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騰訊又各占了一個制高點……
對于北漂來說,家人生病是件麻煩事。這幾天在甘肅,去蘭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看病 ,可以用支付寶掛號和繳費了。甘肅的北漂可以放心些了。
后續還有一些城市能這樣,至少阿里騰訊都這么希望。最近它們紛紛在推廣“智慧城市”,這是個“互聯網+”意味十足的概念。所以你看到了4月29日騰訊在高大上的釣魚臺國賓館舉辦了“互聯網+中國峰會”,小馬哥親自站臺,好幾百個市長出席。再之前,阿里方面,由螞蟻金融服務集團、阿里巴巴集團和新浪微博共同啟動了“互聯網+城市服務”戰略,聯合為各地政府提供“智慧城市”一站式解決方案。
如果你關注互聯網多年,你一定知道七八年前就啟動過一批智慧城市,但再之后就沒什么聲音了。可到了2015年,智慧城市又掀起了熱潮,眨眼就變成了香餑餑。
為什么會這樣?
首要原因一定是因為技術和基礎設施成熟了。當年,中國互聯網還處于PC時代,即便數據連通了,很多服務也不夠方便。移動給了智慧城市新的機會,因為老百姓的生活多半是和位置相關的。還有當年的政府信息化也在建設中,先進些的城市政務部門開始擁有數據,但數據散亂不成體系。更多城市功能部門并沒有足夠的數據積累,何談信息化呢?
其次是政策的推動。那些年我接觸過的,想做智慧城市的大小公司有七八家,現在都沒了蹤影。當時最難的就是撬動政府部門,撬動一個不行,還得同時撬動十幾個甚至幾十個。現在不一樣,政府在提倡“互聯網+”,政務的互聯網化和信息化被各地政府提到日程上來。只要有關部門有愿望,事情就好辦,這個龐雜的工作才可能完成。
第三個動力當然來自阿里和騰訊自身。他們憑借已有的資源,已經蔓延至各個領域,其終極夢想必然是把用戶的生活都納入其服務體系。按這么說,智慧城市無疑是最合適、最迅速的拓展方式了。而且這是一場跑馬圈地,先行者會占據未來的制高點,因為當一個區域政務系統全部上網,再更換成本就太高了。
于是,阿里和騰訊各出奇招。當然,一個人做什么一定是因為他有什么。
阿里將“云”作為底層平臺,為各項政務應用提供統一的云計算和大數據服務,構建“云+端”的立體化城市服務體系,涉及網上審批、交通、醫療、社保、城管、旅游、社區服務等多個領域。對用戶來說,這真正實現了“城市服務一站式”,對服務本身來說,實現“人在干,云在算”,對于政府來說可以實現“讓權力運行處處留痕”,自然反腐什么的也方便多了。
目前,全國已有海南、浙江、貴州、廣西、河南、河北、寧夏、新疆、甘肅、廣東、吉林、天津、北京13個省市引入了阿里云計算,運行在阿里云平臺上的政務應用超過1500個。
騰訊的利器還是微信。馬化騰說:“微信、QQ,從海量的用戶群,到社交關系鏈,到支付手段,以及云平臺都是已有的模式。現在多了政府提供支持,包括政府把很多稅收、工商注冊全部都包下來。一個人只要在一個行業的細微痛點上有解決方案,就可以開一個公司。”
目前,騰訊公司已經開通了5座廣州、上海、武漢、深圳、佛山五座城市的“城市服務”入口,覆蓋用戶數超過6000萬,服務市民超過1100萬人次。
可以說,阿里在用大數據拼未來,騰訊用場景。阿里、騰訊之戰是關于未來的大數據和場景之戰。
阿里云計算總裁胡曉明表示,依托阿里巴巴集團的云計算和大數據能力,政府可以將松散的政務應用進行整合和流程再造,在阿里云上構建統一的“互聯網+城市服務”平臺。
用戶可以借助的則是支付寶、淘寶、微博等客戶端。尤其支付寶,過去在城市公共服務方面早有布局,僅在線繳費平臺就已覆蓋全國28個省份、253個地級市。微博也成了中國最大的政務信息公開平臺。目前,在微博上注冊藍V的政務微博數量已經達到13萬,還和阿里云合作進行過一場著名的庭審視頻直播。哪場?你懂的。
對于云和端的關系,胡曉明認為,“端”解決了服務獲取的便捷性問題,“云”則在后端實現了業務流的無縫銜接和信息資源的共享。這可以提升政府部門的服務能力和工作效率,開頭提到的掛號就是例子。“杭州電子政務”則是智慧城市的典型樣本,運行在杭州電子政務云之上的浙江政務服務網,被譽為互聯網上的政務超市。所有行政機關就像在淘寶網上開店,不光把行政權利清單曬出來,而且每一個行政權利的事項都在線運營,大眾可以投訴咨詢,9000多個事項可以在線辦理。
至于騰訊,關系鏈的威力不可忽視。有位朋友說,他看好騰訊,如果正好老婆說要交水費,微信里就能直接辦了。類似的場景還有很多,馬化騰舉例也是用的場景,關鍵就是看騰訊到底怎樣把生活服務無縫的嵌入到微信中。
其實,無論拼數據還是拼場景,美好的前景都是一樣的。到底誰會贏?還是那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