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天,全搞定。”寧夏嘉潤康有限公司經理張愛軍何來如此豪言?
2013年,張愛軍想開一家醫療器械公司,正好朋友也有此意,并已著手準備。誰知,朋友跑了8個月,手續愣是沒辦下來。“工商、稅務、藥監……部門之間來回跑,庫房、辦公室、員工全部晾在那里。”目睹了全過程的張愛軍退縮了:“再等等看吧。”
2014年12月份,從媒體上聽聞銀川市成立行政審批服務局的消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張愛軍提交了申請,“三個月辦不下來就算了。”讓他想不到的是,僅僅15天,他的三類醫療器械公司證件就辦了下來。
1個頂59個
1個公章頂59個,聽起來似乎不可能,可走進銀川市民大廳,被束之高閣的59枚各個部門的公章,如今只供市民參觀,取而代之的,是一枚公章。
2014年,銀川市正式成立行政審批服務局,將教育、工信、司法、交通等26個部門的156大類行政審批事項,全部劃轉到該局的7個業務處室,直接實施職責范圍內的行政審批。
談及這次改革,全程參與了頂層設計的銀川市行政審批服務局運行監管處處長馬斌難掩興奮:“這就像將所有的審批事項清零,然后再造。讓職能部門放下權力的架子,做好監管的本分。”原來26個部門的審批權力、審批職責按照“編隨事轉,人隨事走”的原則,連人帶編帶職責全部劃轉到行政審批服務局,實現了“一局一章管審批”。
在市領導的主推下,短短一年,行政審批服務局在市民大廳正式運行。走進大廳,仿佛走進了一個商業廣場,市民講堂、茶座、兒童樂園、書店……“顛覆你對市民大廳的想象,從這里,你能體會到從權力到服務的轉變。”馬斌笑言。
一分鐘能有多大個事
一分鐘能干嗎?在市民大廳窗口工作人員小艾看來,那不過是低頭刷幾下微信的時間,卻攤上了大事,不僅被取消了當月“服務之星”和當年評優資格,還被扣了工資。
“服務態度是個大事。”馬斌說。在市民大廳的監控室里,攝像頭不是對著外面,而是對著里面,每位工作人員服務態度如何,辦事效率怎樣,一目了然。
不僅有外在監控,還有內部監督機制。申請人提交的要件以及審批流程全程公開。點開網上審批平臺,一旦超過辦理時限,便會進入電子監察系統進行處罰。
數據也能說明問題,劃轉的156項行政審批事項的辦理時限由法定的4080個工作日減少到880個工作日,減幅達79%。
上下班打卡、審批不能遲不能拖、獎金績效和服務掛鉤……“不再是別人來求你,而是你去想辦法服務別人,這才是真正從權力到服務的轉變。”銀川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局長楊兆華認為。
一個平臺開啟“智慧”政務
想象一下,通過手機注冊,身份證在線認證、視頻抓取,足不出戶,便能夠實現網上申報,審批部門可以直接在線審批,少了來回的跑路,煩心的等待,是不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
在楊兆華看來,這并非想象,而是銀川市行政審批改革的目的,達到目的,必須讓“政務插上智慧的‘翅膀’”。通過與中興公司合作,銀川市目前已經將各個部門之間的數據進行挖掘和整合,打造一個大數據平臺。“只需要一個身份驗證,你便可以調動所有數據,一個窗口提交,各委辦廳局都能看到,相當于將電路中的串聯變成了并聯。”楊兆華形象地比喻。
今年9月,這個“智慧政務”信息平臺就會上線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