挎包搶走,這位市民就找到了公安部門報案,并希望能夠調出出事地點的監控錄像,來追查歹徒。公安部門查了一會兒后,告訴這位市民說,沒有事發地點的監控錄像。市民十分詫異:電視報紙上經常宣傳,說我們的城市已經是智慧城市、平安城市了,可以監控到市里的每一個角落?公安人員尷尬地回答說:那里確實有監控探頭,但不知道什么時候已經壞了。
這樣一件真實發生的事情表明,智慧城市并不是提出規劃,買一些設備,建幾個寬敞明亮的指揮大廳。“如果不能夠體現出‘智慧’的特質,沒有相應的管理理念的提升和應用軟件的支持,那么買再多的硬件,也只能是空中樓閣。”邱魯閩如是說。
什么是真正的“智慧城市”
那么,究竟怎樣的城市才能稱得上是智慧呢?如何來評價一個城市是否智慧?
太極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創新中心副總經理李存國認為,智慧城市作為一項長期復雜工程,必須有明確的建設目標和效果。此外,智慧城市作為城市創新發展的高級階段,也需要通過績效考核評價進行改進完善、激勵促進。在他看來,評價智慧城市的指標主要包括四大方面,同時,這四個大的指標又可以分解成更多細致的內容。
第一,決策和應急能力。“這主要體現在面向領導的決策信息服務、綜合和專項應急指揮等方面,智慧城市的一個重要價值是讓領導獲取的信息更加直觀、全面、有效、實時,決策更加科學、指揮更加及時有效。
第二個指標是城市運行綜合能力。主要包括智能交通、資源環境、公共安全、生產安全、市政市容、園林綠化、食品安全等方面,城市管理各相關部門能夠及時獲取城市運行狀態信息,支持業務精細化、智能化管理,以及對公眾提供便捷化、個性化的服務。
第三個指標是經濟活力與產業競爭力。主要包括工業運行、綠色農業、商業服務、金融服務、科技創新、信息產業、節能減排、旅游、信用等方面,經濟發展各主管部門以更加智慧的手段,加快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營造可持續的、健康的經濟發展環境。
第四則是市民素質與生活幸福指數。“智慧城市的核心是人,其最終目標應該是讓城市的居民更幸福。”李存國認為這一點非常中重要,“這一指標主要包括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就業、住房、養老、社區安防等方面,面向針對關乎社會公眾切身利益的問題,采取更加有效的手段,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