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截至2015年4月7日,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已遍布全國各地,達到484個。這些試點在為今后的智慧城市建設提供經驗和借鑒的同時,也出了一些問題。
智慧城市的類型
智慧城市可以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是以數字科技為中心的科技型智慧城市,強調通過信息通訊技術的廣泛充分應用,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它較多地是關注科學技術的應用。因此,這種智慧城市主要是以自然科學為基礎,強調物質世界的“真”的智慧。
第二類是以管理服務為中心的管理型智慧城市,強調以技術實現更高效的城市管理,主要是以政府為主體,以服務政府為目的。這種智慧城市主要強調政府管理在“真”的基礎上獲得“善”的智慧。
第三類是以人文科學為基礎的人文型智慧城市。人文型智慧城市強調提升城市的人文關懷和文化精神,是以城市居民為主體,強調居民體驗,實現居民滿意幸福。這種智慧城市主要強調在“真”和“善”的基礎上獲得終極的城市生活之“美”。目前,當代社會最關心也是最需要的就是人文型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的建設困境
城市建設的最高目的是,既要有物質與技術的便利,有制度和秩序的保障,還要有人的幸福和夢想。與之相應,智慧城市發展的理想形態是科技型、管理型、人文型的有機結合和包容發展,從整體上解決城市發展需要的物質基礎、制度文明和人文精神問題。任何單一型智慧城市規劃與建設,都只解決局部的問題,必然導致城市的片面發展,這是當今城市很多問題和危機的根源。
智慧城市起源于科技發展,然而科技雖然極大促進了社會進步,但過分強調技術也會給整個城市帶來諸多不利的影響。一是為技術而技術,忽略了技術對城市發展、企業生產和人們生活的真正功用。技術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如果技術不能夠與其他要素有機結合產生足夠的社會效用,那這種技術就不能真正稱得上是有價值的技術。智慧的技術必須是既經濟又實用的好技術。二是科學技術一方面使城市變得更加美好,但另一方面也給城市帶來環境的污染和氣候的惡化。空氣污染、噪音污染、水體破壞、氣候變暖無不是現代工業技術帶來的負面影響。此外每年大量的高科技垃圾也在不斷增加城市的環保負擔。當前很多地方智慧城市建設一哄而上,其中有一些城市一味追求技術上的先進性,這只會給城市的發展帶來更多的負面影響。
管理型智慧城市逐漸成為關注的焦點。但長期以來,政府對城市管理存在兩種傾向:一種是把管理當作權力,政府高高在上,權威不容質疑;二是在管理中過分追求經濟的增長。這兩種傾向忽視了政府管理的目的既是要為了維持城市的運轉和發展,更是為了使人們能夠更好地享受城市的生活。管理型智慧城市雖然能夠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卻沒有從根本上改變這兩種傾向,甚至隨著技術的廣泛應用,會進一步強化這兩種傾向。而從經濟的角度看,智慧城市建設已經被許多政府當作經濟發展的又一重要驅動力,但如果缺少足夠的公眾意識,這種立場也會造成新一輪的“經濟型城市化”。
人文型智慧城市
信息技術和數字科技只是智慧城市建設和成長中的手段,不能為了啟用更多方面的數字、信息、互聯網應用,而給社會和人們造成更多的浪費和困擾。片面發展科技型智慧城市,過度強度技術本身,這是一種舍本逐末的行為。而片面發展管理型智慧城市,過度強調智能管控和經濟增長,既是與智慧城市在本質上致力于“改變組織之間的信息交互模式,優化政府、企業和全社會協同機制”的思想背道而馳,也是與“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理想相脫節。智慧城市強調的是城市的綜合發展,其根本的出發點和最終的歸宿點是城市居民,最終的表現形態是在“真”和“善”的基礎上實現城市之“美”。這就必然要求以人文型智慧城市建設為根本推進智慧城市的全面發展。人文型智慧城市要求將信息化技術手段與人文服務理念和措施相結合,技術要有人文目的,管理要有人文理念,最終實現城市具有人文情懷,也就是以智慧技術創造一個真正適合人生活的城市。
伴隨著“以人為本”的城鎮化進程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技術和管理不是智慧城市發展的目的,讓城市生活更加美好才是智慧城市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