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集團分析師將特斯拉股票評級從“中性”下調至“賣出”,引發特斯拉股價大跌。特斯拉股價近期的調整是連續上漲之后的正常回調,還是連年虧損加上新車型投產不及預期逐漸將投資者信心推向臨界點?目前,特斯拉大量流通股被做空,市場人士曾對記者說,“已經很難借到特斯拉的股票”。
在中國,樂視等電動車行業的新玩家們一直以特斯拉為對標對象,特斯拉的一舉一動也牽動著“中國特斯拉”們及其背后各路資本的神經。傳統汽車行業向新能源汽車產品轉型的步伐越來越快,留給特斯拉及其中國效仿者們的時間窗口并不長。在這場與時間的賽跑中,能否獲得資本的持續投入是關鍵所在。
特斯拉股價面臨考驗
隨著高盛集團分析師大衛·塔貝里諾將特斯拉股票評級從“中性”下調到了“賣出”,并將目標價從190美元下調到了185美元,當日股票下挫4%以上。截至3月1日早,連跌數日的特斯拉縮量反彈1.53%至249.990,后期預期仍不明朗。
這一階段的連續下跌,發生在特斯拉今年以來大幅跑贏基準指數之后。事實上,出于對Modeal 3汽車投入量產的期待,特斯拉股價自去年11月14日觸及178美元的低位之后一路上漲,今年2月4日一度攀升至287.39美元,期間漲幅超過六成。然而Modeal 3曾經帶給市場的興奮,不及預期的財報以及大投行的賣出評級進一步冷卻,近半月來股價已回調近15%。
特斯拉公司CEO埃隆·馬斯克曾預計Modeal 3即將在今年7月投入量產,但高盛集團對此評價并不樂觀。據彭博社消息,特斯拉目前擁有八個買入評級,九個持有評級以及七個賣出評級。“我們擔心的問題更多地與其該公司所面臨的近期挑戰有關,比如說Model 3車型的運營執行問題、未經實踐檢驗的太陽能業務及其對現金的需求等。”以大衛·塔貝里諾為首的高盛集團分析師在一份研究報告中寫道。
高盛的擔憂,還來自于特斯拉對太陽能光伏電板企業太陽城的收購。
面對這次評價危機,馬斯克坦言,公司亟需在第四季度之前尋求新的資本注入。根據2月23日公開的財報,特斯拉 2016年四季度收入雖然同比增長88%至22.84億美元,但虧損達到了1.2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3.2億美元虧損幅度收窄。
盡管連年虧損,但特斯拉沒有回頭之路,賭注只能越押越大。馬斯克預計在Model 3真正生產前的資本開支達到20億到25億美元,遠遠高于市場預期。據統計,特斯拉去年第四季度在經營活動上的開支為4.48億美元,從2014年到2017年的上半年,在研發和資本開支的總投入是100億美元,其中包括30億的研發開始和70億的資本開支。
雪上加霜的是,首席財務官杰森·惠勒在這個財務危機的檔口選擇離職。自2008年起,杰森·惠勒就擔任特斯拉首席財務官一職,曾經幫助特斯拉在2010年6月首次公開招股,成功修補斷裂的資金鏈條。
接替其職位的迪帕克能否尋求到新的資本注入,從而置之死地而后生?埃隆·馬斯克表示,這是決定特斯拉成敗的關鍵一年。
“中國特斯拉 ”們
樂視關聯企業投資美國企業法拉第未來之后,經歷不斷的質疑,終于推出一款名為FF91的概念樣車。此款車型處處對標特斯拉,同樣以電動跑車切入汽車市場,也以預售模式進行銷售。在FF91發布會現場,FF特意選擇了兩款特斯拉車型Model S和Model X與FF91進行加速比拼,挑戰意味明顯。
作為美國電動車行業龍頭,特斯拉汽車曾點燃樂視掌門人賈躍亭關于互聯網汽車產業閉環的巨大想象。對標特斯拉、發展美國市場也成為賈躍亭的目標,其預計推出的FF81直接競爭對手就是特斯拉的ModelX。
但資產、科技、人力密集型的汽車業護城河一向很寬,特斯拉在發展歷程中有數次絕處逢生的機遇,FF恐難復制。獲得美國能源部4.65億美元貸款、與戴姆勒達成戰略合作關系、低價收購工廠等一系列事件中,特斯拉得到了幸運女神的關照。多條業務線面臨困境的樂視,會有同樣的運氣嗎?
2016年11月6日,賈躍亭發信自曝資金不足,投入巨大的汽車業務已陸續花掉100多億元的自有資金,同時樂視關聯企業之間的資金調配機制帶來旗下其他板塊牽一發動全身的資金鏈危機。目前,樂視旗下的樂視體育、樂視手機、易到用車等公司均處于虧損狀態,且急需資金。同時,樂視資金危機也已波及法拉第項目,法拉第位于美國內華達州的工廠曾數次曝出拖欠供應商貨款導致停工等負面信息。可以預計,此背景下的造車計劃將為樂視帶來更大的資金缺口。
與特斯拉相似,能否求得投資者的橄欖枝,成為“中國特斯拉”們發展的關鍵。一向屬于重資產的汽車制造業轉型使得電動汽車公司對資本極其依賴。“說真的,雖然是競爭對手,但我們并不想樂視‘死掉’,這會給資本市場帶來極大的消極影響。”一位電動車公司創始人此前對財新記者說。
然而樂視沒有汽車制造業背景,財務狀況不穩定,且核心技術不確定。面對賈躍亭這一陌生面孔,美國投資者似乎信心不足。同時高盛集團此次對特斯拉的降級,無疑也會對中美市場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投資信心造成一定打擊。
話語權爭奪戰
相比于傳統汽車行業的發動機和傳動技術,電動能源降低了汽車的進入門檻,吸引了中國一部分其他行業尤其是互聯網公司的注意力。除樂視之外,格力這樣完全與汽車無關的中國家電企業也試圖切入電動車領域。此外,互聯網巨頭阿里與上汽成立斑馬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提供智能車載系統產品。
除了來自互聯網行業的新進入者,傳統汽車制造業的巨頭也開始有所動作。包括通用汽車正在發力電動化轉型,大眾汽車也將于2020年推出首款電動車。
傳統汽車公司的安全性能更可靠、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而互聯網公司在大數據以及智能系統方面擁有壓倒性的優勢。對此一家汽車公司技術中心負責人認為,“這是一場話語權的爭奪戰,競合過程充滿博弈。”
究竟是傳統汽車企業在電動車領域后來居上,還是互聯網技術巨頭成功跨界?業內人士認為這一市場爭奪戰將在最多三年之后揭曉部分答案。