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至8日,亞太地區乃至全球的目光都聚焦到澳大利亞布里斯班,第10屆亞太城市峰會及市長論壇在此舉行。騰訊公司作為被唯一邀請的中國互聯網企業,與來自亞太地區城市的市長及商界領袖,共同討論未來城市的發展之道。標志著騰訊公司日益成為全球智慧城市的技術浪潮中最堅定的探索者和實踐者。
智慧城市究竟是什么模樣呢?
本次亞太城市峰會及市長論壇上,騰訊網絡媒體事業群總裁、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劉勝義作為發言嘉賓進行主題發言,展現中國通過移動互聯網技術,構建智慧城市領域的經驗和成績,以及如何將“互聯網+”的中國國家戰略全面落地。
2009年,中國互聯網用戶中的移動互聯網用戶的比例首次超過50%;2011年,中國城市人口比例首次超過50%。劉勝義表示,這表明中國的互聯網發展和城市化都在走向成熟。
這樣的成熟是信息高速公路與傳統產業相互融合的核心基礎之一,意味著通過互聯網推動城鎮化升級成為可能。
城市效率不高的三大原因
A.資源利用率底下;
B.經濟增長方式不可持續,人口紅利消失;
C.城市的福利制度無法惠及外來移民。
升級智慧城市的時代已經到來,而騰訊智慧城市平臺的建立,尤其是微信“城市服務”的上線,已經走在了時代的前端。
1.新基礎設施有效促進有限資源的優化利用
以交通資源為例。北京有6.6萬輛出租車,是紐約的5倍,但因為出租車費率低,司機為了降低油耗,削減行駛成本,經常不得不拒載,致使空置率高達40%,市民經常打不到車;而智慧城市的介入,有效地盤活了現有交通資源。比如 “滴滴打車”的廣泛應用,就讓北京的出租車空置率下降到30%以下,相當于新增了2萬輛出租車,提高了路網資源的使用效率,并且降低了污染。
以醫療資源為例,智慧城市更有效地連接了服務和用戶。例如,以前衛生局有幾千個號源,用網站、電話、APP形式讓用戶掛號,繁瑣復雜,資源浪費;而當“城市服務”加入了微信掛號平臺以后,僅三天廣東省就有將近20萬人通過微信查看、掛號,將有限號源優化利用了起來。
2.促進創新經濟發展并拉動消費
以O2O餐飲行業為例。過去5年,中國餐飲行業的增長率一直在放緩,直至眾多提供外賣和預定服務的APP出現。此類APP提供的服務并不復雜,但非常細化,滿足了用戶的具體需求,包括根據用戶的地理位置和口味進行推薦和發送預定提醒等。
而微信“智慧餐飲”解決方案的推出,使顧客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在線取號、微信點菜,一鍵支付……縮短并簡化了用餐時間和流程,還能降低用餐高峰期餐廳的服務壓力,減少運營成本。過去的一年里,“智慧餐飲”已經為消費者節約時間超過30萬小時,從人力成本、運營成本等多角度為商家節約費用超過100萬。真正讓顧客“占到便宜”,商戶“嘗到甜頭”。
3.提高公共服務效率,政府服務觸手可及
微信掃一掃辦理出入境簽證、續簽港澳通行證……越來越多的政務民生服務入口接入微信“城市服務”,讓曾經離互聯網比較遠的這些民生服務,有了和互聯網深度結合、發揮巨大能力的機會。
以微信“城市服務”為例。今年6月底,浙江全省五大智慧城市杭州、溫州、金華、嘉興、衢州同時上線,成都也緊隨其后成為西部首個接入微信“城市服務”的城市。目前,微信“城市服務”覆蓋用戶已經超過1億,服務人次超過2300萬,接入了超過150項民生服務。伴隨著微信“城市服務”版圖的迅速擴張,“城市服務”開放平臺也于7月3日上線,將進一步推動城市服務生態發展。
以微信“生活繳費”為例。該服務推動了傳統公共服務繳費方式的革新,目前已覆蓋27個省183個城市的約5億居民,與傳統到營業廳的繳費方式相比,可以為用戶人均節省時間15至60分鐘。
“連接”是微信“城市服務”的核心角色。在過去信息化城市的發展過程中,整個中國投入巨大,但在應用開發和推廣層面都做得不好,建設與運用兩張皮。而在微信“城市服務“的連接下,利用良好的用戶基礎、信息觸達能力和最好的用戶導向的產品能力,連接了服務和用戶的最后一公里,讓服務最終能夠為用戶所使用。
其次,微信“城市服務”還促進了政府主管部門之間的創新協作。一方面推動了政務民生服務的革新,比如機動車快撤理賠推動了交管部門和保監會創新,優化了交通意外保險取證的整個流程;另一方面則使得政府各部門之間更加融合協作,推動了政務民生架構的改革,比如智慧醫療就讓人社局和衛計委的部門的合作更加緊密。
最后,微信“城市服務”完全開放的健康生態,匯聚了更多特色服務、創意服務,繁榮了城市服務生態,也給服務于政務機構的第三方打開了更加寬廣的市場空間。
過去30年,中國不但在極短的時間內造就了若干個超級城市,而且城市之大、人口密度之高,世界罕有:43%的土地面積集中了94%的人口,甚至于僅占0.34%土地面積的四大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聚集了中國5.09%的人口,這四座城市的人口比例是其土地面積比例的15倍之多。
但對于城鎮化建設,在土地面積和人口這些數據之外,我們更要看到城市中的人,更要關心每一個居民所能享受到的生活服務。這,才是有血有肉、實實在在的“城市”生活。
期待更多的智慧城市點亮中國乃至世界各處,也點亮我們的未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